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治疗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合理运用介入技术治疗CSP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行介入治疗联合清宫术的CSP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术后5日内清宫,对照组患者在介入术后5日后清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术中出血量、术中大出血发生率、血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宫腔妊娠组织残留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100.00%(46/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3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大出血发生率、血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宫腔妊娠组织残留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清宫术治疗CSP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介入治疗 清宫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联合清宫治疗法在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妊娠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局部注射MTX+清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使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MTX治疗+清宫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一般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00%,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联合清宫治疗法可有效提高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理想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 清宫治疗 瘢痕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康莱特(KL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46例中晚期肝癌分成3组,肝动脉化疗栓塞组17例;康莱特治疗组10例;康莱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19例。结果: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康莱特治疗组及康莱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有效率分别为41.2%(7/17)、10%(1/10)、52.6%(10/19);肝动脉化疗栓塞组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其发生率64.7%,较其它两组严重(P<0.01)。结论:康莱特联合肝动栓塞化疗治疗晚期肝癌有增效、减毒作用,患者耐受性好,可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较好的方案之一。

  • 标签: 中晚期肝癌 介入治疗 康莱特 肝动脉化疗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5年—2011年期间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共126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共64例患者,单纯做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另一组共62例患者,在做(TACE)4-5周后做125I粒子置入。术后全部病例定期复查CT、AFP观察其疗效。结果TACE治疗组有效率为43.9%,AFP下降幅度为66.5%,3年生存率22.0%.联合介入治疗组有效率为72.6%,AFP下降幅度为78.0%,3年生存率43%。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优于单纯(TACE)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栓塞治疗 联合介入 125I粒子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立体定向放射联合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应用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肿瘤科接收肝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中晚期肝癌患者7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例,为单一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36例,为联合组,分析疗效差异。结果:联合组中晚期肝癌缓解率94.44%,高于单一组80.56%(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且未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 介入 中晚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术后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阶段接受治疗患者的存活率,对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胆胰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动脉瘘、肝癌破裂出血、肝功能衰竭、3个月内造影残癌和3年内复发病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Ⅱa~Ⅳa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病理证实的42例Ⅱa~Ⅳa期宫颈癌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通过观察介入治疗后14天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瘤体的变化,随后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42例宫颈癌Ⅱa~Ⅳa患者,其中鳞癌36例,腺癌6例。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介入术后近期有效率90.5%,其中CR4例(9.5%),PR21例(50.00%),MR13例(31%)。38例完成手术治疗。结论通过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可有效地缩小病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利于宫颈癌手术根治切除治疗

  • 标签: 宫颈癌 介入 化疗栓塞 手术
  • 简介:介入治疗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治疗范围主要包括狭窄血管的扩张、血管支架和滤网放置、异常血管的栓塞、闭塞血管的再能以及肿瘤的化疗与栓塞等方面。传统医学作为一种典型的经验医学,其疗效缺乏客观化、定量化的评价标准,是中医药走向世界、获得广泛认可的最大障碍。

  • 标签: 中医药治疗 介入治疗学 疾病 新兴学科 狭窄血管 血管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患者病程长短、椎间盘纤维环退变破裂的程度、髓核有无破出、神经根有无粘连、黄韧带和骨性椎管结构有无继发性改变等,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可为复杂多样。临床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物理消融术和化学消融术两大类,激光、射频消融术属于物理消融术,胶原酶和臭氧治疗技术属于化学消融术。目前尚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所有不同病程的椎间盘突出。因此,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应根据椎间盘的突出情况选择适合的、针对性强的微创介入联合治疗措施,使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个体化乃至间盘化。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合理选择联合微创介入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综合护理,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监测症状、术后护理、心理支持和药物管理等关键要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复杂的临床情况,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以满足患者的多重需求。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监测症状的变化,提供术后的细致护理,提供心理支持,以及有效的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最终,综合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他们的康复。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关怀精神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和家庭带来希望和支持。

  • 标签: 肝癌 脾功能亢进 介入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单位名称: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论研究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运用丁苯酞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1年1月期间院内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介入治疗方式开展对照组的治疗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介入治疗后,运用丁苯酞,对比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整体神经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介入治疗 丁苯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介入治疗联合开腹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镇巴县50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17年01月-2021年12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单一治疗)和研究组(行综合治疗),各25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胃癌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介入治疗 开腹手术 胃癌 炎性因子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迪联合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就诊的88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艾迪联合介入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独的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迪联合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效果明显,且有效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艾迪注射液 介入治疗 消化道肿瘤 临床效果 生存质量 满意度
  • 简介: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居第三位的疾病。人们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将阻塞的血栓溶解掉,使血管再通,从根本上挽救缺血的脑组织。我科于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联合液体冲击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出现明显的肢体偏瘫或失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39~71岁,中位年龄56岁。偏瘫8例,失语3例,患侧肢体肌力0~Ⅲ级。梗死症状出现3h内4例、3~6h7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全部病例行头部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急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显示异常高信号、灌注成像(PWI)为低灌注状态,PWI与DWI不匹配,PWI检查显示脑组织血流灌注明显减低区域的面积大于DWI上异常高信号区域的范围(PWI>DWI),有半暗带(ischemicpenumbra,IP)存在。PWI上的减低区基本等于DWI上的高信号区及发病时间大于6h的病例被排除。1.2造影技术使用Philips公司In...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机械碎栓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