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清代乾隆时期在绥远城任副都统的画家兼画论家布颜图的绘画及其绘画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少数民族书画理论。布颜图告诉我们,面对所画之物,要画的有生气,不要类同死物。要养气,养浩然正气,以传达自然物象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态,只有这样整幅作品才"活"了。"情景者境界也"是布颜图绘画美学的重要观点。他分析了"笔墨""情""景"三者之间的关系。布颜图的绘画思想主要是从师古法与师造化、意与境、笔墨与情景、情景与境界、隐与显等方面体现出来。

  • 标签: 绥远都统 蒙古族 布颜图 绘画思想
  • 简介:<正>河南省巩县文物管理所旧藏一方金代的铜印,青铜铸制,方形,印面为7×7厘米,厚1.5厘米,通高4.5厘米。正面印文为阳刻的八叠篆书:“义军都统之印”。背面中心有一个上小下大的不规则的长方体纽,纽的左右印背上凿款:“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行部造”。《金史·兵志》载:“凡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置万户,万户之上置统。”可见,都统

  • 标签: 金代 义军 猛安 铸制 印文 公元
  • 简介:  前言  绥远城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至今有268年的历史,作为保障边疆安定之城,其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于大漠南北影响深远.……

  • 标签: 兴工竣工 城兴工 档案查考
  • 简介:吴桐是内蒙古著名的回族武术家,也是近代以来最富家族传承特色的回族武术家之一。以吴英、吴耀、吴桐为代表的内蒙古吴氏一门对内蒙古地区近代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吴桐倡导建立的绥远国术馆在近代内蒙古地区国术思想与体系的建设与普及上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吴桐的生平为切入点,就内蒙古地区近代国术事业的发展进行了侧面剖析,同时就吴氏一门的贡献进行了综述与评价。

  • 标签: 回族武术 吴桐 绥远国术馆 阴把枪
  • 简介:一、全国学制改革的概况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朝社会各阶层都进一步提出了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的主张。这种改革主张要求全国有统一的学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张之洞和刘坤一都建议清廷递减科举,注重新式学堂。“将科举略改旧章,令与学堂并行不悖,以期两不偏废;俟学堂人才渐多,即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①同年九月,清廷下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②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进一步推行学

  • 标签: 绥远地区 新式学堂 中学堂 办学堂 内蒙古图书馆 绥远城
  • 简介:清廷移察哈尔部游牧于宣府、大同边外地,壩内壩外分置农田牧厂,呈民族杂居之局面。作为控制西北的重镇,察哈尔布有重兵,台站林立,非高官无以治之。清乾隆二十六年,政府设察哈尔都统,统率八旗驻防官兵,管理察哈尔游牧,同时署理张家口理事同知。都统之设立,既可发挥震慑要塞之功,又达到维稳地方之效,是察地设省前的重要一步。对察哈尔都统的考察,是分析地方省治建设轨迹的一把钥匙和重要内容。

  • 标签: 清代 察哈尔 都统
  • 简介:清代归化绥远城市区的形成过程[日]近藤富城前言(1)目的以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为中心的东亚,远比欧洲各国和日本广大。近代以后日本人的东亚观念经不起推敲,其原因之一,难道不是由于忽视了其广阔程度,而急于对整体下结论而造成的吗仰然而,把整体分割为小空...

  • 标签: 绥远城 归化城 建筑物 喇嘛教 俺答汗 形成过程
  • 简介:清王朝定都北京后,北京成为清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屯驻在北京及附近的八旗兵称为"京旗";而被派往全国各地重要城镇和军事据点驻防的八旗兵,称为"驻防八旗".从而形成了以北京"京旗"为中心,布防全国防区的军事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到清中期以后,全国驻防区共有94处.八旗总兵额22万人左右.

  • 标签: 八旗史实 史实纵览 城驻防
  • 简介:在我国陕西和内蒙交界,毛乌素沙漠的南部,红柳河的北岸,有着一座近1600年历史的都城。尽管早已废弃,尽管北边的沙漠一直在威胁着,但是,这座曾经非常繁华的都城一直在顽强的生存,一千多年的历史让这座屹立在风沙中的都城——统万城充满着沧桑与神秘。

  • 标签: 统万城 赫连 大夏国 道城 外郭城 军事防御
  • 简介:一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没有把1930年代的绥远文学包括进去。但实际上,这一时期,内蒙古西部地区(以绥远为中心,故本文将这一地区的文学活动称为绥远文学)已经有了较为活跃的文学社团。一批受到"左联"进步思想影响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以手中的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革命文学运动,结成文学社团,以报纸副刊为阵地,创作各体文学作品,发表文学评论,宣扬进步文学主张,旗帜鲜明地开展进步的文艺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文学运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左联” 内蒙古西部地区 绥远省 报纸副刊 塞原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成都从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到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再到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成都走出了一条先行先试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学习借鉴成都经验对乐山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统筹城乡 经验 启示
  • 简介:都统一城乡失业登记管理制度成都市人社局、财政局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域成都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服务和就业援助配套制度体系,城乡劳动者同等享受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公共服务。

  • 标签: 登记管理制度 城乡统一 全域成都 失业 就业援助 公共服务
  • 简介: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吉林省延吉档案馆编的《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于2006年影印出版,其中公布了数量相当可观的清代珲春地方户口簿册,其编制年代始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止于光绪二十五年(1900)。这一人口资料是研究清代珲春地方人口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本文就其内容进行粗略分析,揭示其价值,为深入研究珲春地区八旗驻防的职能及当地旗人的社会生活等问题奠定基础。

  • 标签: 户口簿 珲春 清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史料价值
  • 简介:  1986年文物普查时,在呼和浩特市东郊太平庄乡黑砂图村东南约一公里左右的黄土山梁上,发现了一块石碑--"御赐绥远城将军固山贝子德勒克多尔济墓碑".将军衙署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后,为了更好地保存好历史文物,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绥远城的历史研究,2003年8月将此碑征集到将军衙署博物院.……

  • 标签: 城将军 多尔济 将军德勒克
  • 简介:清代,阿勒楚喀地区归吉林将军管辖,雍正二年起建立八旗驻防,乾隆七年起京城八旗移驻于此。并最终设立副都统衙门管理军政事务。现存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档案分为簿册和折件两类,簿册类的档案以行文档、呈文档居多,折件类的档案以咨文稿、呈文稿居多。这些满汉文档案是作为阿勒楚喀和拉林驻防八旗的第一手史料,对于全面系统地研究东北驻防八旗历史和京旗移垦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满文档案 阿勒楚喀 京旗移垦
  • 简介:1951年,绥远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取缔一贯道的斗争.经过3个月的奋战,彻底摧毁了这一反动组织,严惩了极少数罪大恶极的反动道首,挽救了大批受骗道徒.取缔一贯道斗争的胜利,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绥远地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标签: 绥远地区 '一贯道' 建国初期 封建迷信组织 破除迷信
  • 简介:珲春副都统衙门是清代驻防八旗的地方军事组织,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本文馆藏珲春副都统衙门全宗档案,介绍该衙门及其直属机构和内部机构设置、演变及废止过程,以及对这一地区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 标签: 副都统衙门 机构设置 裁减
  • 简介: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大夏国都统万城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统万城是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来的,今统万城东城遗址即当时的外郭城,西城即内城,而内城之西南部别有一个宫城,从而形成三重城垣的城市形态。关于统万城东城与西城的城垣、马面和城门问题,目前所见的有关调查报告记载的数据颇多分歧,除了毁圮和风沙掩盖等多种因素外,也与考察者方位判断的差异有关。统万城的主要宫殿西宫位于内城西南部,今统万城西城南部中央有高大的台基遗址,为城内最高之建筑遗址,应当就是当时西宫正殿即路寝(永安殿、永安台)所在。统万城内城(西城)的东南部另有一个东宫,西宫之北有别殿,离宫在城南,西宫之中还有温宫、凉殿,社、稷在内城(西城)之南部,内城北部为苑囿区。至于外郭城(东城),目前仅可推测其东部偏北处有一官署区存在,居民区估计主要是在该城的西部及南部。统万城的城市形态与内部布局,很明显是受到了汉长安城即后秦长安城的深刻影响。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大夏国 统万城 城市形态 城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