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单鼻孔切除垂体瘤的围术期综合护理策略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的68例的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34例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却远在对照组之上,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瘘(TCCF)合并海绵假性动脉瘤临床上相对少见,由于其易并发致死性鼻衄或重症脑血管病,病情凶险,应及时诊治。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TCCF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可选动脉与静脉两种。血管内治疗应首选患侧颈内动脉通路,由于瘘口部位的复杂性,部分患者微导丝未能从颈内动脉通过瘘口,故只能选择静脉。静脉的路径较长而迂曲,且可能需要多通道,对技术要求较高。笔者报告1例TCCF合并海绵假性动脉瘤患者,探讨颈内静脉、面静脉、眼静脉联合行颈内动脉海绵瘘闭合及假性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疗效。

  • 标签: 颈动脉损伤 动脉瘤,假性 颈动脉海绵窦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治疗中经跗骨切口的效果。方法:跟骨骨折患者取样65例,纳入时间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盲选抽签分组,给予跗骨切口治疗(n=33,试验组)和传统 L 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n=32),对比AOFAS、Maryland评分,观察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AOFAS(79.85±3.69)分,Maryland(89.33±5.24)分,比对照组(73.42±3.84)、(81.45±5.52)分高,试验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切口愈合、首次下床时间更早,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跟骨骨折治疗中,跗骨切口手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有利于足功能恢复,提升手术安全性。

  • 标签: 恢复情况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跗骨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1-2022.12三年期间内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平均划分成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分别予以锁定钢板跗骨外侧扩大L两种治疗方式并分析二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中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的Bohler、Gissane、根骨宽度等指标并无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及其愈合时间、术后的Bohler、Gissane、根骨宽度相较于对照组表现更好(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跗骨治疗效果较好,创伤少,恢复快,安全性高。

  • 标签: 锁定钢板 跗骨窦入路 跟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进行垂体瘤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不同禁水时间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分别有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传统术后6小时禁水,实验组应用术后1小时禁水。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口腔不适情况对比对比。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呛咳情况,实验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禁水时间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的垂体瘤患者口渴管理标准流程的构建及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0例行经鼻手术的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术后口渴,试验组构建口渴管理标准流程并根据流程实施口渴预防和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口渴强度、口渴痛苦程度及静息唾液流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6、24 h口渴强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696、-10.008、-4.305;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口渴痛苦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24 h静息唾液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488、-4.124、-2.631;P<0.01)。结论实施口渴管理标准流程能够降低垂体瘤手术患者术后口渴强度,改善患者口渴感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口渴 标准流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不同禁水时间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禁水护理6h,观察组采用术后禁水1h的方法,即术后1h患者从全身麻醉中清醒后,给予多次少量饮水。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适状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且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瘤切除术后患者禁水1h后少量多次饮水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禁水时间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21年10月-2023年1月,从本院收治的行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中选择50例,随机分2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相比,试验组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视力改善率、激素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前两项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后一项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镜下行经鼻切除垂体瘤患者中,给予综合护理,可以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提高视力改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综合护理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视力改善率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内镜下鼻腔鼻窦切除D型三叉神经鞘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D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7.5±13.5)岁(范围:12~64岁)。肿瘤累及翼腭窝、颞下窝、筛、海绵等结构,部分突入中颅窝,大小为1.6 cm×2.0 cm×2.0 cm~5.7 cm×6.0 cm×6.0 cm。全身麻醉下内镜鼻切除肿瘤,包括翼突入4例,泪前隐窝4例,扩大泪前隐窝2例,鼻腔外侧壁1例。术后观察肿瘤复发情况和主要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在单纯内镜下鼻腔鼻窦完成,10例一期全切除,1例因肿瘤巨大,操作空间小,未能实现全切。1例同时切除同侧腮腺区面神经颧支来源及枕部的神经鞘瘤。2例巨大肿瘤切除后中颅底硬脑膜广泛暴露,其中1例并发脑脊液漏,取中鼻甲游离黏膜瓣修补,1例取自体脂肪进行填塞加固。手术时间[M(IQR)]180(160)min(范围:120~485 min),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随访58(68)个月(范围:10~90个月),10例全切除患者无肿瘤复发,所有患者面部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单纯内镜下鼻腔鼻窦,并根据肿瘤大小及累及范围选择合适的可较好地切除累及翼腭窝、颞下窝及周围区域的D型三叉神经鞘瘤。

  • 标签: 神经鞘瘤 内窥镜检查 三叉神经 手术入路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后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常见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要点。结果:出现尿崩症13例、垂体功能低下12例、电解质紊乱8例、脑脊液鼻漏2例,40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均康复出院,未见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细心有效地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垂体瘤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侧裂,皮层显微手术对HICH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的是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收的32例HICH患者,分两组,各16例;皮层显微手术是常规组的方式,侧裂显微手术为试验组方法,分析治疗的结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为HICH患者施行侧裂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皮层显微手术,该手术所带来的创伤非常轻微,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经侧裂入路 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78例为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入院后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基础组(n=39)、试验组(n=39)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结果:试验组较基础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价值显著,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推荐应用。

  • 标签: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股内侧肌下与髌骨内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临床疗效。方法  以90例接受TKA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股内侧肌下)与对照组(髌骨内侧),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 髌骨内侧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股内侧肌下与髌骨内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临床疗效。方法  以90例接受TKA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股内侧肌下)与对照组(髌骨内侧),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后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 髌骨内侧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垂体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00例垂体瘤术后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尿崩症、脑脊液鼻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0%(49/50),高于对照组84.00%(42/50)(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垂体瘤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形成中有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改善机体的凝血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预防 经鼻蝶垂体瘤术后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腔前庭与双侧腋窝乳晕机器人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口腔前庭口组)或双侧腋窝乳晕腋乳组)机器人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口组48例,腋乳组52例,均接受单侧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根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和位置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3,成功匹配两组患者各31例。口组男性5例,女性26例,年龄(33.2±7.9)岁(范围:21~53岁);腋乳组男性4例,女性27例,年龄(34.6±9.2)岁(范围:19~58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与腋乳组患者相比,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211.3±57.2)min比(126.2±37.8)min,t=6.915,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5.4±1.0)d比(6.4±1.2)d,t=-3.544,P=0.001],住院时间更短[(6.6±1.2)d比(7.4±1.3)d,t=-2.353,P=0.022],术后美容评分更高[(9.46±0.25)比(9.27±0.26),t=2.925,P=0.005]。两组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经过严格选择的患者中,口腔前庭的手术效果与腋乳相似,但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对于美容要求较高的患者,口腔前庭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机器人 经口腔前庭入路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前两种方法用口呼吸训练对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3例行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出两组,对照组26例,实验组27例。对照组在手术前用手捏鼻法进行用口呼吸训练;实验组在手术前用纱条填塞鼻腔法进行用口呼吸训练。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相比,对照组的呼吸,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纱条填塞鼻腔进行用口呼吸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训练 用口呼吸 垂体瘤 手术 影响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建钢板不同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医院收治96例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分别给予髂腹股沟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经改良Stoppa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观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盆恢复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患者采取经改良Stoppa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具有骨盆恢复良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

  • 标签: 骨盆骨折 重建钢板 不同入路 内固定 改良Stoppa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端桡动脉(dTRA)穿刺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接受神经介入诊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与试验组(n=75),对照组接受经典桡动脉穿刺,试验组给予远端桡动脉腕背支穿刺,比较两组穿刺结果、穿刺时间、负性情绪评分、造影手术情况、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7.33%,总穿刺成功率98.67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穿刺时间210.57±20.11s,压迫止血时间187.68±22.59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试验组SDS为48.25±4.08分,SAS为47.66±3.29低于对照组,试验组造影手术时间40.08±4.27min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成功率97.33%高于对照组88.00%,试验组穿刺后疼痛评分5.76±0.08分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4.67%(P<0.05)。结论dTRA行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安全可行。

  •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 介入诊疗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听神经瘤的切除过程中使用枕下乙状显微外科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听神经瘤患者, 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枕下乙状显微外科切除术, 对照组使用常规开颅手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面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面神经功能优秀率分别为96.67%、3.33%、53.33%, 均优于对照组的73.33%、26.67%、23.3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听神经瘤的切除过程中使用枕下乙状显微外科切除治疗的效果显著, 在保持手术肿瘤切除程度的前提下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升面神经功能保留有积极性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外科切除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面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