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干性老年黄斑变性主要特征表现为患者视网膜地图样变性,其主要因各种因素造成机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进而引发失明性病变。当前临床中,针对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尚无特效药,然经多学者共同合力,于临床中也取得一定进展,其主要包括降低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视网膜毒性产物集聚、抑制玻璃膜疣合成、调控补体和免疫系统、临床基因诊疗、临床干细胞治疗等。

  • 标签: 干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 研究
  • 简介:摘要miRNA是一种性质稳定的小分子RNA,在动物、植物内大量表达,可通过与目的mRNA的3’非翻译区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某些miRNA的表达失调及其后续的异常生物学调控,与老年黄斑变性(AMD)发生发展中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吞噬功能障碍以及异常血管生成方面有着密切联系。鉴于miR-155、miR-125b及miR-34a的失调似乎对AMD的发生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些miRNA或有望成为AMD的诊断标记物及治疗新靶点。

  • 标签: 黄斑变性/病因学 微RNAs 氧化性应激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湿晚期老年黄斑变性中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次研究110例湿晚期老年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主要对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使用,观察组患者对中药治疗方法进行使用。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治疗有效率要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眼底治疗有效率要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5.41±34.21)μm为对照组患者的视网膜平均厚度,(249.87±37.51)μm为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两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湿晚期老年黄斑变形患者治疗中使用中药方法,可以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升,所以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该将该治疗方法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 标签: 中药治疗 湿性晚期老年性黄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老年黄斑变性(AM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治疗困难。近年部分遗传学研究证据表明,脂质相关基因多态与AMD之间具有相关;临床也发现血脂水平与AMD具有相关,降脂药物可能具有延缓AMD发展作用。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在AM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脂质代谢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和预防,并为治疗提供切入点。

  • 标签: 黄斑变性/病因学 脂类 综述
  • 简介:老年黄斑变性老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对老年黄斑变性相关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研究有了显著进展,在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工合成的皮质激素、色素上皮源因子、蛋白激酶C抑制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系统抑制剂等药物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各种药物的临床应用已显示明显疗效,为患者带来了复明的希望.

  • 标签: 老年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老年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以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RPE细胞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退化为特征的眼底疾病,发病机制不明,无有效治疗方法。基础研究发现,动物模型视网膜下腔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能干细胞、RPE细胞等细胞疗法可减缓或逆转AMD视力丧失,为AM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黄斑变性/治疗 组织疗法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阿柏西普注射液治疗老年渗出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本院收治的老年渗出黄斑变性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两组接受治疗后一个月、两个月以及四个月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一个月治疗有效率46(92.00%)、两个月治疗有效率47(94.00%)、四个月治疗有效率46(92.00%)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柏西普注射液 老年性渗出性黄斑变性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渗出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应用加量雷珠单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40例渗出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均为回顾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组为20例对照组(常规剂量雷珠单抗治疗)和20例研究组(加量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雷珠单抗 疗效
  • 简介:摘要老年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变异影响的多因素疾病,是老年人不可逆转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miRNA是一类内源表达的非编码RNA,通过抑制或沉默转录基因的表达在氧化应激、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AM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在易合成性、靶向性、具有相加效应等方面有独特优点,已有大量实验证明了miRNA在AMD中的治疗潜力,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AMD的新方法。由于AM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今后仍需继续深入研究AMD的发病机制、各种miRNA在AM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并观察其在AMD的治疗效果,进而为AMD的精确防治提供更多有效的选择。

  • 标签: 黄斑变性 微RNAs 氧化性应激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炎症 综述
  • 简介:随着人口老龄化,到医院眼科就诊的老年黄斑变性病人也多起来了,该病视力损伤大,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咨询该病的人比较多。老年黄斑变性也称为年龄相关黄斑变性,是中心视力下降的致盲眼底退行性病变。该病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目前已成为50岁及以上人群重度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视力损伤 老年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 人口老龄化 退行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对老年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我院48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雷珠单抗,观察组用康柏西普,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RP、VEGF、CMT、IOP、CNV数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数值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效果显著,改善了症状和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老年性黄斑变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本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共收治42例到我院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裸眼视力变化情况,OCT检查与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超过2行患者25例,视力稳定患者15例,视力无改善患者2例;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 康柏西普 老年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老年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首先概述老年黄斑变性的现状、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随后,着重探讨了RA1115-B1眼用滴剂在湿wAMD治疗中的潜在优势,在此基础上,对眼用滴剂在湿AMD动物模型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论文详细介绍了小鼠湿AMD模型的建立以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揭示了眼用滴剂在湿AMD治疗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治疗药物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 标签: 医药工程 黄斑变性 眼部滴剂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眼底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多模式影像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新生血管老年黄斑变性(nAMD)新命名系统对于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由视网膜专家、眼底读片专家以及眼病理学家组成的nAMD研究组经过反复讨论并达成共识,在原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病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等新型影像和当前的病理认识,建立了nAMD亚型和相关病变的新命名,以帮助眼底病医师对各种不同表现nAMD患者进行分组和研究。该共识提出术语"黄斑新生血管",并将其分为1型、2型、3型;同时针对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出血、纤维化、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等黄斑新生血管相关病变进行了命名。这一新命名有助于改善不同研究之间、临床诊疗上的沟通,在读片中心和研究者之间建立标准定义和术语,将进一步推动眼底病医师对nAMD的认识和交流。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多数赞同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湿老年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眼科经检测确诊的患者46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渗出老年黄斑变性分期分为三组,A组渗出前期,B组渗出期,C组修复期。结果注药后第1d患者的平均BCVA有明显提高,1周后CFT也开始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在治疗湿AMD的三个病变阶段中均有显著效果,安全明确、副作用少,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

  • 标签: 雷珠单抗 老年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