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以电子检索结合手工检索及索引检索的方式检索所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中英文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信息,采用专用软件RevMan5.0完成系统评价过程。结果共纳入13篇临床研究。家族骨折史、个人骨折史、绝经年限(≥5年)、经常吸烟、文化程度低、体重指数(≥25)、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钙剂、少量饮酒、经常运动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关。结论初步得出家族骨折史、个人骨折史、绝经年限(≥5年)、经常吸烟、文化程度低能够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体重指数(≥25)、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钙剂、少量饮酒、经常运动等有助于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META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吸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Library数据库、PubMed、Ovid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3年7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LDH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分析最终纳入的文献。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性别与LDH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7篇,Meta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4,95%CI(0.88,2.04),P=0.178];吸烟与LDH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4篇,Meta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96,95%CI(1.96,164.32),P=0.011]。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吸烟是L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性别尚不是LDH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受纳入文献数量所限制,其结果尚需更多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融合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GoogleScholar、CNKI、VIP和WanFangData自建库以来到2017年1月的文献,运用Stata11.0定量分析纳入的文献。结果最终有9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膦酸盐组与对照组的对比中,植骨融合情况[RR=1.138,95%CI(1.064,1.217)]、终末随访骨密度T值[MD=0.038,95%CI(0.025,0.052)]、ODI指数[MD=-4.36,95%CI(-6.372,-2.348)]、骨吸收生化标志物CTX值[MD=-0.401,95%CI(-0.511,-0.291)]、VAS评分[MD=0.940,95%CI(0.548,1.33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随访术后骨形成生化标志物PINP值[MD=-4.328,95%CI(-8.954,0.298)]、不良反应情况[RR=0.725,95%CI(0.420,1.25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和P=0.248)。结论腰椎术后应用双膦酸盐并不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融合结果,而且通过治疗能有效抑制骨吸收代谢,改善其骨量和术后功能恢复程度,且与对照组安全性相近。

  • 标签: 双膦酸盐 骨质疏松症 腰椎融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特立帕肽与阿仑膦酸盐对比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荟萃分析。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Medline(1966~2011年)、EMbase(1966~2010年)、Cochrane图书馆(2010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年)有关采用特立帕肽或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二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使用特立帕肽或阿仑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照研究6项(760例)。各项研究中腰椎BMD的升高幅度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特立帕肽治疗组在随访期间腰椎BMD的升高幅度比阿仑膦酸盐组高5.16%(95%CI,4.07%~6.26%),P〈0.01,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随访期内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高钙血症(2.84%,特立帕肽组),背痛(3.98%,阿仑膦酸盐组)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e分析,合并OR值为O.75(95%CI,0.51~1.11),P=0.1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BMD的升高幅度高于阿仑膦酸盐,二者的安全性近似,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特立帕肽 阿仑膦酸盐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对现有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合理、科学地认识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提供统计学依据,并用于指导临床及下一步科研。方法全面检索所有关于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安全性的RCT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文献,共计782名患者,其中椎体成形术组377名患者,非手术治疗组40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椎体成形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在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支持椎体及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程这一假说,不是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很好地降低此种风险。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挖掘补肾活血胶囊的活性成分靶点和骨质疏松症的靶点,探究补肾活血胶囊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手段,对补肾活血胶囊进行活性成分筛选、药物疾病靶点预测,明确补肾活血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特异性靶点,分析其信号通路富集程度以探究其分子机制.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共发现补肾活血胶囊相应成分1186个,根据OB值和DL值筛选出入血活性成分249个,在此基础上获得其预测靶点145个.通过二次挖掘GEO数据库的基因芯片筛选出明显的差异基因124个;检索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共发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相关的已知的靶点基因356个.通过cytoscape构建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关键基因229个;利用ClueGO富集分析显示,补肾活血胶囊除与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关键节点涉及的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等有关,还对P1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甲状腺素信号通路等同时进行调控.结论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直接参与骨重建的细胞分化,调节成骨、破骨代谢平衡,还通过全身其他系统,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来干预和影响骨微环境,与目前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 标签: 补肾活血胶囊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机制
  • 简介:为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下办公模式的需求,规范投搞的处理过程,提高稿件的处理效率,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本刊目前已开通网络投稿系统,网址为http://www.spinejournal.net。欢迎大家登录本网站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2013年1月1日起,本刊只接收来自本投稿系统的稿件,概不接收纸质版投稿及电子邮件投稿。投稿前,作者需先经过注册,请大家按提示步骤操作。请大家积极配合,谢谢!

  • 标签: 网络投稿 脊柱外科杂志 电子邮件投稿 投稿系统 投搞 http
  • 简介: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结论:对肘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式 远期疗效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隐性失血与患者一般情况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进行PLIF手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4例病例,其中男49例,女45例,年龄40~80岁,平均60.8岁。老年患者54例,超重42例。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滑脱,其中单节段手术61例,双节段手术33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手术节段,统计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评估隐性失血情况。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137.92±43.85)min,59例手术时间≥120min。围手术期总失血量(1274.65±318.43)mL,显性失血量(746.44±118.62)mL,隐性失血量(529.47±189.53)mL,占总失血量的41.3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节段组内及手术时间组内隐性失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手术节段是隐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单节段手术组隐性、显性及总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双节段组(P〈0.01),但二者隐性失血量在总失血量中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节段数量是隐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后路 腰椎 融合 隐性失血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2002年间我院收治的脊髓纵裂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结果脊髓纵裂30例,女性22例(73.3%),男性8例(26.7%),临床表现主要有:脊柱畸形30例(100%),背部皮肤病变13例(43.3%),下肢神经缺陷12例(40.0%).X线片发现椎体异常27例(90%),脊髓造影、CT、CTM、MRI检查异常表现的比例分别为77.8%(14/18)、88.9%(8/9)、100%(16/16)、91.7%(11/12).纵裂位于胸段15例,腰段4例,颈段及胸段1例,胸段及腰段9例,颈段、胸段及腰段1例.骨性纵裂6例,纤维性纵裂21例,混合性纵裂3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骨嵴切除椎管减压1例(3.3%),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同时切除骨嵴4例(13.3%),单纯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而未处理脊髓纵裂23例(76.7%),未行任何手术2例.有神经缺陷者中有4例在术后获得改善.结论脊髓纵裂临床少见,以女性患者较多,往往以脊柱侧凸为首发表现,患者多合并有背部皮肤异常及下肢神经缺陷,CTM扫描常能明确诊断.纵裂多位于胸段及腰段,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时要注意对脊髓纵裂的影响.

  • 标签: 脊髓纵裂 胸段 腰段 脊柱畸形 矫形手术 神经
  • 简介:复习我院自1980年~1997年间收治的髌骨骨折病人,用多种方法内固定,从我们应用较多的4种方法中随机选出240例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髌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远期疗效
  • 简介:医学论文是对创造性的医学研究所做的理论分析和总结。医学研究成果只有经过公开发表才会得到同行的认可,才有可能转化为生产力,被后续研究借鉴引用,从而推动医学研究不断进展。任何一个医学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得到专家的认可,但审稿专家要从众多的稿件中挑选出符合刊稿要求的。有的稿件能留,有的稿件得退。哪些稿件会被退稿,了解医学论文常见的退稿原因,就可以找出对策,提高论文的投稿命中率。

  • 标签: 医学论文 原因分析 医学研究所 医学研究成果 医学工作者 后续研究
  • 简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包括神经减压、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但对是否需要减压、单侧还是双侧减压尚有争论。2002年3月~2006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者25例,只有部分行神经减压术,现对其结果分析于下。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外科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症状复发患者资料54例。其中L2/L31例,L3/L42例,L4/L526例,L5/S125例。初次手术中行后路单纯髓核摘除术5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4例。术后随访症状复发以5年为分界点,分为A组(≤5年)及B组(〉5年)。结果腰部症状复发共54例,其中A组29例,B组25例;下肢症状复发共48例,其中A组23例,B组25例。复发原因为原节段再突出28例,相邻节段突出3例,椎管狭窄8例,内固定障碍4例,腰椎不稳8例,硬膜外血肿2例,感染1例。结论椎间盘突出是导致术后症状复发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术后感染和硬膜外血肿;中远期导致症状复发的原因为腰椎不稳、腰椎椎管狭窄、内固定障碍和相邻节段退变等。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症(F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113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为2~75岁的113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63例,平均发病年龄(26.0±16.3)岁,其中31岁以下占62.8%。主诉局部疼痛者79例,肿胀畸形者42例,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者19例,发生病理性骨折21例;其中单骨型91例(79.6%),共累及全身骨骼161块,以股骨最常受累;46例(40.7%)患者血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中位数为94IU/L,3例患者出现低血磷;X线表现为病灶部位呈毛玻璃样变、丝瓜瓤及囊性膨胀性改变等;骨核素显像(ECT)表现为特征性放射性浓聚。结论骨纤维结构不良好发于11~30岁之间,常单骨发病,股骨最易受累,因此,临床上对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的青少年,应及早行X线和血ALP等检查,以减少误诊。

  • 标签: 骨纤维结构不良 临床特点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原则。方法24例肱骨髁间骨折中,通过手术时机、手术径路、内固定材料选择等对比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按改良Gassebaum评分标准:优6例,良9例,可6例,差3例。结论早期手术,经尺骨鹰嘴截骨人路,AO重建钢板内固定,应为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手术 肱骨髁间骨折 骨折愈合
  • 简介:目的:通过对住院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全程健康管理,从而探索最佳的骨质疏松骨折健康管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住院的年龄在50岁~75岁的骨质疏松骨折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干预后,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干预前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行为均明显改善,依从性提高;各部位骨密度均高于干预前;患者的疼痛程度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结论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全程的健康管理,促进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从而为防治骨质疏松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健康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腰椎定量CT(QCT)测定值进行分析,以探讨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检出率。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昆明市区的50—79岁、绝经1年以上的社区女性208例为研究对象,用定量CT法测量其腰。至腰,的骨密度(BMD)。结果绝经1年以上的妇女BMD均值均进入骨质疏松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BMD均值逐渐降低,且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各年龄段的BMD均值均较北方同年龄段人稍低,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1),其中50~59岁年龄段上升速度较快,60岁以后上升速度明显趋缓。结论QCT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均值稍低于北方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的程度稍重一些,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明显增高年龄段主要在55~59岁。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QCT 骨质疏松症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和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判定影响骶骨脊索瘤的局部复发和总体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骶骨脊索瘤患者资料95例。应用单因素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判定独立危险因素。生存率通过Kaplan-Meier曲线计算,通过对数秩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选择P≤0.1的影响因素进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判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9个月,其中33例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34.7%(33/95);20例患者在本研究随访终止前死亡,总体生存率78.9%(75/95),术后生存时间(78.8±4.7)个月。在各临床因素中,术前Frankel分级、Enneking分期及手术方式与局部复发密切相关;年龄、性别、术前Frankel分级、术前选择性肿瘤动脉栓塞术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外科手术可提高骶骨脊索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30~70岁的男性患者总体生存率较高,术前较好的Frankel分级、EnnekingⅠ期、全脊椎en-bloc切除术可明显降低骶骨脊索瘤复发率;Frankel分级可作为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骶骨 脊索瘤 肿瘤复发 局部 存活率分析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胸椎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3年9月我院接受胸椎手术治疗的204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后获随访184例,男性111例,女性73例.年龄13~75岁,平均32.4岁.随访4~84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脊柱畸形34例,胸椎肿瘤38例,退变性疾病47例,创伤69例,胸椎结核16例.手术方式:全脊椎切除、椎体全切、全椎板切除、全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椎间盘切除、畸形矫正、病灶清除等.植骨方式:椎体间自体肋骨、髂骨植骨、自体骨钛网植骨、椎板关节突间植骨.结果本组共出现并发症40例,其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4例,脊髓反应性水肿3例,脊前动脉综合征4例,硬膜撕裂7例,脑脊液漏3例,胸膜破裂血气胸3例,定位错误1例,椎体滑脱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刀口感染4例,内植物断裂3例,钛网下沉移位1例,脱钩1例.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者2例,经治疗无恢复,其余病人均获得良好疗效.对于脑脊液漏、胸膜破裂、脊髓反应性水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钩,经过及时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标准化的手术操作、规范化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是预防和治疗胸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并发症 胸椎手术 治疗 随访 植骨 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