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短单气囊小肠(single balloon enteroscope, SBE )辅助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Roux-en-Y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9年5月—2019年9月行短SBE辅助ERCP诊治的10例Roux-en-Y术后患者(14例次ERCP,短SBE组)和2016年3月—2019年4月行常规SBE辅助ERCP诊治的55例Roux-en-Y术后患者(87例次ERCP,常规SBE组)的资料。对比短SBE组和常规SBE组到达盲袢的成功率和平均时间、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短SBE组和常规SBE组到达盲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1 min和23.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到达盲袢成功率分别为和100.0%(14/14)和95.4%(83/87)。短SBE组和常规SBE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62.6 min和64.3 min,两组诊断和治疗成功率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 (3/14)和16.1 % (14/83),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SBE和短SBE辅助下ERCP均可安全有效诊疗Roux-en-Y术后患者,但短SBE由于设计独特和好的操控性更易更快到达盲袢。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Roux-en-Y吻合 单气囊小肠镜 短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训内医师实施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 by endoscopic physicians themselves, self-ROSE)在胰腺实性占位内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EUS-FNA的连续124例胰腺实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2017年7—12月的病例行self-ROSE,纳入self-ROSE组(60例);2017年1月—2017年6月的病例未行self-ROSE,纳入非self-ROSE组(64例)。比较self-ROSE组与非self-ROSE组患者EUS-FNA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self-ROSE组的EUS-FN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8.21%(55/56)、4/4、100.00%(55/55)、4/5和98.33%(59/60),而非self-ROSE组的EUS-FN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1.82%(45/55)、9/9、100.00%(45/45)、47.37%(9/19)和84.38%(54/64)。self-ROSE组EUS-FNA的灵敏度(P=0.004)和准确率(P=0.009)均显著高于非self-ROSE组。在样本满意程度评估(Kappa=1.000,P<0.05)和细胞病理学评估(Kappa=0.815,P<0.05)方面,内医师与病理医师均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2组患者穿刺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8±0.83)针比(2.61±0.75)针,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self-ROSE有助于提升胰腺实性占位EUS-FNA的诊断效能,可作为提高EUS-FNA诊断准确率的重要策略。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胰腺疾病 内镜医师 快速现场评估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国产口胆胰直视化子系统诊治胆胰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国产口胆胰直视化子系统检查的37例患者资料,分析内检查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均完成国产口胆胰直视化子系统检查,技术成功率100.0%。明确胆管狭窄性质24例,观察胆管有无出血或结石残留6例,观察胰管有无新生物或结石残留2例,直视下辅助导丝通过胆管狭窄2例,直视下辅助胆道激光碎石3例。共9例患者病理确诊为恶性胆管狭窄,其中8例通过口胆胰直视化子系统视觉判断为恶性病变。口胆胰直视化子系统检查后,胆胰管引流34例。术后发生胆管炎3例、菌血症4例、胰腺炎2例,均保守治疗后短期内好转;出血1例,2次内下止血后好转。结论新型国产口胆胰直视化子系统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胰疾病 经口 直视化子镜
  • 简介:摘要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间对4例CP合并胰管结石患者行经口胰管引导下胰管结石激光碎石、取石术。4例均达到技术成功,其中2例结石完全清除,2例部分清除。2例患者达到临床成功,2例患者无法评估临床成功的情况。操作时间为50~85 min。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5 d。结果表明口胰管引导下激光碎石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失败的患者。

  • 标签: 经口胰管镜 激光碎石 慢性胰腺炎 胰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合并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或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行内内引流术(endoscopic transluminal drainage,ETD)的长期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20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通过腹部CT和(或)超声确诊为WON或PPC并行ETD治疗的患者共79例。通过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来评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长期生存质量等长期疗效指标。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分为伴感染的WON/PPC组(n=31)和无感染的WON/PPC组(n=19)。伴感染的WON/PPC组17例(54.84%)患者和无感染的WON/PPC组11例(57.89%)患者体重减轻5%及以上,2组体重减轻5%及以上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且两组减轻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9±8.89)kg 比(10.91±2.47)kg,P=0.522]。伴感染的WON/PPC组有1例发生慢性腹痛,2组Izbick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9±6.74 比 22.03±3.21,P=0.295)。2组均无脂肪泻发生。伴感染的WON/PPC组和无感染的WON/PPC组内分泌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16.67%(5/30)和 40.00%(6/1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1.9,95%CI:1.0~3.4,P=0.044)和甘油三酯(HR=1.2,95%CI:1.0~1.3,P=0.029)越高,发生继发性糖尿病的风险越大。结论ETD治疗WON和PPC安全且有效,但可能发生继发性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发生继发性糖尿病的风险越大。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胰腺假囊肿 包裹性坏死 内镜腔内引流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和内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治疗内生长胃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20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确诊为胃间质瘤的441例患者资料,其中241例行ESE(ESE组),200例行EFR(EF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手术相关参数,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危险度分级、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FR组比较,ESE组手术所需关闭胃壁缺损的钛夹数量更少[6.0(4.0,6.0)个比6.0(5.0,8.0)个,U=18 424.0,P<0.001],术后首次流食时间[2.0(1.0,2.0) d比2.0(2.0,3.0)d,U=17 420.0,P<0.001]与住院时间[6.0(5.0,8.0) d比7.0(6.0,9.0) d,U=18 906.0,P<0.001]更短,总费用更低[1.89(1.64,2.14)万元比2.09(1.81,2.38)万元,U=17 956.0,P<0.001],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EFR组[5.8%(14/241)比11.5%(23/200),χ2=4.605,P=0.032]。441例患者均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5.0个月,疾病复发率为0.45%(2/441),无疾病相关死亡病例。结论ESE和EFR治疗内生长胃间质瘤的疗效相当,但ESE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负担。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IQQA®-Liver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精准引导下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ERCP减黄手术治疗,分析患者接受减黄手术成功率、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ERCP减黄手术,患者术后每日中位鼻胆管引流量675 mL(400~1 500 mL),仅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胆管炎,另有1例患者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接受减黄手术前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为(173.3±62.8)μmol/L,外科手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至(35.6±13.9)μmol/L。结论精准ERCP引流术能够有效降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减少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后续外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肝门胆管肿瘤 内镜引流术 鼻胆管 精准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8例CTTH患者进入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rTMS组患者使用表面标记法定位右拇短展肌的热点并计算静息态运动阈值(RMT),随后将刺激强度调整为RMT的70%,刺激点位于先前确定的右手拇指热点前5 cm处,即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LDLPFC);刺激频率为每周一、三、五各1次,共持续4周,刺激12轮。对照组不定位热点,不计算RMT,将线圈垂直于LDLPFC放置,使用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同rTMS组。2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6(HIT-6)、简易McGill疼痛问卷(MPQ)等量表进行主观疼痛评估,通过伤害性屈曲反射(NFR)和条件性疼痛调节(CPM)试验中相关电生理指标作为疼痛状态的客观评估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及1个月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HIT-6评分、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特质-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54,P<0.001;t=-6.083,P<0.001;Z=-4.246,P<0.001;Z=-3.740,P<0.001)。(2)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rTMS组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FR RⅢ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rTMS组患者治疗后最低阈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与基础NFR RⅢ反射面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rTMS治疗CTTH短期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紧张型头痛 经颅磁刺激 伤害性屈曲反射 条件性疼痛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挑选合适的内医师接受内黏膜下剥离术(ESD)培训。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SD培训的3期共41名学员,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培训前独立操作胃镜例数,独立操作肠例数,肠操作手法,是否使用窄带光成像(NBI)、放大内(ME),是否单独开展内黏膜切除术(EMR)、ESD、内超声检查(EUS)、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指标。安排每位学员完成4次离体猪食管模型ESD,记录剥离标本面积、操作时间,计算平均操作速度评价学员学习指标,并记录术中穿孔发生情况。对影响ESD学员操作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1名学员中男26名、女15名,年龄(36.07±4.44)岁,离体动物实验切除标本大小(4.67±1.61)cm2,操作时间(24.54±5.97)min,操作速度(0.19±0.05)cm2/min。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学员培训前独立操作胃镜例数(n>5 000例,P=0.001 8),独立单人操作肠例数(n>3 000例,P=0.000 1),上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n>30例,P=0.000 3),下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n>10例,P=0.019 7)及培训前独立开展ME(P=0.047 8)、EMR(P=0.019 6)、ESD(P=0.000 3)情况与学员离体猪食管ESD操作速度密切相关;但只开展NBI(P=0.532 9)、ERCP(P=0.500 7)、EUS(P=0.766 8)与学员操作速度无明显相关性。ESD学员操作速度与穿孔率呈负相关(P<0.000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培训前独立开展EMR(P=0.029)、ESD(P=0.034)与ESD学员操作速度密切相关。结论ESD培训学员培训前独立胃镜操作例数>5 000例,独立单人肠操作例数>3 000例,上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30例,下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10例,以及培训前独立开展ME、EMR、ESD,对提高ESD培训效果有明显帮助。本研究为我们今后挑选合适的内学员进行ESD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动物模型 体外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操作培训 剥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并评估该方案在提高内医师胰腺内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细胞病理诊断能力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行EUS-FNA的194例胰腺实性占位患者的细胞刷片,从中共采集5 500张细胞病理图片,由高年资细胞病理医师对每张图片中的细胞类别进行标注,用于搭建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学习和测试平台。5名无病理基础的内医师受邀参与本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内医师鉴别诊断癌和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在提高内医师细胞病理诊断能力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成功搭建供内医师线上学习和测试的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平台。培训前内医师诊断癌和非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0.55(95%CI:0.53~0.58)、0.32(95%CI:0.30~0.35)、0.43(95%CI:0.41~0.45)、0.44(95%CI:0.41~0.47)和0.43(95%CI:0.42~0.45)。经过培训,以上指标分别为0.96(95%CI:0.95~0.97)、0.70(95%CI:0.68~0.73)、0.74(95%CI:0.72~0.76)、0.95(95%CI:0.94~0.96)和0.81(95%CI:0.80~0.83),较培训前均得到显著提升(P<0.001)。结论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方案可提高内医师对胰腺细胞病理的认识水平和诊断能力,有助于内医师在EUS-FNA过程中实施快速现场评估,提高EUS-FNA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细胞诊断学 活组织检查,针吸 腔内超声检查 线上交互式细胞病理读片培训 快速现场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LDS)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医院收治的77例腰段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1例;年龄61~92岁[(73.9±8.4)岁]。均为单节段腰椎(T11~L2)骨折。单纯腰段OVCF 49例(OVCF组),腰段OVCF合并LDS 28例(OVCF+LDS组)。术前测量并比较两组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后凸角(TLK)、矢状面轴向距离(SVA)及Roussouly分型分布。结果两组PT、S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VCF+LDS组PI、SS、LL、TK和TLK 分别为(55.8±11.0)°、(34.1±10.9)°、(45.7±9.1)°、(35.7±6.1)°和(24.8±5.2)°,显著大于OVCF组的(47.9±8.8)°、(27.0±9.4)°、(33.1±7.9)°、(29.5±6.2)°、(18.4±5.5)°(P均<0.01)。Roussouly分型Ⅰ~Ⅳ型的例数OVCF组分别为22例、16例、5例、6例;OVCF+LDS组分别为8例、5例、6例、9例(P<0.05)。结论老年腰段OVCF合并LDS可明显改变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LDS可能加重腰段OVCF后凸畸形,应尽早手术矫正,防止矢状位失平衡。

  • 标签: 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椎滑脱 后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化型早期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评价内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0月—2019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内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分化型早期贲门癌的患者共329例(331个病灶),并进行随访。回顾患者的内及病理资料,分析分化型早期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价内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短期(主要指标: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以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长期疗效(主要指标:异时性癌发生率、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总体生存率)。结果329例分化型早期贲门癌患者男女比例约为4∶1,年龄(65.69±8.02)岁。肿瘤长径≤2.0 cm占65.9%(218/331)。病灶多位于后壁(50.5%,167/331),其次是小弯侧(36.3%,120/331)。内下形态0-Ⅱc型占49.5%(164/331)。69.8%(231/331)的病灶局限于黏膜层。整块切除率为100.0%(329/329),治愈性切除率为83.3%(274/329)。28例患者(8.5%)出现短期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11例(3.3%)患者出现异时性癌,2例(0.6%)发生远处转移,无复发患者。有7例患者死亡,随访期间总体生存率97.9%(322/329)。其中治愈性切除追加外科手术患者生存率为100.0%(3/3),而未追加外科手术患者生存率为99.3%(269/271);非治愈性切除追加外科手术患者生存率为96.0%(24/25),而未追加外科手术患者生存率为86.7%(26/30)。结论分化型早期贲门癌大多数为高分化腺癌,发现时肿瘤直径多小于2 cm,合并溃疡及脉管浸润率较低。内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分化型早期贲门癌安全有效,治愈性切除率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异时性癌发生率、远处转移及复发率低,总体生存率高,但对于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推荐追加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贲门 早期贲门癌 分化型 临床特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
  • 简介:摘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晚期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胰腺假性囊肿以及包裹性坏死。这些并发症首选保守治疗,但是一旦合并感染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目前临床更倾向于选择内下或其他微创方式治疗。内治疗主要有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途径及胃壁内超声途径。本文总结并讨论了内下治疗的时机、方案的选择、后期并发症处理等主要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并发症 引流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固有层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内切除与手术切除成本效益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确诊的38例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s,GS),将其分为内切除(包括内黏膜下挖除术、内全层切除术)组17例和手术切除组21例,并对其并发症、完整切除率和成本效益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中男11例(28.9%)、女27例(71.1%),年龄(52±10)岁(41~63岁)。GS最常见于胃体(71.1%,27/38)和胃窦部(21.1%,8/38)。38例病灶均为隆起型,肿瘤长径(2.5±1.2)cm(0.6~4.5 cm);内超声检查术发现60.5%病灶为异质性低回声,39.5%(15/38)病灶为低回声。内切除组完整切除率为100.0%(17/17),中位手术时间54 min,11例(64.7%,11/17)患者出现穿孔,均金属夹或金属夹辅助的荷包缝合完整封闭创面。与手术治疗组相比,内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4.6±0.6)d比(9.6±4.4)d,P<0.001],首次进流食的时间明显缩短[(1.2±0.4)d比(2.7±0.7)d,P<0.001],住院费用明显降低[(21 965.0±9 342.4)元比(34 253.3±10 520.9)元,P<0.001]。组织标本中S100均阳性;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内切除术对于固有肌层的GS的诊治是安全、有效的,相比外科手术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比。

  • 标签: 神经鞘瘤 超声检查 S100蛋白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 内镜全层切除术
  • 简介:摘要内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治疗良恶性胃流出道梗阻,但由于小肠游离度大,内超声引导下穿刺有一定难度,置入支架也面临失败的风险。本实验采用健康小型猪,内下将新设计的磁环分别释放至胃腔与空肠,使其吸引在一起,1周后磁环处形成胃肠吻合口,导丝越过吻合口后,循导丝置入腔壁贴合型全覆膜金属支架。磁环的应用可以避免穿刺失败的风险及穿刺并发症,同时可节约费用,且无须内超声医师参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动物实验 胃肠内窥镜 胃肠吻合 磁环 可变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同时癌的早期贲门癌的临床特点、合并同时癌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499例患者(512处病灶)的病例资料,其中47例患者(50处病灶)合并同时癌,纳入同时癌组,剩余452例患者(462处病灶)纳入非同时癌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合并同时癌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进行生存曲线比较。结果499例患者中有47例(50处病灶)同时癌,发生率为9.4%(47/4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除病灶大小(P=0.046,OR=0.807,95%CI:0.653~0.996)、萎缩及肠化(P=0.017,OR=3.207,95%CI:1.229~8.371)、幽门螺杆菌感染(P=0.046,OR=1.952,95%CI:1.013~3.761)是早期贲门癌内下切除术后合并同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499例患者中,453例(90.8%)成功随访,Kaplan-Meier曲线显示同时癌组与非同时癌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2%和97.6%,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结论早期贲门癌合并同时癌发病率不高但仍不容忽视,若贲门病灶较小,需考虑其他部位合并主癌灶可能;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周围黏膜萎缩肠化严重的患者,行内检查时应仔细观察病变以外黏膜情况,同时建议患者进行更严谨的内随访。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贲门癌 内镜治疗 同时癌
  • 简介:摘要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门静脉高压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但该方法技术难度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故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内超声引导下肝内门体分流术如以人体自然腔道为,有望通过内超声的精准定位放置肝内门体分流支架。本文报道国内首例该技术的动物实验过程,为该技术的可行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肝内门体分流术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腹腔对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患者,分为腹腔组(30名)和开腹组(28名)。腹腔组行腹腔手术,开腹组行开腹手术。将两种方法子啊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腹腔组临床指标较开腹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肠梗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效果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研究组(26名)。参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手术。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参照组大幅减少。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