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行了综述。方法查阅文献,对靶向制剂的分类与作用特点,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别综述。结果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靶组织,并提高其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但中药靶向制剂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其研究主要是单一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很少。因为目前的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制备和质量评价理论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物,不适合于成分繁多、理化性质复杂的中药。因此,应首先选择药味较少、作用显著、著名中药复方来作为中药复方靶向制剂研究的突破口。结论中药靶向制剂将成为中药制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中药 靶向制剂 脂质体 微球 纳米粒 乳剂
  • 简介:摘要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效地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通过查阅文献,现从靶向制剂的分类、靶向制剂作用特点、靶向制剂的应用及等方面作一全面客观的综述。

  • 标签: 靶向制剂 脂质体 乳剂 微球 纳米粒
  • 简介:摘要: 目前,化学药物治疗和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心血管病的最基本的治疗手段。虽可降低死亡率,但随之而来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常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然而基于传统药物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药物的血浆半衰期短、药物清除过快及药物在器官、组织分布浓度较低的分布等,通常需要提高给药量来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然而肝毒性、肾毒性等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利用适宜的载体材料制备靶向制剂,不仅可以提高治疗药物的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还能降低其毒副作用。PLGA、二氧化硅、PLGA-PEG等新型载体,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应用于生物学和医药学等领域。纳米靶向载体不仅可以保护药物免受蛋白酶介导的黏膜表面降解,还能使药物或抗原靶向释放,较小的体积可以避免巨噬细胞的清除,以增强靶组织药物浓度,在心脏疾病治疗上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 心脏靶向 制剂 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病 生物医学 靶向制剂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6-16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6期
  • 机构: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科学家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治疗剂SAPC-DOPS用于治疗肺癌的潜能。加州大学医学院和辛辛那提癌症中心齐晓阳博士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APC-DOPS有可能治疗肺癌这种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研究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TDS)中的辅料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辅料 结肠靶向 中药
  • 简介:摘要:生物靶向制剂在治疗众多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皮肤病等。生物靶向制剂包括多种物质,如单克隆抗体、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干扰素等。一般来说,生物靶向制剂是指针对各种免疫介导性疾病的炎症级联反应中特定的作用靶点的蛋白质分子。目前生物靶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随着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发病环节中关键细胞因子的生物靶向制剂不断问世,给广大银屑病患者带来福音。此外,生物靶向制剂也逐渐应用于其他皮肤病如寻常型天疱疮、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化脓性汗腺炎等,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

  • 标签: 生物靶向制剂 皮肤病 应用
  •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目前多认为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传统上以氨基水杨酸(ASA)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存在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多等问题。近年有关微生态制剂在维持UC缓解、防止复发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微生态制剂亦被认为是UC传统疗法的有益补充。为此,本文对微生态制剂与UC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抑制剂 防止复发 氨基水杨酸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药剂学是中国药学中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科研领域的开发一直以来就牵动着众多医药学工作人员的神经,因为药剂学研究不仅要求每一类原料药需要先开发出适当的制剂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最关键的是要开发各种剂型以便于达到各种患者的诊治需求。在现阶段,中国药剂的发展情况是十分不均衡的,常产生许多不良的问题现象,为此需要对此加强关注。

  • 标签: 药剂学 热点领域 基本思路
  • 简介: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归纳总结,介绍了抗癌靶点分子PI3K及靶向药物PI3K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I3K在肿瘤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PI3K抑制剂已成为当前抗癌新药开发的热点。迄今为止,已有包括ZSTK474在内的近20种新型PI3K抑制剂因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和较低的毒性而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PI3K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试验也已取得较好效果。PI3K抑制剂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类新型分子靶向药物。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 肿瘤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靶向制剂阿昔洛韦药质体的家兔体内行为特点和靶向效果。方法制各得对新型给药系统阿昔洛韦药质体,检测了药质体的粒度分布和表面电位,家兔静脉给药后进行药物动力学和体内分布研究。结果阿昔洛韦药质体为纳米分散混悬液,粒子携带负电荷,静脉给药后迅速从血液循环中清除,主要分布于肝肺脾。结论阿昔洛韦药质体具有明显的网状内皮系统靶向作用。

  • 标签: 靶向制剂 阿昔洛韦 药质体 家兔 网状内皮系统 抗病毒药
  • 简介: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影响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该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生物制剂自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应用至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抗白细胞黏附分子制剂、激酶抑制剂、白细胞介素(IL)-12和IL-23拮抗剂。现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主流生物制剂,并追踪其最新的治疗进展。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制剂 治疗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被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面对多种生物制剂如何选择个体最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是临床上面临的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生物制剂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针对生物制剂初治患者的用药选择、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失败后的生物制剂转换、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疗效评估和预测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制剂 选择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阐述经鼻腔途径脑靶向性给药的生理特点及其可行性、转运机制以及鼻腔给药常用剂型及其脑内递药特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鼻腔给药系统各环节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鼻腔给药制剂工艺简单,使用相对方便对于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经鼻腔 脑靶向 回顾性 分析 进展
  • 作者: 闫振宇1*栾静1刘昕1肖忠承1高旭光1曾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以下简称AdKDR-CDg1yTK)对结肠癌的治疗作用并进行作用机理分析。方法:采用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LS174T移植接种于裸鼠腋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20只裸鼠每组五只随机分为四组。1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CDg1yTK与前药5-FC和GCV;2组:注射前药5-FC和GCV;3组: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CDg1yTK;4组:对照组。瘤体内多点注射重组腺病毒AdKDR-CDg1yTK,5-FC和GCV采用腹腔内注射,观察各组裸鼠的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等指标;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疗效;对各组的肿瘤组织行RT-PCR的检测,了解有无双自杀基因CDg1yTK的表达。结果:第1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第2、3、4组肿瘤生长情况无明显差别。第1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结论AdKDR-CDg1yTK联合前药5-FC和GCV对人结肠癌SW620、LS174T细胞具有明显的靶向抑制作用,并可诱导裸鼠体内人结肠癌SW620、LS174T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随着对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分子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新型治疗手段。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靶向治疗可以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等协同免疫治疗,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目前,探索两者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表观遗传修饰抑制剂等,疗效得到初步肯定。笔者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机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名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无展期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进展生存期时长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玩晚期结肠癌有较好的疗效。相比普通化疗,在治疗有效性与无进展生存期时间上均有明显优势,且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相当,极大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晚期结肠癌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