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CDCA8)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从UCSC Xena数据库中下载33种肿瘤的转录组、临床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R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基因CDCA8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分析其表达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CA8与肿瘤突变的相关性,Estimate及Cibersort算法评估肿瘤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CDCA8在不同肿瘤中参与的通路,探究其机制。结果CDCA8在20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织(2.86±1.43比1.12±0.96,Z=71.28,P<0.01),其高表达与14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CDCA8表达水平与9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风险比(HR)=1.23,P<0.05];CDCA8表达量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基质评分以及免疫评分显著相关,并且在多数肿瘤中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GSEA结果提示CDCA8在不同恶性肿瘤中参与多条免疫相关通路以及免疫功能。结论CDCA8可作为多数肿瘤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在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 恶性肿瘤 预后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CDC25C)对肾细胞癌进展与舒尼替尼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析基因本体论(GO)细胞周期数据集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肾癌舒尼替尼耐药基因集,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鉴定出差异表达的CDC25C基因。在Caki-1与786-O细胞系中转染CDC25C小干扰RNA(siRNA)及其阴性对照,通过细胞活性检测、集落形成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CDC25C对肾癌增殖、迁移和侵袭潜能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CDC25C蛋白表达,给予舒尼替尼处理探究CDC25C对肾癌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影响。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进一步明确CDC25C潜在的作用通路。采用t检验及Anova-test等进行组间差异分析,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CDC25C在肾癌组织中表达量(0.45±0.54)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07±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8,P<0.01)。生存分析显示CDC25C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63.7个月)显著低于低表达组(9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9.860,P<0.01)。敲低CDC25C后Caki-1细胞克隆形成数目[(56.33±7.77)个]低于对照组[(111.67±17.50)个,t=4.991,P<0.01]、侵袭细胞数[(81.33±9.02)个]低于对照组[(201.00±18.52)个,t=10.006,P<0.01],舒尼替尼半抑制浓度(IC50)值[(0.35±0.19) μmol/L]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6.73±1.47) μmol/L,t=7.439,P<0.01],786-O细胞趋势一致。结论CDC25C在肾癌中表达增高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与舒尼替尼耐药性,靶向CDC25C作用轴有望进一步遏制肾癌进展。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 肾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对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动脉灌注化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检查判定的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以CT检查评估的疗效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灌注化疗前CDC42水平对胰腺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100例胰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20例,疾病进展37例;有效组43例,无效组57例。无效组中肿瘤长径>4 cm、TNM分期Ⅲ~Ⅳ及灌注前糖类抗原199(CA199)>37 U/ml、癌胚抗原(CEA)>5 ng/m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8、血清总胆红素>34.2 μmol/L、CDC42≤1.11 μg/L、分化程度低以及有血管侵犯的患者比例均较有效组高(均P<0.05)。肿瘤长径>4 cm、TNM分期Ⅲ~Ⅳ、灌注前CA199>37 U/ml、灌注前CEA>5 ng/ml、分化程度低、有血管侵犯以及CDC42≤1.11 μg/L是动脉灌注化疗有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依据CDC42预测胰腺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95% CI 0.781~0.839,P<0.01),最佳临界值为1.11 μg/L,灵敏度为96.25%,特异度为63.13%。CDC42>1.11μg/L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58.93%,CDC42≤1.11 μg/L患者为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P<0.001)。结论CDC42水平是胰腺癌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对预测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输注,动脉内 药物疗法 cdc42 GTP结合蛋白质 治疗结果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LK1)和细胞分裂周期分子20(CDC20)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诸城市人民医院、解放军第九七○医院和菏泽牡丹人民医院(菏泽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65例ES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LK1蛋白和CDC20蛋白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两者的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SCC癌组织中PLK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69%(44/65),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LK1蛋白阳性表达率27.69%(1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4,P<0.01)。PLK1表达水平与ESCC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9.628、5.435、5.298,P<0.05),PLK1表达水平与ESCC性别、年龄无相关(χ2=0.001、0.027,P>0.05)。ESCC癌组织中CDC2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31%(47/65),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CDC20蛋白阳性表达率23.08%(15/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5,P<0.01)。CDC20表达水平与ESC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052、4.584,P<0.05),CDC20表达水平与ESCC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年龄无相关(χ2=0.019、0.029、1.231,P>0.05)。结论ESCC癌组织中PLK1蛋白和CDC20蛋白呈高表达,PLK1蛋白和CDC20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ESCC生物学行为。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细胞分裂周期分子20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细胞分裂周期相关基因(NUF2)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及转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食管癌患者原发病灶及其癌旁组织的NUF2基因表达差异,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食管鳞癌细胞系的NUF2基因表达,设计靶向NUF2基因的沉默RNA(siRNA)序列,构建慢病毒载体,Celigo法、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法(FACS)法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方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慢病毒转染过表达变化最明显的五个下游基因,再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TT法表明,沉默NUF2基因后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0.33±0.01比0.55±0.07,t=25.90,P<0.01),Transwell法提示沉默NUF2基因后细胞迁移低于对照组(KYSE-150:9.00±1.67比36.00±4.84,t=35.53,P<0.01;TE-1:52±1.86比246.00±9.79,t=45.73,P<0.01),沉默NUF2的食管癌细胞中、过表达SNAI1基因后,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又有所恢复。结论NUF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沉默其表达能够通过下调SNAI1基因来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2(MDM2)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在原发性肝癌(P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临沂市人民医院和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25例正常肝组织标本、41例肝硬化组织标本、81例PLC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DM2和CDC20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两者的表达与P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MDM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0%(3/25)、36.59%(15/41)、62.96%(51/81),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733、19.854、7.627,P<0.05);MDM2表达水平与PLC肿瘤大小、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TNM stage)和血管浸润明显相关(χ2=5.006、7.836、5.871、4.669,P<0.05)。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CDC2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00%(4/25)、34.21%(19/41)、67.90%(55/81),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7、5.302、20.852,P<0.05);CDC20表达水平与PLC血管浸润、肿瘤大小、TNM分期明显相关(χ2=6.860、5.299、6.800,P<0.05)。结论MDM2和CDC20在PLC组织中表达上调,MDM2和CDC20表达可能与PLC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关,MDM2和CDC20有助于预测PLC进展和预后。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鼠双微体基因2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血清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42)水平的相关性,并探究两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行MHD治疗至少6个月的患者112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应用腹部侧位X线平片计算其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 score,ACCs)。根据AACs分为无和轻度钙化组50例(0≤AACs<5分)、中重度钙化组62例(AACs≥5分)。血清CDC-4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以中位血清CDC-42水平为界,划分为低CDC-42组56例和高CDC-42组56例。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MHD患者CDC-42升高和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探究,变量纳入采用进入法。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探究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关系,血清CDC-42预测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价。结果112例患者中91例(81.25%,91/112)存在腹主动脉钙化,血清CDC-42水平为466.56(335.56,623.57)ng/L。无和轻度钙化组患者CDC-42、AACs、年龄、透析龄、糖尿病肾病比例、糖化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分别为347.77(291.20,419.53)ng/L、1.00(0.00,3.00)分、(57.18±6.25)岁、31.50(15.00,49.25)个月、34.00%(17/50)、(6.63±0.97)%、116.22(87.32,152.13)U/L、258.57(143.40,433.31)ng/L、(2.18±0.26)mmol/L,中重度钙化组分别为602.69(489.61,762.73)ng/L、10.00(7.00,16.25)分、(60.81±7.12)岁、49.00(18.00,67.00)个月、53.23%(33/62)、(7.07±1.20)%、144.34(99.71,201.76)U/L、336.57(230.63,506.00)ng/L、(2.28±0.26)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6.99、9.11、2.83、2.45、4.14、2.08、2.04、2.16、1.99,均P<0.05]。低CDC-42组患者CDC-42、AACs、糖化血红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分别为336.50(295.10,395.25)ng/L、2.00(0.00,4.00)分、(6.62±1.06)%、250.60(140.20,462.02)ng/L,高CDC-42组分别为622.92(558.11,836.65)ng/L、10.00(6.25,15.75)分、(7.13±1.13)%、347.21(240.40,501.20)n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6.51、5.21、2.43、2.54,均P<0.05)。腹主动脉钙化与患者血清CDC-42(rs=0.704,P<0.001)、年龄(rs=0.308,P=0.001)、透析龄(rs=0.198,P=0.036)、糖化血红蛋白(rs=0.358,P<0.001)、碱性磷酸酶(rs=0.187,P=0.048)、甲状旁腺激素(rs=0.437,P<0.001)、血钙(rs=0.323,P=0.001)和血磷(rs=0.251,P=0.007)均呈正相关性,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性(rs=-0.276,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CDC-42水平(OR=1.010,95%CI:1.004~1.016,P=0.001)和高透析龄(OR=1.033,95%CI:1.006~1.061,P=0.018)是MHD患者中重度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DC-42水平与患者AACs(rs=0.704,P<0.001)、年龄(rs=0.240,P=0.011)、透析龄(rs=0.191,P=0.044)、糖化血红蛋白(rs=0.350,P<0.001)、甲状旁腺激素(rs=0.380,P<0.001)和血钙(rs=0.235,P=0.013)均呈正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AACs(OR=1.185,95%CI:1.037~1.354,P=0.013)和高甲状旁腺激素(OR=1.005,95%CI:1.001~1.009,P=0.009)是MHD患者血清CDC-42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DC-42预测MHD患者中重度腹主动脉钙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5,取截断值为466.56 ng/L,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86%。结论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程度与血清CDC-42水平呈正相关性,高血清CDC-42和高透析龄是MH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AACs和高甲状旁腺激素是MHD患者血清CDC-42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血管钙化 腹主动脉 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在有丝分裂中,PLK1参与控制中心体成熟、染色体凝聚、动粒-微管附着和胞质分裂。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PLK1也具有与在有丝分裂中类似的功能,但尚缺少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调节机制方面的系统性的文献综述报道。本文从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定位情况,及其在卵母细胞染色体凝聚、微管组织中心解聚、γ-微管蛋白和中心粒周蛋白的募集以及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tome,APC/C)的活化中的作用,这几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之间的异同,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PLK1 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微管组织中心 纺锤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围手术具体护理内容。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2年3月内我院收治的1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所有患儿接受肝脏肿瘤切除术治疗,并给予围手术护理。结果:所有患儿手术成功,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接受肝脏肿瘤切除术治疗的肝母细胞瘤患儿,给予围手术护理可保障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肝母细胞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西苏木素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巴西苏木素。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合成的巴西苏木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和BI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巴西苏木素对两种细胞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巴西苏木素对两种细胞细胞分裂调控蛋白1(PRC1)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显示,巴西苏木素可明显抑制膀胱癌T24和BIU87细胞的增殖,其对T24细胞和BIU87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9 µg/ml和5.1 µg/ml;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显示,巴西苏木素可下调两种细胞中PRC1蛋白的表达,并经q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得到了验证。结论巴西苏木素可能通过下调PRC1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膀胱肿瘤 巴西苏木素 细胞质分裂调控蛋白1 蛋白质组学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社区护理的效果。方法:取60例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服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加快恢复,提升生存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社区护理 生存质量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处于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接受了康复治疗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于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了康复治疗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更优,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处于康复期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进行配合有利于提升治疗的实际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对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以及自理能力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康复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在康复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选出93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试验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并人文关怀,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与护理满意评价。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BRPS评分分别为(27.57±4.66)分与(21.60±3.79)分;IPROS评分分别为(28.69±4.12)分与(22.61±3.77)分别;总满意评分分别为(79.75±6.95)分与(92.79±4.82)分,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文关怀在康复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评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护理 康复期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康复精神分裂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对康复患者做不同护理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情绪护理疏导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措施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对比两组康复患者在护理措施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情绪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康复期精神分裂者 焦虑抑郁 情绪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男一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100例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心理治疗及干预)、对照组(n=50,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分析组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临床有效率、治疗依从性。结果:组间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病耻感、自尊水平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00%、治疗依从率9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00%、76.00%,P<0.05。结论:对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及综合干预,能够减少病耻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及早回归社会。

  • 标签: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病耻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