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3 个结果
  • 简介:前言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贫民出身的皇帝。他奠定了两汉四百余年的基业。使中国封建社会登上第一个高峰。他及他的汉帝国所创造的汉文化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国最大的民族称为“汉族”,外国人称我们为“汉人”,我们说的语言被称之为“汉语”……这一切都与刘邦密不可分。

  • 标签: 刘邦 考辨 身世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 汉高祖
  • 简介:范增故里何处?这本来是明确的,中介绍范增时,第一句就是"居鄛人范增".但中国古今地名沿革情况十分复杂,一名多地的太多了.所以,居鄛究竟在今何处?这就有了分歧:(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称:居巢:①春秋时为吴楚交争之地,旧说即殷周巢国.在今安徽六安东北,或作在今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东北.一说其时以居巢为名的不只一邑,殷周的巢只是其中之一.②古县名.巢一作鄛,秦置,治所在今安徽桐城南.项羽的谋臣范增即本县人.更明确称:范增:(前277--前204)项羽谋士,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确认范增故里在今桐城县南.

  • 标签: 范增 《史记·项羽本纪》 中介 考辨 故里
  • 简介:上党战役,是在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不久,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打的一场自卫反击战役.该役一举歼灭阎锡山军队3.5万余人,收复了屯留、壶关、襄垣、潞城、长子、长治等上党6城.然而,在上党战役起始时间上,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 标签: 上党战役 起始时间 考辨 1945年 军区部队 党中央
  • 简介:“尚白斋本”乃《槃余事》之最早刊本,通过分析其文献来源,可知该书实际主要依据《遵生八笺》撰写而成,间采《洞天清录》《新增格古要论》《经籍会通》《升庵集》等近人与前代多部文献材料,能知出处者约占全书百分之九十,研究者在引用时需加以核实与鉴别。厘清《槃余事》取材来源,不仅弥补了原书不注出处之缺憾,对于进一步甄別版本异同、考察成书过程、完善点校工作等也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取材情况表明,所谓相对可靠的“尚白斋本”实际也是伪托之作。

  • 标签: 屠隆 考槃余事 尚白斋本 取材 考辨
  • 简介:历来认为,孔子当年离开鲁国到列国去是“周游列国”。本文从考察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孔子到各国的作为,以及孔子在途中所遭遇的种种灾难,说明他不是“周游列国”,而是为着传播“仁政德治”的理想去“寻访列国”。目前,全国冒出了多个孔子问津处,作者以翔实的史料,如湖北武汉新洲在西汉时期挖出的“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淮南王刘安在邾城建亭修庙,首创问津书院,硕学鸿儒来问津书院讲学,清代康熙、嘉庆皇帝给问津书院题写金匾,以及问津书院的文脉影响深远等充足史料,确认孔子当年在武汉新洲问津。

  • 标签: 孔子 周游 寻访 新洲 问津书院
  • 简介:对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堂的校友际青、子默、守恒、去闇等,有关论著往往语焉不详,甚至介绍有误。根据近年发现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同学录》和有关史料,际青本名刘瑞芝,今河北省乐亭县胡家坨镇木瓜口附近的刘庄人,约生于1885年,与李大钊同为"专门豫科英文班"和本科"政治经济科"的学生。子默即郭须静(1890—1934),1907年秋先入"专门豫科法文班",1913年6月与李大钊一起毕业于本科"政治经济科"。守恒即张永德,北洋法政学堂第一届"别科"生,1909年春入学,1912年7月毕业。去闇即张一诚,北洋法政学堂法律本科学生,1910年——1913年6月在学。

  • 标签: 李大钊 北洋法政学堂 际青 子默 守恒 去闇
  • 简介:从实施《惩治反革命条例》至今,刑法溯及力规范始终是围绕着新法律生效或实施日后,对该日前发生终了的旧行为是否有溯及既往适用这一主题而存在并实践着。1949一1979年这三十年的刑法溯及力规范及实践主要突出其必得溯及既往适用的特质,强调新实施法律的法源性、有效性与替代性;为鼓励嫌疑犯罪人员主动投案,或基于对新法的敬服而不再作恶,又有限度有条件地适用其不溯及既往这一特质。七九刑法与九七刑法完全相同表达溯及力一般规范,这是其不变之内涵;刑法典从七九体例进化至九七架构,其间经历众多单行刑法或独立于或并合刑法典适用的演化历程,形成了溯及力特殊规范。一般溯及力规范与罪刑法定有相通之处,特殊溯及力规范则与推进刑事政策以实现社会目标的社会治理有关。九七刑法施行之后修正案的规定与实施,吸收了其之前特殊溯及力规范,但其演化又呈现出不同样态。考察中国刑法溯及力规范变与不变的65年历程,可大体窥见其作为技术性规范的中立性与服务性等价值蕴含。

  • 标签: 刑法溯及力 一般规范 特殊规范 罪刑法定 刑事政策
  • 简介:舜帝,亦名虞舜、重华,是中华上古“五帝”之一。如果说黄帝初启中华一统国体,颛顼、唐尧壮大华族的话,那么,虞舜则继往开来德化四方,部落联盟达到极盛而趋于解体,文明王朝孕育成熟而呼之欲出,为夏禹完成奴隶制王朝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虞舜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至大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历朝历代备受推崇和敬仰。

  • 标签: 舜帝 湖南 籍贯 图腾崇拜 永州
  • 简介:中国古代灾荒防治思想内容丰富。根据其内容异同,基本可分为灾害防治思想和灾害救助思想两部分。过去灾害史研究存在一种偏颇认识,即把灾害救助思想视为消极救灾思想。而把灾害防治思想作为积极救灾思想。但从现代灾害科学系统减灾的观点来分析,所谓消极救灾思想并不符合灾害史实,也与减灾系统工程理论相悖。消极救灾思想的提法应予以重新审视。

  • 标签: 灾害防治 灾荒 古代 中国 灾害救助 救灾思想
  • 简介:唐代名将张土贵,东征西战,戎马倥偬,不仅为唐朝的建立立有汗马功劳,而且是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积极参与者,为拥戴唐太宗登基的功臣之一。如此杰出的一代名将,却被有关薛仁贵的民间传说、古代小说及戏曲描绘为十恶不赦的头号大奸臣。此与史实相谬千里,实在是天大的历史冤案,当还之以清白。

  • 标签: 张士贵 忠奸 考辨
  • 简介:关于利玛窦最负盛名的著作《天主实义》的成书过程,虽前辈学人撰文多有发明,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另外,此书与同时期其他几部相关著作的关系。并未得到清晰的阐明。本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上述问题。详细的文本分析显示,《天主实义》在结构和内容上多有因袭罗明坚《新编西竺国天主实录》和范礼安的《日本教理手册》,特别是可能属于初稿的前四篇的大部分章节。另外,本文亦根据《利玛窦中国传教史》和《利玛窦书信集》及其他相关记载,诸多章节可能的写作时间和契机,附带论及《天主实义》和利氏晚年所编辑《要理问答》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利玛窦 《天主实义》 明末天主教
  • 简介:<正>李白自天宝元年(742)应诏赴阙,天宝三载(745)即被放归山,关于他离开长安的原因,一种说法是由于杨贵妃进谗而被逐。近人考证此一段公案最为详备者,当推郭沫若先生的专著《李白与杜甫》:唐人韦叡的《松窗录》(原书佚,《太平广记》中有收录)记载高力士以脱靴为深耻,挑拨杨玉环,说李白在《清平调词》中“以赵飞燕比妃子,是贱之甚矣!”(锷按:原书作“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李白《清平调词三章》有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因而使李白失掉了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曾经三次想授李白以官职,便被杨玉环阻挠了三次。这件

  • 标签: 高力士 唐人 长安 考辨 妃子 旧唐书
  • 简介:李大钊曾在《甲寅》日刊发表70篇文章,几乎是将近每两天就发表1文;在《新生活》周刊发表68篇文章,平均每期发表1.2篇。可是,他身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竟然在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存续的近5年时间里,没有用本名或常用笔名发表过一篇文章。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实际上,他在该报以列武、子棠、其颖、罗敬、田诚5个笔名发表了36篇文章。另外,在《政治生活》以罗敬署名的两文亦为他所作。

  • 标签: 李大钊 笔名 38篇轶文
  • 简介:共谋罪是英美刑法特有的概念。共谋罪的本质是二人以上就犯罪、不法行为或其他行为的实施达成协议。惩罚共谋罪本质是惩罚不法协议。围绕“共谋罪独立于目标犯罪而具有可罚性”的基础性观念,英美刑法创设了相应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则。我国刑法中的阴谋犯、预备犯等与英美刑法共谋罪从根本上说是不同的范畴。我国刑法并不惩罚共谋罪。

  • 标签: 共谋罪 阴谋犯 预备犯 通谋 协议
  • 简介:《毛泽东选集》收入了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编辑毛选是一件严谨细致的大事,毛泽东亲自参加编辑工作,包括确定篇目、撰写部分题解和注释,并对一些文章作了重要订正。编辑毛选依据的版本是丰富多样的,从现存档案看,以手稿或修改件为依据版本的文章占比,随卷数的增加而增加。毛泽东是党内公认的学问家和文章大家,他一贯主张文章靠自己写作,反对他人代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严密而又科学的理论体系,毛选四卷中所收录的文章,就是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一根根“柱子”。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丰富的全过程,体会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论总结。

  • 标签: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版本考订 编辑依据
  • 简介:叶飞生前所撰回忆录,忆述说陶铸当年亲自指挥了“兰田暴动”,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闽东时接收了闽东党动员来的一千多农民参军,虽未明言却表意明确地排除了阮英平曾代表我方参加了闽东国共合作抗日谈判。但据其他亲历者的回忆及当时的情况,可认定亲自指挥“兰田暴动”者为詹如柏,北上抗日先遣队未及接收闽东党动员来的新兵便离开闽东北上了,阮英平曾代表我方参加了第三轮闽东国共合作抗日谈判,至于其有关新四军六团北上途经政和县城时的交涉与当晚的驻扎地点等问题,从当时的情况分析,相关细节等也应以陈挺等的忆述为准。

  • 标签: 叶飞 闽东革命 史事考辨
  • 简介:玄言诗是与抒情诗并列的诗歌类型,实质是玄学思维主导的,以究天人之际与泛理感悟为指向的新诗体。玄学思维是玄言诗生成的主因,它不同于传统抒情诗重情感象喻的通感思维,而是通感思维与理性思维融合的结果,是重理感玄悟的新的诗学思维。玄言诗在魏晋以前已有漫长的演化史,它孕育于《易经》玄言,萌芽于春秋战国《老子》、《庄子》、《楚辞》、《易传》的玄言短章,发展于两汉的玄言小诗。玄言诗体与抒情诗体并行发展的历史亦折射出两种诗学思维方式玄学思维与通感思维对人类艺术精神的影响。

  • 标签: 玄言诗 诗学思维 玄学思维 通感思维
  • 简介:毛泽东辛亥革命期间投笔从戎,毅然在长沙参加革命军。当南北统一后,他及时主动提出退伍,继续求学之路。对此,《毛泽东自传》有着清晰的表述。然而,晚近出现的史料却存有异说。本文联系湖南裁军的史实,比对事件亲历者后人的不同追忆,不仅证实了毛泽东主动退伍说,而且对其退伍时间亦有所定。由此,毛泽东这段从军及退伍经历的丰富内涵有了更为明晰的呈现。

  • 标签: 毛泽东 从军 退伍 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