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经产妇在生育群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中高龄和低龄经产妇成为两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年龄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妊娠及分娩,产生不良结果增加。应提高对不同年龄段再生育妇女的重视,做好孕产期系统管理,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经产妇 妊娠合并症 年龄 妊娠结局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全程盆底训练对经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7月来院建档注册的经产妇根据盆底康复干预措施随机分为三组A组(孕期盆底肌锻炼+产后盆底肌锻炼)、B组(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锻炼)、C组(孕期盆底肌锻炼+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锻炼),分别于产后42天、3月、6月评估三组经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程度。结果三组经产妇产后42天、3月、6月的盆底肌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程度A组、C组优于B组;B组、C组优于A组;B组、C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盆底肌锻炼+产后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锻炼有利于经产妇产后盆底损伤修复,能有效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电刺激 生物反馈 经产妇 盆底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高龄产妇,在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进行治疗,两组各36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取产妇护理干预的是观察组,择常规护理措施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状况、分娩方式和自然分娩的产程。结果从第一、二、总产程时间长短来说,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时间明显较高,且于自然分娩的产程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少,因此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剖腹产率,观察组显著较低;而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观察组的显著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有7例(19.44),观察组1例(2.78%),因此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产妇,采用产妇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剖腹产率,显著提升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分娩方式 产程 产妇护理干预 高龄产妇
  • 简介:众所周知,早产的婴儿会有健康风险,但同时早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威胁母亲的健康。发表在6月《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怀孕不足37周生产的女性,与那些临近足月生产的女性相比,未来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大大增加。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不仅会增加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还会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 标签: 冠状动脉 子痫前期 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 升高组
  • 简介:目的探讨西安市孕产妇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或治疗的3421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孕产妇年龄、民族,以及本次妊娠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娩方式、就诊季节、手术级别、是否由其他科室转入产科病房、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妊娠结局等临床资料。2组孕产妇住院时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3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孕产妇住院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1)本研究3421例孕产妇的住院时间为(6.4±3.0)d,生育年龄为(29.5±3.9)岁,高龄(≥35岁)产妇占11.0%(375/3421)。(2)对孕产妇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35岁与≥35岁),以及本次妊娠住院次数(1次与≥2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全自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钳助产、剖宫产术分娩)及手术级别(治疗性操作或未进行手术,一、二、三级手术),是否由其他科室转入产科病房,是否有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妊娠结局为不良与良好孕产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4、-2.24,F=15.46、268.81、259.68,t=-7.58、-13.57、-13.82;P〈0.05)。(3)对孕产妇住院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本次妊娠医疗费用支付费方式为全自费(β=0.08,95%CI:0.01~0.16,P=0.035)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β=0.32,95%CI:0.06~0.59,P=0.018),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β=0.29,95%CI:0.04~0.54,P=0.026),手术级别为治疗性操作或未进行手术(β=0.95,95%CI:0.71~1.19,P〈0.001)�

  • 标签: 住院时间 回归分析 因素分析 统计学 费用 医疗
  • 简介:摘要总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产妇的护理体会。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心理、饮食、预防感染、用药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护理支持,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经过40天的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 标签: 狼疮肾炎 产妇 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孕产期保健是保障母婴安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孕产妇保健技术在整个孕产期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母婴安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母婴安全不仅是某一个家庭所要求的,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因此,我将在这篇论文中展开我对孕产妇保健技术应用的一些看法。

  • 标签: 孕产妇 孕期保健 适宜技术应用
  • 简介:早上7:50,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专科重症监护室(MICU)主任刘兰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忙碌了半个多小时。8:30,刘兰带领白班医护人员挨个儿例行查房,对病人的恢复情况,刘兰问得很仔细。

  • 标签: 孕产妇 安全 重症监护室 妇幼保健院 工作岗位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高龄产妇分娩具有高危性,要求科学指导、有效应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立足对高龄产妇分娩的研究,分析了高龄产妇分娩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强化围生期保健宣传、产前检查、预防措施制定等方面,具体阐述了高龄产妇分娩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高龄产妇 分娩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孕产妇管理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2017年南京市雨花台区建卡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制定孕产妇管理及干预措施,收集、整理相关妇幼健康指标。结果观察2010年-2017年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危妊娠管理率、孕产妇死亡率。结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高危孕产妇比例不断增加,加强孕产妇管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提高对孕产妇的管理质量,是保证高危孕产妇生命安全,提高分娩成功率及新生儿存活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 标签: 孕产妇管理 高危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产妇优质护理实施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呼吸窘迫、产后出血、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孕产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妇产科 孕产妇 人性化护理
  • 简介:为了解35岁及以上妇女的妊娠状况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本文对阜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1~5月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高龄产妇(≥35岁)发生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产后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适龄产妇(20~34岁),可见,高龄产妇相对于适龄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增加,应对高龄产妇加强围生期保健,以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高龄产妇 妊娠并发症 妊娠合并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为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回顾分析对母婴资料,调查产妇泌乳情况。结果精神抑郁、乳房异常及缺乏母乳喂养知识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高。结论依据原因,对症护理,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提高产后母乳喂养。

  • 标签: 泌乳不足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产科院前急救高危产妇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院外接诊的86例高危产妇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结果86例患者经过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均母婴平安,无一死亡。结论高危产妇通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进行管理可使母婴死亡率得到降低,进而使其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对于产妇并发症的降低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科 院前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