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以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首先实证分析划分了广西区域经济增长性区间,依据所得结论,进一步构建模型,对广西的经济波动进行内在传导机制和外在冲击机制分离。研究表明,广西的内在传导机制解释力为35%,外在冲击机制的解释力为29%。

  • 标签: 区域经济 波动模型 实证分析
  • 简介: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具体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 标签: 经济周期 模型再造 中国特性 “十一五”时期
  • 简介:摘要农机总动力是指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农机总动力作为衡量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有关决策部门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农机总动力的增长对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农机总动力增长变化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其稳定和快速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农机总动力 增长波动 影响因素
  • 简介:如果我们认为美国经济这一次的持续高速增长仅仅是由新技术引起的生产率提高所引起的,美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源于新技术创新可以不断地创造出对自身的需求,经济波动正是由于生产能力超过了需求

  • 标签: 增长波动 新经济增长
  • 简介:中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和特殊的人口环境使得用就业弹性和奥肯定律均无法有效反映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更无法刻画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冲击。本文从宏观经济景气波动影响就业增长的三个路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政府公共就业政策来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以探析经济波动与就业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滞后冲击效应。在劳动力供给系统中,经济波动使经济活动人口增多,加快了就业增长;在劳动力需求系统中,经济波动不利于经济增长,从而不利于劳动力需求增长;在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系统中,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投入缓和了经济波动对就业增长的冲击。

  • 标签: 经济景气指数 经济波动 就业增长
  • 简介:中证监测对证券经营机构34位首席经济学家、89名行业分析师和202家上市公司的调查显示预计2014年GDP同比增速7.4%,略低于目标值;需求增速同比下滑,通胀预期稍有消减;货币环境宽松偏中性,人民币走势波动加大;制造业和房地产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度均走弱;经济基本面叠加信用违约隐患,资本市场运行波动或将加大。

  • 标签: 首席经济学家 市场波动 增长缓慢 资本 房地产上市公司 证券经营机构
  • 简介:经济周期波动的新趋势8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其经济周期波动表现出"微波化趋势",但这并不等于说今后的经济增长将会进入一种"无波动状态".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即使一些国家在较为平稳的高速增长时期,也都是有波动的,只不过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小而已.

  • 标签: 中国经济 周期波动 增长周期
  • 简介:价格总水平波动是世界各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价格总水平的波动直接影响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产生重要影响,随之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质量。中国政府在“九五”计划中明确将价格总水平列为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十五”期间基本保持了价格总水平的稳定,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当前党中央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每一个研究领域的成员都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在关键的“十一五”时期,能够继续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 标签: 价格总水平 经济增长 波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五”时期 经济运行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金融市场波动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分析了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其影响机制。本文提出,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并不反之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机制主要通过方向未定的溢出效应,阐述了金融市场波动是通过多渠道、复杂的影响路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 标签: 金融市场 波动性 经济增长 影响机制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于我国整个经济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合理的调整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于我国的经济增加有着有利的影响。文章将针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论述。

  • 标签: 农产品价格 经济增长 波动
  • 简介: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期向快速平稳增长期过渡的特殊时期,潜在增长率为9.1%,2005-2010年期间GDP的潜在增长率将呈逐年下降态势,此后将进入快速稳定增长状态,潜在增长率将维持在8.3%左右。同时,2005-2010年是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性下降阶段,GDP增速有可能从2004年的10.1%深度回落到2009年的8%左右。

  • 标签: 经济周期 潜在增长率 发展趋势
  • 简介: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 标签: 经济周期 分析模型 增长波动 中国区间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产业结构带来压力,推动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向制造强国迈进。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后,也会给经济增长波动带来影响。此篇文章以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后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 标签: 产业结构变迁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金融市场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章首先梳理了相关文献,总结了金融市场波动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然后,通过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的分析,初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度的金融市场波动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过度波动会抑制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标签: 金融市场波动 经济增长 金融风险 高质量发展
  • 简介:我国始于2003年的“软扩张”增长态势在2008年由于实施紧缩性政策而结束.随之我国经济将进入价格稳定和增长稳定的双重稳定增长阶段。在该阶段仍然以总需求管理为主,但需要兼顾总供给管理,经济增长仍然维持在接近自然率的水平上,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稳定性趋势仍然没有显著变化。

  • 标签: 经济周期 软扩张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 简介: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圃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增长周期分析理论则人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学家们的经济增长及周期分析理论虽然基本没有脱离实际,但大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增长及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一定时期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投资、消费与外贸,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适度增长和持续发展。

  • 标签: 经济增长 周期波动 分析模型 中国适用
  • 简介:现代经济增长中技术的作用尤其重要,而技术依赖R&D活动.在经济增长长波的不同阶段,R&D活动有不同的特征,在长波涨潮阶段和落潮阶段R&D投资活动的重点有所不同,了解这些对有效进行R&D投资活动、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R&D 活动 长波 涨潮 落潮 基础研究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经济增长为主,特别是1995年之后,经济增长方式一直呈高度粗放型状态,粗放度的波动方向与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方向相反.实证结果表明,如果经济体制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如果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变动较大,那么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度就会较低.我国的具体情况是技术创新能力低和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同时并存,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度难以下降.

  • 标签: 1978-2000年 中国 经济增长率 粗放型增长 产业结构 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