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种微量元素注射为无色的澄明液体,为肠外营养的添加剂,10ml能满足成人每天对铬、铜、锰、钼、氟、碘和硒的基本和中等需要,维生C注射为无色至微黄色澄明液体,是一种含有6个原子的酸性多羟化合物,参与机体代谢。

  • 标签: 注射剂 痕量元素/药理学 抗坏血酸/药理学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维生C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维生C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的外观及pH的变化。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6h内配伍的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炎琥宁可与维生C注射在室温下配伍6h内使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索喜炎平注射联用维生C注射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8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病例分组方法抽签法。81例患者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2组。单用组单用喜炎平注射;联用组喜炎平注射联用维生C注射。比较指标(1)总有效率;(2)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接近,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联用组住院时间更短,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炎平注射联用维生C注射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价值跟单用喜炎平疗效相当,但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治疗负担。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维生C注射过敏性休克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我院于2018年6月收治的1例维生C注射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处理经过,给予抗过敏、纠酸、抗休克等治疗。结果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命体征逐步恢复正常,1周后痊愈出院。结论临床医生应注意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不良反应。

  • 标签: 维生素C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喜炎平与维生C注射联合用药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行喜炎平注射+葡萄糖静脉滴注给药,观察组27例行喜炎平注射+维生C注射+葡萄糖静脉滴注给药,观察两组一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结论 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采用喜炎平与维生C注射联合用药方案,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喜炎平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维生C注射联合三磷酸腺苷注射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因窒息出现心肌损害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维生C注射联合三磷酸腺苷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维生C注射联合三磷酸腺苷注射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可有效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维生B12注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C18柱,流动相分别为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361nm,流速1.0mL?min-1进样体积10μL,柱温30℃。结果维生B12在21.2μg/mL~212μg/mL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平均回收率99.7%(RSD=0.53%,n=6)。方法可靠、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维生B12注射的含量测定方法。

  • 标签: 维生素B12 高效液相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喜炎平注射联和维生C注射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喜炎平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C注射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症状好转时间为(34.17±2.53)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06±2.57)h,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研究组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喜炎平注射联和维生C注射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喜炎平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喜炎平和维生 C 注射联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方法: 从我院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所接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 45 例,常规组采用喜炎平注射和葡萄糖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喜炎平注射维生 C 注射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 82.22% ,实验组是 97.78% ,常规组低于实验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常规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运用 喜炎平和维生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治疗 喜炎平注射液 维生素 C 注射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喜炎平注射维生C注射结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药物单一治疗组44例和药物联合治疗组46例,药物单一治疗组予以喜炎平注射治疗,药物联合治疗组则予以喜炎平注射联合维生C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控制的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炎症积分、免疫力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药物联合治疗组疗效高于药物单一治疗组,P<0.05;药物联合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控制的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优于药物单一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道感染炎症积分、免疫力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药物联合治疗组呼吸道感染炎症积分、免疫力水平优于药物单一治疗组,P<0.05。药物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药物单一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联合维生C注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呼吸道感染炎症积分、免疫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喜炎平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丹参注射维生B6注射配伍并置于25℃水浴8h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阿魏酸含量,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乙腈0.05%三氟乙酸(307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8nm,柱温30℃,进样量20?L。检测配伍溶液的pH和不溶性颗粒。结果丹参注射维生B6注射配伍25℃放置8h对阿魏酸含量及pH无明显影响,不溶性颗粒检测合格。结论丹参注射维生B6注射25℃配伍8h稳定,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维生素B6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  目的:药品无菌检查中,污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抗性、样品的处理方法、样品的浓度、检查方法、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只有在各检查条件均适宜时,才能保证样品中污染的微生物的充分生长。因此无菌检查应证明所采用的方法和检验条件是可靠的,以保证检查方法的完整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方法:试验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1无菌检查法要求,用HTY-2000AG8无菌检查用隔离器,采用薄膜过滤法,加入6种株菌: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CMCC(B)44 10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MCC(B)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 [CMCC(F)98 001]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MCC(F)98 003] 。对每一试验菌在含供试品的容器中的生长情况逐一进行确认,从而建立该品种的无菌检查方法。结果:与对照管比较,含供试品各容器中的试验菌均生长良好。关键词:方法适用性试验;薄膜过滤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维生B6注射联合静脉滴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本组20例,入院后遵医嘱前三天使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100ml加维生B6注射200mg静脉滴注,后三天仅单独使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100ml静脉滴注,观察二者的反应。结果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维生B6注射联合静脉滴注后局部疼痛反应明显,单独使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静脉滴注无局部反应,两种方法均无胃肠道反应。结论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维生B6注射联合静脉滴注局部疼痛反应明显。

  • 标签: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维生素B6注射液 不良反应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C联合黄芪注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8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生C及黄芪注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肌酶谱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肌酶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C联合黄芪注射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时,能增强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更好的保护心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手足口病 心肌损害 维生素C 黄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维生K1注射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对两个生产厂家的5批样品,采用不同厂家和不同规格的鲎试剂(TAL),进行了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本品高浓度对TAL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有干扰作用,经稀释后可以排除。结论:本品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质量。

  • 标签: 维生素K1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干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