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经济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计量经济和制度变迁理论两大内容。它将经济学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开辟了一个融合历史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新经济引入中国后,引发了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的冲突。经济学家批评传统经济研究墨守陈规、缺乏理论洞察力,而史学家则认为经济学家对历史的研究使历史偏离了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变成了理论的附庸。这种冲突与两个学科叙事方式的不同有关,涉及两个学科关于“历史优先”还是“逻辑优先”的不同理解,更与新经济与传统史学所惯用的理论工具在方法论上的区别有关,反映了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在历史观上的分歧。为促进两个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家和史学家应该放弃成见,加强交流与沟通。史学家应该从旧理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学习使用更丰富的理论工具;经济学家也应该重视历史描述,以打破经济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实证迷信”。[著者文摘]

  • 标签: 中国传统 互相学习新经济 传统经济
  • 简介:在博弈论与经济理论、与经济研究、尤其是与历史制度分析的结合上,西方制度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也表明,其中50-60年代的新古典制度经济

  • 标签: 制度经济 历史演进 史学历史
  • 简介: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难得的治世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实施的系列措施为之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与制度基础。以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的“国家理论”为工具,对贞观之治进行分析,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 标签: 贞观之治 新经济史 学分 中国古代历史 开元盛世 国家理论
  • 简介:总结2016年中国经济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研究仍然较多侧重于对各经济细部问题的考察,进行理论的反思与总结、宏观探讨与比较研究的成果有限,但对于经济研究范式的反思和探索有所加强,对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有所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理论的深入反思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经济研究为重心,聚焦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基本经济经验与突出问题,加以提炼、反思与研究,进一步形成并建构中国经济独特的话语体系。

  • 标签: 经济史学 经济问题 研究范式
  • 简介:新制度经济建构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广泛的分析框架,是一个以制度、制度结构、制度变迁与创新为主轴的史学理论体系,它为经济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以新制度经济为切入点,对民国贵州禁烟特殊环境、举措、效果进行考察,显示出在贵州农业新制度确立过程中,没有合适的法律和制度,只有国家意识等,市场就不会产生体现任何价值最大化意义上的“效率”。

  • 标签: 新制度经济史学 民国时期 贵州禁烟
  • 简介:《中国社会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研究1999年增刊》),也受到中国社会经济派的影响

  • 标签: 中国社会 互动西方 史学中国
  • 简介:通过对汪篯经济研究尽量系统的评述,将其研究置于新中国“十七年”史学的背景下做出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对汪篯的影响颇深,汪篯对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加以接受的.他是在自觉遵循陈寅恪倡导的“预流”取向,以自我改造的积极方式,实现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信仰的传承和践行.

  • 标签: 汪篯 经济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学
  • 简介:二、手工业进入战国以后,潮汕一带的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一样,也有较快的发展。青铜器生产,在战国秦汉的潮汕手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礼乐之器、兵器以外,还制造了大量的日用品,生产

  • 标签: 古代经济 潮汕 手工业生产 战国秦汉 农业生产 陶瓷生产
  • 简介:请思考:(1)图1图2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模式?分析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指出图1农业耕作方式的出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 标签: 经济史 经济模式 耕作方式 农业
  • 简介:梳理沧桑历史,谱写时代新篇──折桂诺奖的新经济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彭刚199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两位思想敏锐、知识渊博、建树颇丰、蜚声世界的经济家,他们便是著名的美国经济教授罗伯特·福格尔(RobertWilliam·Fogel)...

  • 标签: 制度变迁 新经济史学 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 制度因素 交易费用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河北大学主办,中国经济会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承办的“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会2016年会,2016年7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海内外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250位专家学者与会。除了学术研讨,会议还按照中国经济会章程进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经民主投票表决,选出了新一届理事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魏明孔研究员为新任会长,

  • 标签: 中国经济史学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 经济发展 经济史研究 年会 生态
  • 简介:自从1904年梁启超先生出版《中国国债史》以来,经济科已在中国走过了百年历程。一百年来,中国经济科大致经历了传承传统史学的遗韵、学习西方社科的方法、中西合璧融会贯通三个阶段,并从传统的食货之学逐步转为面向历史、面向现实的经世之学;在实现研究的学术意义时,开始注重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从而逐步成为了一门具有现实关怀的学科。但目前,国内经济研究存在史料与理论相分离的问题,与国际经济科相比依旧存在差距。

  • 标签: 经济史 学术史 食货之学 经世之学
  • 简介:<正>郭正忠先生的巨著《宋代盐业经济》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一本内容最为详尽的断代部门经济论著。全书近八十万言,分为八章。第一章《宋代食盐的生产技术》,介绍了海盐、解州池盐、川峡井盐在生产技术上的进步.第二章《宋代食盐生产中的诸关系》,从食盐生产者、食盐生产体制、盐民的等级与阶级结构及税役负担三个方面,剖析了宋代制盐业的生产关系。第三章《宋代食盐的流通(一)》,阐述了宋代食盐收购方式及收纳管理体制、食盐的秤量与本钱支付、食盐的包装与仓贮等方面的问题。第四章《宋代食盐的流通(二)》,阐述了宋代盐运网络与机构管理、食盐运输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第五章《宋代食盐的流通(三)》,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盐的销售体制,它们分别是:卖盐机构与销售管理制度、官府垄断的榷卖体制、官府控驭下的钞引盐制、其他销盐体制、宋盐供应中的滞销和脱销。第六章《盐产与盐利》则从财政的角度,阐述了盐产与盐钱岁收问题,以及宋盐流通利润率及其社会意义。第七章《宋代东南六路海盐政策的变迁》,以海盐盐法改革为线索,论析了北宋前期、中期、后期以及南宋时期的淮浙盐法。第八章《宋代解盐政策与体制的历史变迁》,分三个阶段论述了池盐产区中有代表性的解盐之法之变革,它们依?

  • 标签: 盐业经济 食盐生产 盐利 盐民 政策变迁 北宋前期
  • 简介:享誉西方的历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意大利最著名的学术大师之一的贝内德托·克罗齐(1866-1952年),曾经在1917年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论断,意在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历史与现实之间似乎有某种契合,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需要我们不断拓展研究的新路径,既以古鉴今,又推本溯源,让历史回答现实问题。

  • 标签: 经济史研究 文献综述 现时性 中国经济史 中国近代工业 史学理论
  • 简介:经济学家对历史的兴趣越来越大,因为一方面,历史在很多时候可以为经济学理论检验提供好的“实验室”,特别是对于长时段的问题;另一方面,历史通过其持续性会影响到今天社会的方方面面。下面介绍三则量化历史方面的研究,这些论文均发表在经济学顶级期刊上,不仅有趣,还能启发人很多思考。

  • 标签: 经济史研究 量化 经济学家 经济学理论 历史 实验室
  • 简介:交易方式及其发展变化是经济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交易方式的角度,探讨了交易方式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将市场经济概括为以物物交换为基础,经历了“商品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金融经济”四个阶段的经济形式。分析了四个阶段的异同、联系与区别、发展与包容。从交易方式的角度,指出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意义和困难。

  • 标签: 交易革命 商品经济 货币经济 信用经济 金融经济
  • 简介:<正>蒙古族经济的研究工作,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随着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从1986年4月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的。至今已有132人参加这项研究工作,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有109人,其他省、市、自治区有23名专家、学者非常热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

  • 标签: 蒙古族 经济史研究 研究概况 内蒙古 经济发展史 畜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