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结肠转移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8例结肠转移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1例死亡。其中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1例,胆瘘1例。4例患者均经积极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获得8个月~3年随访,其中16例患者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其中以肺多见(共4例肺转移)。28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9.29%(25/28),2年生存率为75.00%(21/28),3年生存率为42.86%(12/28)。结论结肠转移患者如无手术禁忌症,均应采取手术治疗,且在手术治疗同时可进行药物化疗。

  • 标签: 结肠癌 肝转移 诊治
  • 简介:巨大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可侵及圆韧带根部、左管,偶尔能达到左右管汇合处。有时肿瘤长得巨大,可达到圆韧带和左管,由于将侵犯管的肿瘤完全切除存在技术上的困难[1],这种他犯常被考虑为手术切除的禁忌证。

  • 标签: 结肠肿瘤 肝转移瘤 扩大右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结肠转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介入法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全身静脉化疗。结果介入化疗栓塞组有效率为88%(44/50),全身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6.7%(11/30),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介入化疗栓塞组50例6、12、24个月生存率为95.4%、76.8%、40.3%,单纯的静脉全身化疗组30例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9.7%、32.3%、14.8%。结论动脉化疗栓塞较全身静脉化疗疗效及生存期有明显提高。

  • 标签: 结肠癌 转移 介入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1998年3月5日主因腹痛、腹泻、便血3年入院。有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史。体检:除外右下腹部麦氏点手术切口,无病理体征。X射线钡灌肠造影:降结肠近端肠腔轻度狭窄,不能充盈,肠管形态消失,肠壁增厚,黏膜乱,

  • 标签: 根治术后 肝转移 结肠癌 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钡灌肠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结肠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使用介入治疗结肠转移瘤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记录,评估其疗效及生存率。结果介入治疗结束后有效33例,有效率80.49%,术后随访显示1年生存率为60.98%(25/41),2年生存率为39.02%(16/41),3年生存率为17.07%(7/41),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介入治疗结肠转移瘤虽然不能根除,但其可以提供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避免发生严重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介入治疗 结肠癌 肝转移瘤 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0岁。左侧乳房上部红斑,丘疹,无痛结节伴瘙痒1个月,2年前行结肠切除术。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肿瘤细胞广泛浸润,肿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胞浆淡染,可见较多的典型"印戒"细胞,许多肿瘤细胞呈腺管样排列。诊断:皮肤转移性腺癌。

  • 标签: 皮肤 结肠 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结肠转移护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所选取的80例患者均为结肠转移病症,采取盲抽方式进行分组,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柔性管理的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两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结肠转移患者展开护理期间,予以柔性管理不仅能够切实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水平,更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柔性管理 结肠癌肝转移 护理 实施效果
  • 简介:近年来,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模式[1]。但联合用药机体往往难以耐受。临床药师应与临床医护人员紧密合作,提供更完善的药学服务,以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作者通过对1例结肠转移病人化疗期间的药学服务,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联合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结肠癌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右季肋区疼痛3个月余,于2017年1月29日入院。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季肋区持续隐痛不适,伴右侧肩背部放射痛,逐渐加重,尚能忍受,伴恶心,无呕吐、发热、反酸、嗳气、咳嗽、咳痰、血便、柏油样粪便,偶有深褐色粪便;食欲略有下降,无乏力,睡眠尚可;既往无肝炎、血吸虫病史,无手术史;余病史无特殊。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癌肝转移 肝脏离断 门静脉结扎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
  • 简介:背景和目的切除术是治愈结直肠癌转移(CLMs)的根本手段。近年报道对患者选择性实行切除术,5年生存率可高达58%。然而,在当前有效的化疗控制下,结肠转移手术切缘状态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确定转移癌切除手术切缘状态对经过术前化疗的结肠转移患者的生存(OS)影响。方法该研究共纳入经过术前化疗后接受切除术的患者37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确定阳性切缘在不同的病理及CT影像证实的化疗反应下对OS的影响。结果378例患者中,52例(14%)为R1切除(无瘤切缘<1mm)。R0切除(切缘≥1mm)及R1切除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及26%(P=0.01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1切除(P=0.03)及化疗病理缓解不显著(P=0.002)均为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比阴性与阳性切缘,患者在影像学化疗缓解较佳的情况下(5年OS率:62%vs.11%,P=0.007),阴性切缘生存获益较化疗缓解优异的患者更显著(3年OS率:92%vs.88%,P=0.917)。同样,在获得较少病理缓解的患者中(5年OS率:46%vs.0%;P=0.002)较获得明显病理缓解的患者获益更显著(5年OS率:63%vs.67%,P=0.587)。结论在当今化疗效果显著进步的情况下,阴性切缘仍为患者生存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并应视为手术治疗的首要目标。此外,切缘阳性对预后的影响在化疗缓解较佳的患者人群中最为明显。

  • 标签: 肝转移 手术切缘 结肠癌 切缘阳性 阴性切缘 术前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结肠转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结肠转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给予FOLFIRI化疗方案;研究组51例,给予FOLFOX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记录典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未有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4例、稳定20例,其临床有效率为86.2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例、12例、22李及66.67%,(P<0.05)。研究组患者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57%,(P<0.05);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结论FOLFOX化疗方案应用于结肠转移患者临床治疗中,临床疗效更好,但是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较严重,耐受性差或骨髓储备功能欠佳者可酌情选用FOLFIRI化疗方案。

  • 标签: 结肠癌 肝转移 FOLFIRI FOLFOX
  • 作者: 邹灵婕 张文 宋艳 刘尚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免疫实验室,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瘤Ⅱ型单纯疱疹病毒(oHSV2)诱导结肠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对结肠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18只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取对数生长期小鼠结肠细胞株CT26细胞,分别接种于小鼠右侧背部(2×105/只)和脾(1×105/只),肿瘤细胞通过脾静脉血行转移,构建CT26结肠转移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oHSV2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9只;oHSV2组采用100 μl oHSV2(感染复数为1)进行皮下瘤内多点注射,PBS组采用100 μl PBS进行皮下瘤内多点注射;隔1 d注射1次,共6次;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小鼠存活情况,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荷瘤后第20天处死两组结肠转移模型小鼠,分离其脾淋巴细胞。摸索结肠转移瘤CT26细胞株最佳接种数量和最适观察时间点;选择9只正常的6周龄BALB/c雌性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小鼠尾静脉同时接种oHSV2诱导结肠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4×107/只)和CT26细胞(2×105/只),阴性对照组小鼠尾静脉同时接种相同周龄正常小鼠的脾淋巴细胞(4×107/只)和CT26细胞(2×105/只),空白对照组小鼠尾静脉只注射CT26细胞(2×105/只);荷瘤后第10天全部处死3组小鼠,观察肺转移瘤的生长,小鼠存活情况,观察小鼠各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结肠转移小鼠模型中,oHSV2组9只小鼠中7只未发现转移灶,2只出现1~2个长径<2 mm转移灶;PBS组9只小鼠均出现多发性转移灶,肿瘤长径1~10 mm。oHSV2组小鼠总生存优于PBS组小鼠(P<0.001)。结肠转移瘤小鼠模型中,小鼠尾静脉接种肿瘤细胞的最佳细胞数量为2×105/只,最佳观察时间点为尾静脉注射后第10天;荷瘤24 d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全部死亡,实验组小鼠在第60天仍全部存活,3组间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肺脏组织未见明确肿瘤细胞,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肺脏组织有广泛弥漫的肿瘤细胞。结论oHSV2诱导结肠转移小鼠模型产生的脾淋巴细胞能够有效抑制CT26小鼠结肠转移瘤的生长。

  • 标签: 溶瘤病毒 结肠肿瘤 转移瘤 淋巴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半结肠转移患者肝脏转移灶分布情况及其门静脉(PV)系统三维结构进行回归分析,获取一种可通过PV三维结构影像预测左半结肠患者肝脏转移灶分布情况的策略。方法收集2015—2020年间就诊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且明确诊断为左半结肠转移患者资料,最终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90例。应用3D Slicer4.11对患者上腹部增强CT检查影像资料的DICOM文件进行肝脏PV系统的三维重建,获得PV系统的解剖结构。根据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建模组65例,验证组25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建模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测PV解剖结构与左半结肠转移灶分布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对左半结肠转移灶分布趋势的诊断能力。应用25例验证组验证该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90例患者中男61例、女29例。通过PV期增强CT三维重建共得到7种PV系统结构分型,其中PV主干在门处分出PV左支和PV右支,并且在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即A1B3分型占比最高60%(54/90)。结论PV系统解剖结构复杂多变;单纯使用IMV与SMV夹角、PV左右支夹角、PV右前支右后支夹角可以对左半结肠转移灶的分布趋势做出预测。联合IMV与SMV夹角、PV左右支夹角以及联合SMV夹角、PV左右支夹角、PV右前支右后支夹角对左半结肠转移灶的分布进行预测也有意义。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门静脉解剖 汇入角度
  • 简介:摘要目的挖掘结肠转移过程中的核心基因模块和分子靶点,并验证其对临床预后及结肠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结肠转移测序样本,利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技术筛选转移相关基因模块。利用MCODE软件进一步挖掘结肠转移相关核心子模块并分析其功能。基于TCGA数据库,进行子模块基因对结肠预后影响的大临床样本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子模块基因对结肠细胞系HCT116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WGCNA分析筛选出5个基因模块,其中模块1与结肠转移关系密切。模块1共包含4个核心子模块,主要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调节、表观遗传学调控、mRNA的剪接调节等功能。大临床样本验证发现子模块4中的FOXC1基因与结肠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敲减FOXC1在HCT116细胞中的表达后,HCT116的迁移能力(t=3.123,P=0.035)和侵袭能力(t=2.936,P=0.043)受到显著抑制。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结肠转移相关子模块可能具有重要的促转移作用,子模块基因FOXC1与结肠患者较差的生存率相关并具有促结肠转移能力。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癌肝转移 WGCNA分析 基因模块 FOXC1 肿瘤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结肠转移(CLM)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术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部分切除的106例CL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2例;年龄33~70岁,中位年龄57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原发灶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左半结肠组(56例)和右半结肠组(50例),观察两组临床病理学差异和生存预后,分析CLM预后因素。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左、右半结肠组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20、29例,右半结肠组淋巴分期更晚(χ2=5.278,P<0.05)。左、右半结肠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5、44个月,右半结肠组预后更差(χ2=4.37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EA、原发灶位置、淋巴结转移转移时间间隔、转移瘤数目、再复发后治疗反应为CLM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χ2=3.941,6.194,4.376,4.355,7.106,6.550,7.25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200 μg/L、再复发后治疗非完全缓解是影响CLM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48,2.265;P<0.05)。结论原发灶位于右半结肠的CLM患者预后更差,CEA水平和再复发治疗反应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切除术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抑癌方抗大肠癌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防治组、联合组,以5×106个/ml浓度的LoVo细胞悬液0.2ml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大肠癌转移模型.后4组分别予扶正抑癌方治疗、5-Fu治疗、扶正抑癌方防治、扶正抑癌方+5-Fu治疗,分别从移植瘤和转移瘤的重量、形态学以及血清癌胚抗原浓度来观察扶正抑癌方的疗效.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防治组、联合组、化疗组脾脏接种瘤、肝脏转移瘤重量均减轻(P<0.05),其中联合组低于化疗组(P<0.05);而且联合组、化疗组CE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抑癌方联合5-Fu可以降低模型动物的转移发生率,抑制脾脏接种瘤、肝脏转移瘤的生长.

  • 标签: 扶正抑癌方 大肠癌 转移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laudin-7基因敲除对裸鼠结肠转移模型中的致癌作用及其前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laudin-7基因敲除及基因重组质粒pcDNA6-Claudin-7基因敲除转染的HT29结肠细胞建立裸鼠结肠转移模型,随机分为2组,即Claudin-7敲除组和对照组。制模60天后比较两组间转移瘤形成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转移组织的Claudin-7表达程度。结果Claudin-7敲除组质量、转移评分、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血性腹水成率、腹膜种植转移发生率、远处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的组织病理学检测中,发现Claudin-7表达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表证实,Claudin-7敲除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laudin-7基因敲除可促进裸鼠结肠转移的形成,况且Claudin-7表达可作为肿瘤转移的评价指标。

  • 标签: Claudin-7 基因敲除 裸鼠 结肠癌 肝转移
  • 作者: 郑璇 李玉凤 王剑 马一夫 章广玲 刘艳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慢性病临床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063210;唐山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063001 ,唐山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063001 ,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唐山 063001 ,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215000 ,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省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唐山市慢性病临床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0632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10a(miR-10a)对肝脏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的增殖、迁移以及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IL-1)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同一结肠患者癌旁正常组织和转移至肝脏的病灶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建立原代人正常成纤维细胞(NFs)和原代TAFs。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NFs和TAFs进行鉴定,并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二者的纯度。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Fs和TAFs中miR-10a的表达水平,并在低表达miR-10a的细胞中过表达miR-10a。随后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RT-qPCR分别检测miR-10a对该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以及IL-6、IL-8、IL-1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人细胞角蛋白18(CK-18)在NFs和TAFs中均不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在两细胞中均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NFs中弱表达,在TAFs中强表达。流式细胞术显示NFs与TAFs中α-SMA阳性率为95.0%和95.3%。miR-10a在TAFs的表达水平为NFs的0.65倍(P<0.01)。过表达miR-10a后TAFs在第3、4和5天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同时期的阴性对照组细胞(P<0.05,P<0.05,P<0.01);TAFs的迁移能力在24 h和48 h分别较阴性对照组降低25%和15%(P<0.01,P<0.05),TAFs中IL-6、IL-8、IL-1β的表达水平分别较阴性对照组降低54%、27%和42%(P<0.01,P<0.01,P<0.05)。结论miR-10a在TAFs中呈低表达,miR-10a过表达抑制了TAFs的增殖和迁移,并降低炎性因子IL-6、IL-8、IL-1β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TAFs抑制肝脏形成转移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