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高糖可诱导足细胞损伤,促进糖尿病蛋白尿的产生及肾脏纤维化的进展。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AcSDKP)是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化的一种生理性四肽,可抑制肾脏纤维化。本文通过体外培养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探讨AcSDKP对高糖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采用高糖(30mmol/L)刺激48h,同时予AcSDKP干预。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低糖培养基培养)、高糖组、高糖+AcSDKP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足细胞特异性标记物nephrin的表达改变,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足细胞纤连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足细胞骨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足细胞凋亡率。结果高糖可减少足细胞nephrin表达,AcSDKP处理后足细胞nephrin表达有所恢复。高糖组可促进足细胞间充质标记物fibronectin、α-SMA的表达升高,AcSDKP可抑制高糖刺激下足细胞fibronectin、α-SMA的表达。高糖可诱导足细胞骨架出现紊乱、重组,促进足细胞黏附性下降,诱导足细胞凋亡,AcSDKP可抑制足细胞骨架紊乱重组、改善足细胞黏附性、抑制足细胞凋亡。结论AcSDKP可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逆转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稳定细胞骨架、恢复足细胞黏附性及抑制足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高糖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 足细胞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骨架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精制工艺研究活动,对精制精氨酸的可靠手段进行探究。方法:针对精氨酸物质具有的特点,选择通过正交实验来探究精制精氨酸时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在针对精氨酸展开的正交实验结束后,确定了最佳工艺生产条件,如下:物质结晶最佳温度为 -5℃,溶解时的最佳温度为 65℃,溶解时的最佳时间为 0.75hr。结论:本次正交试验获取的生产参数是可靠的,能够将生产效率提升到 90%,生产成本也被降低,与现代精氨酸生产系统改进需求相符。

  • 标签: 精氨酸 精制工艺 研究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15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和10例脑外伤手术患者(对照组)的脑组织标本中STK15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未见STK15阳性表达,而肿瘤组脑组织标本中STK15阳性表达率为55%。星形细胞瘤低级别亚组STK15阳性表达率为10%,中级别亚组为52.6%,高级别亚组为100%,三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TK15的表达强度和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程度呈正相(r=1.000,P〈0.05)。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中STK15的表达明显增高,且病理分级越高,STK15的表达水平越高。STK15可能成为脑星形细胞瘤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门冬氨酸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肝性脑病患者78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9)与参照组(n=39)。其中,单一应用乳果糖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联合应用门冬氨酸氨酸及乳果糖治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2组治疗后肝部功能参数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参数明显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门冬氨酸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模式在肝性脑病患者中具有显著成效,应予以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门冬氨酸氨酸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门冬氨酸氨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利福昔明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血氨水平、血清总胆红素以及实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血氨水平以及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中,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门冬氨酸氨酸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利福昔明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硬化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 简介:摘要在生产实践中,谷氨酸保藏及分纯应用是工艺生产企业的重要课题。谷氨酸菌种的优劣与发酵产酸有着密切的关系。菌种经多次移接,会发生部分衰退,而使谷氨酸产酸逐渐下降。为了使已经衰退的菌种和还未表现出衰退的菌种,稳定原有性能,技术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菌种分纯工作。基于此,下文简要介绍了谷氨酸菌种保藏及分纯应用。

  • 标签: 谷氨酸 菌种 保藏 分纯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肝星状细胞(HSC)脯氨酰寡肽酶(POP)的生物学功能,以进-步阐述其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HSC-T6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OP抑制剂(S17092)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HSC-T6细胞N-乙酰基-丝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脯氨(Ac-SDKP)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检测HSC-T6凋亡和增殖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和肝纤维化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Ⅰ型胶原(ColI)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POP、TGF-β1、α-SMA、Smad7、p-Smad2/3、PPAR-γ)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POP抑制剂干预组细胞内Ac-SDKP水平显著下降(P〈0.05);POP被抑制后对HSC-T6凋亡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可抑制其增殖(P〈0.05);与对照组比,抑制剂组HSC内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Smad7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抑制剂组HSC内MCP-1和α-SMAmRNA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POP在肝星状细胞内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c-SDKP及Smad7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关键词HSC-T6细胞 脯氨酰寡肽酶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信号通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 体外
  • 简介:摘要建立注射用赖氨匹林中赖氨酸的检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中的赖氨酸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内标法定量,待测物的回收率>96%,相对标准标准偏差<2%。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赖氨匹林中赖氨酸含量的测定。降低了检验成本。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仪 赖氨酸 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 检验成本
  • 简介: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替尼类)为一类能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化合物,它通过抑制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抑制表达位置的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起到抗肿瘤的功效。本文通过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平均分子量、氢键、极性表面积和可旋转键数等变量进行类药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得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范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研发中。

  • 标签: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替尼类 抗肿瘤药物 类药性
  • 简介:天冬氨酸蛋白酶是主要的蛋白水解酶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中。近年来,对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有了一些进展。本文简要总结了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结构,典型的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加工产生成熟过程,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在植物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种子萌发、有性生殖过程及植物衰老等方面的功能。

  • 标签: 天冬氨酸蛋白酶 结构与分类 加工机制 胁迫反应 有性生殖与衰老
  • 简介:]目的探讨了丙氨酸在保护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小鼠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酒精肝损伤模型法,设3个剂量组92mg/(kg·BW)、183mg/(kg·BW)、550mg/(kg·BW),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无菌水。连续灌胃32d后测各项指标。给予受试物结束时,将模型对照组和各剂量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BW),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水。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后处死动物及时进行肝脏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物550mg/(kg·BW)组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183mg/(kg·BW)组与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1)。550mg/(kg·BW)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平均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L-丙氨酸对小鼠乙醇致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

  • 标签: [] 丙氨酸 酒精性肝损伤 甘油三酯 丙二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结果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检测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为正常健康人,还有20例为1级高血压患者,10例为2级高血压患者,10例为3级高血压患者。对这些人给予循环酶法进行血清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正常健康人40例血清半胱氨酸检测11.71±3.81μmol/L,20例1级高血压患者血清半胱氨酸检测13.26±4.16μmol/L,10例2级高血压患者半胱氨酸检测16.71±5.11μmol/L,10例3级高血压患者半胱氨酸检测26.71±13.81μmol/L。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对比健康正常人的血清半胱氨酸浓度要高一些,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主要的测量数据,机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在临床上诊断和监测高血压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检测
  • 简介:摘要总结了精氮酸联合可乐定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护理经验。试验前后做好患儿与家长的心理护理,对试验的整个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焦虑和疑惑,保障试验的顺利完成。本组患儿均顺利、安全、有效的完成整个激发试验。

  • 标签: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精氨酸 可乐定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使用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2060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病例,对适应证、疗程、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溶媒量、配伍禁忌、滴注速度及36例发生ADR/ADE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0例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的病例中,超说明书用药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溶媒选择不适宜(66.96%)、给药剂量不适宜(18.10%)、溶媒量不适宜(11.99%);36例ADR/ADE病例中,引起ADR/ADE的因素有未标注滴速(100.00%)、溶媒及溶媒剂量不适宜(69.44%)、无适应证用药(11.11%)。结论: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合理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ADR/ADE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评价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比较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联情况。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4.63±4.27)μmol/L,比对照组的(7.24±3.81)μmol/L更高(P<0.05)。重度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2.63±4.27)μmol/L,相较于中度梗死患者的(25.47±2.87)μmol/L更高(P<0.05);中度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较于轻度梗死患者的(14.23±3.82)μmol/L更高(P<0.05)。重度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3.27±5.28)分,高于中度梗死患者的(22.48±6.71)分(P<0.05);中度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轻度梗死患者的(11.49±2.84)分(P<0.05)。结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关,早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小儿厌食症采用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厌食症患儿30例,采用抽签法将该30例患儿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5例,参照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五维赖氨酸颗粒治疗,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比较试验组与参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参照组60%;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儿,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治疗小儿厌食症采用五维赖氨酸颗粒可全面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厌食症 治疗效果 五维赖氨酸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54例并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士57例并作为对比组,应用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TC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2301,P=0.0293),TG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0.3002,P=0.0186),LDL-C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8394,P=0.0486),HDL-C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8921,P=0.0437),Hcy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8294,P=0.0393)。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脂水平升高为引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联合检测能够及早发现病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