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静脉3.正骨手法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扩张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10月入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数据均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研究数据,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在没有手术之前,其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内瘘自然流量等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过治疗之后,与治疗前的狭窄处内径、透析血容量以及内瘘自然流量等均呈现临床不均衡性,即P<0.05。在手术之前,6例患者有内瘘杂音及震颤减弱情况,4例患者发生内瘘杂及震颤消失。而在手术之后,10例患者的内瘘处均能够听见明显杂音及明显震颤情况。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在术后3天内均应该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另外,在患者治疗后,经过9个月的随访可知,3例患者在手术后的3、5、7月均出现血管内瘘再狭窄,剩余患者随访至9个月后并没有发生内瘘再狭窄情况。结论给予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静脉扩张进行治疗,其能够有效解除患者的狭窄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尿毒症患者节省相应的血管资源,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 动静脉内瘘狭窄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术前、术后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功能恢复最佳程度。方法将2014年3月至今本科室对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行经穿刺椎体成形治疗,对69例穿刺椎体成形患者进行术前充分准备,心理护理及体位指导,术后并且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病例69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2~48小时疼痛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术后X线透视骨水泥填充好,无泄漏,术后24小时下地行走,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有15例因有背部疼痛,辅以TDP等理疗,疼痛渐缓解,住院时间为3~15天,有3例患者因内科疾病转相应科室继续治疗,所有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具有能使患者在短期内缓解疼痛,增加椎体强度及刚度、纠正后凸畸形,避免因压缩骨折致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等优点。然而,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及手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以提高疗效和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56例行经血管腔内扩张治疗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例,计算机分组为研究组(28例)以及对照组(28例),前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SF-36评分,不良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4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0%;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进行经血管腔内扩张治疗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护理
  • 简介:咽鼓管扩张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类疾病手术方法。它主要针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有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正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咽鼓管扩张的工作原理、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球囊 咽鼓管 手术
  • 简介:对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ET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扩张(balloondilati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性ETD的新技术。目前的资料显示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已使很多患者受益。BET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开展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手适应证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建立随机对照,并进行长期观察,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BET对ET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咽鼓管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导管在肾镜取石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肾镜取石中应用扩张导管建立肾通道,治疗上尿路结石30例.结果超声引导下肾通道均一次建立成功,建立肾通道时间15±8min,平均碎石时间分别为(1.47±0.47)h,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100%(30/30),无出血、气胸、腹腔脏器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扩张导管在肾通道建立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明确,值得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R69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6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腹主动脉扩张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治疗疾病,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扩张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出血量(915.4±10.06)ml、子宫切除率3.57%、手术成功率96.43%、并发症发生率为0、休克率为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腹主动脉扩张应用到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可有效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 标签: 经皮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体成形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方法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椎体成形患者术后的疼痛及下床的时间。结果短时间内(12h~3d)病人可以下床活动。结论椎体成形术后有效的护理能促使病人早下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肾镜碎石联合扩张治疗症状性肾盏憩室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肾镜碎石联合扩张治疗症状性肾盏憩室结石10例。中精确穿刺肾盏憩室,扩张至16F,建立通道,应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而后在导丝引导下,采用扩张导管扩张憩室盏颈。术后留置F14肾造瘘管至少2周。结果10例患者均一次碎石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60分钟(35~120分钟),中出血量平均为50ml(20~12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3天(7~10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月至半年中均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肾镜碎石联合扩张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安全、有效,其结石排净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可以作为症状性肾盏憩室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球囊扩张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钬激光 肾盏憩室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疼痛科使用穿刺扩张椎体成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一段时间内,在本院疼痛科进行椎体疾病治疗的病人322位,并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人实行手术之前,进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手术方案。对这些病人进行经穿刺椎体成形(PVP)或者穿刺扩张椎体成形(PKP),对病人手术前后的椎体结构指标、翻身能力、疼痛程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的病人未发现其它并发症,同时病人手术后的椎体结构指标、疼痛程度、翻身能力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疼痛科中,使用穿刺扩张椎体成形为患有椎体疾病的老年病人进行治疗,病人的翻身能力有了非常明显改善,疼痛有了显著缓解,并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疼痛评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总结了17例患者鼻窦扩张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鼻窦扩张与现行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在手术过程及预后方面的不同之处;中针对新的手术方式对原有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做适当改进以适应手术需要。鼻窦扩张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鼻窦球囊扩张术 慢性鼻窦炎 蝶窦 护理策略
  • 简介:咽鼓管功能障碍为耳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特别是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疗效较差。咽鼓管作为新方法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咽鼓管扩张相关解剖生理、手术操作、适应证、疗效评估标准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咽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适应证 咽鼓管功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探讨对其以尿道逆行扩张手术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盲选我院接收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20例,以尿道逆行扩张手术对其展开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尿道逆行扩张手术均顺利展开,术后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腰痛和肉眼可见的血尿,对其展开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其余并发症包括尿管穿孔、脱套、撕裂等各类均未发生。结论良性输尿管狭窄患者以尿道逆行扩张手术展开,其创伤小、风险低、有较强的再次操作性。

  • 标签: 经尿道逆行球囊扩张术 良性输尿管狭窄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肾穿刺顺行扩张治疗肾盂成型术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方法采用肾穿刺顺行扩张治疗肾盂成型术后UPJO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5~42岁,平均年龄30岁;腹腔镜肾盂成型术后再狭窄12例;开放性肾盂成型术后再狭窄6例。结果18例患者手术成功,无大出血、肾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75min。手术失血量35~80ml,平均50ml。随访12个月,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88.9%。结论采用肾穿刺顺行法扩张治疗肾盂成型术后UPJO创伤小、安全、疗效好,易于被病人接受。

  • 标签: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 球囊扩张 肾盂成型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压迫投影形状及与疗效的关系,分析异常形状并探讨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威海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6例,性别不限,年龄39~88岁,病史≥6个月。全身麻醉下行经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微压迫治疗,观察充盈后标准侧位的投影形状, "梨形"或"类梨形"为满意的形状;对形状异常者中分别进行原因分析及调整,评估全麻苏醒后即刻及术后两周内疼痛完全消失患者与形状关系。结果96例患者中1例因穿刺失败放弃手术;89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且充盈后为满意的"梨形";6例患者充盈后显示异常形状,其中4例患者通过调整球置入深度或调整穿刺方向后获得满意的"梨形"形状,2例患者更改手术方式治疗。所有"梨形"形状患者术后两周内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率100%。结论对三叉神经微压迫投影形状异常者,应适度调整球置入深度或穿刺方向进行处理,直至出现满意的"梨形" ,反复调整仍不能达到满意形态者,可考虑更改手术方式。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形状 球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穿刺扩张椎体成形在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到 2016年 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 10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 50例,行保守治疗,研究组 50例,行经穿刺扩张椎体成形,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胸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胸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在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临床治疗上,穿刺扩张椎体成形疗效显著,更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