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有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治疗,观察其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划治疗野数6~8个,单次计量3.6~6Gy,2~5次/周,照射总剂量40Gy~60Gy。治疗计划中≥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均小于25Gy,V30Gy(接受≥30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30%。结果45例肝癌病人包括门脉癌栓21例均入组研究。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6例,一年生存率68%,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SRT技术可靠、安全,对于原发性肝癌有助于提高肝癌局部和区域性控制,进而显著提高病人生存率。

  • 标签: 肝脏肿瘤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肿瘤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肿瘤患者应用介入治疗联合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脏肿瘤 介入治疗 三维立体适行放疗
  • 简介:近年来,伽玛刀、X刀、光子刀等新名词频频见诸报端,在给很多肿瘤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不少困惑.很多病人的家属对这刀那刀存在种种认识误区.我们想借此短文,和他们进行粗浅的交流和沟通.

  • 标签: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疗 X刀 肿瘤患者 光子刀 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部肿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6月-2021年7月此期间到笔者医院救治的56例肺部肿瘤病人开展研究,依照救治方式的不一致归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内部28例。前者病人实行病灶切除手术,后者病人实施立体定向放疗,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作率、肿瘤舒缓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经有效医治后其不良反应发作率得到理想减低且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用(P<0.05)代表,具有研究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的肿瘤舒缓程度,组间无差别用(P>0.05)代表。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放疗,患者的病情症状得到理想改善,且生存时长得到延长。

  • 标签: 立体定向放疗 肺部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其临床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生物治疗等。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因其定位、计划和照射的高度精确性,得到了临床的青睐。本文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原理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其临床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生物治疗等。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因其定位、计划和照射的高度精确性,得到了临床的青睐。本文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原理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调强放疗应用于肝脏肿瘤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开始筛选病例,到2023年12月共选定肝脏肿瘤患者36例且均经过手术治疗,以术后放疗技术的不同为分组标准,对比说明对照组(18例、普通放疗)在肝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生存期等方面与观察组(18例、调强放疗)的区别。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的监测值于放疗前无明显差异,放疗后两组均上升但观察组的上升幅度显著更小(p<0.05);观察组在放疗后的生命质量量表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肿瘤患者于术后进行调强放疗的治疗效果确切,不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还可实现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改善。

  • 标签: 调强放疗 肝脏肿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射波刀(CK)、断层治疗(TOMO)、加速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设备在恶性肿瘤椎体骨转移立体定向放疗(SBRT)中剂量学优劣。方法分析30例恶性肿瘤椎体骨转移患者临床资料,用上述3种设备实施SBRT计划设计,统一导入MIM软件评估。处方剂量:大体肿瘤体积24 Gy分2次。优化目标:脊髓Dmax限制17 Gy,马尾最大剂量限制20 Gy。D98%>95%的计划靶体积处方剂量。主要参数包括PTV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脊髓(或马尾)的Dmax和治疗时间。结果VMAT的PTV最大覆盖剂量(D2)显著高于Tomo (P<0.01)和CK(P<0.01)。CK的CI和HI均低于VMAT(均P<0.01)和Tomo(均P<0.01)。VMAT的GI明显高于Tomo(P<0.01),Tomo的GI明显高于CK(P<0.01)。CK治疗时间最长,VMAT治疗时间小于Tomo (all P<0.01)。结论3种放疗设备均能很好地完成满足临床要求的恶性肿瘤椎体骨转移SBRT计划。CK拥有更优的剂量跌落梯度,VMAT取得了更优的靶区适形性;Tomo组各参数较为居中。VMAT与Tomo所需时间比CK短。临床可根据病例及靶区特点选择适合的放疗系统。

  • 标签: 剂量分布 射波刀 断层疗法 加速器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肿瘤转移,锥体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体外放疗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是常规分割放疗,但有研究表明前列腺癌对超低分割放疗立体定向放疗(SBRT)也具有高度敏感性,增加放疗剂量可以明显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在局限性前列腺癌放疗效果方面,SBRT的治疗效果不亚于常规分割放疗;在放射毒性方面,SBRT在治疗后较传统分割放疗近期毒性更明显,但远期毒性并无明显差异。SBRT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方便,且医疗成本更低,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放射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技术治疗转移性肝瘤,优化指标:每次剂量2~3Gy时,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每次剂量8Gy时,70%~80%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小于30Gy.给量2Gy/次,1次/日,5天/周.照射次数25~30次,总剂量为50Gy~60Gy.或者8Gy/次,3次/周,共3次.结果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用腹部CT进行评价,有效率(CR+PR)50%.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5%.放疗中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不增加治疗并发症基础上,能明显提高肝转移性癌的局部控制率.我们认为晚期病人出现肝转移时,在其它部位病灶尚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标签: 肝脏肿瘤 转移性肿瘤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是脑寡转移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SRS对于体积较大的转移病灶并不适宜。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是一种较新的治疗脑转移瘤的技术手段,能在给予转移病灶较高照射剂量的同时尽可能保护照射野之外的正常组织及器官,且治疗后脑转移病灶局部控制率良好。文章对不同分割方案FSRT的剂量效应关系、不良反应以及FSRT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共抽取68例肺部肿瘤患者做为对象,均为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入我院接受救治,按照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差异较小(P>0.05)。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肺部肿瘤的效果更为显著,安全度比较高,具备优势。

  • 标签: 肺部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不良反应
  • 作者: 黄河发 毛爱红 李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放疗科,兰州 730050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 730000,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兰州 730050,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放疗科,兰州 730050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技术和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确诊率逐年上升。前列腺癌已成为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前列腺癌多发于老年人群,因考虑到术后并发症,身患慢性疾病或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患者采用放疗可获得与手术相当的局部治疗疗效。射波刀是一种可低分割、单次大剂量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设备,与常用的调强放疗(IMRT)相比,能够获得更高的相对生物效应,具有疗程短等优势。碳离子放疗(CIRT)兼具剂量深度分布和生物学效应的双重优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明显,具有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在治疗前列腺癌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就SBRT与CIRT治疗前列腺癌的生物物理学特点及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讨论。

  • 标签: 前列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碳离子放射治疗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肺剂量预测方法和应用于计划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剂量预测。首先,建立专家计划库,提取计划库中的几何特征信息、照射野角度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在几何及照射野特征和DVH之间建立相关模型;其次,提取专家库外10例患者的几何和照射野特征信息,利用模型预测可实现的DVH值,并将其与实际计划结果比较。结果10例患者肺平均剂量和V20外部验证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1.95 cGy和3.12%。对肺受量高于预测剂量的2例计划进行修改,修改后肺剂量均有所降低。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制定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前,可根据相关数学模型提前预测肺DVH曲线作为计划评估标准,从而保证治疗计划的质量。

  • 标签: 肺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机器学习 剂量体积直方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在肺部寡转移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行SABR的159例肺部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局控率(LCR)和总生存(OS),并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共214个肺转移灶,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1、3、5年LCR分别为90.1%、73.9%、65.8%;1、3、5年OS率分别为73.8%、43.6%、11.9%。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等效剂量(BED)≥100 Gy与高LCR相关(P=0.033)。多因素分析显示BED、原发灶来源是LCR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3、0.043)。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结论SABR肺寡转移瘤安全有效,对于原发灶控制良好合并肺寡转移瘤的晚期患者,尤其来源于肺癌者,应积极给予SABR,放疗剂量应尽量选择BED≥100 Gy分割方案。

  • 标签: 肿瘤,肺寡转移/立体定向消融放射疗法 预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已成为重要的放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加速器机械性能的不断提高,基于加速器的SBRT应用逐渐兴起。本文从历史沿革、加速器构造技术进展、放射物理、临床应用方面阐述近年来基于加速器的SBRT进展,以期为基于加速器的SBRT发展助力。

  • 标签: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加速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射波刀、螺旋断层治疗(Tomo)、Edge加速器、Trilogy加速器和伽马刀5种设备在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剂量学上的优劣。方法回顾分析10例射波刀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由5家单位5种设备按照统一计划设计要求进行计划设计。完成后的计划统一导入MIM软件平台提取评估参数。主要参数包括计划靶区的Dmi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和nCI)、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覆盖率和胃肠Dmax及体积剂量等。结果Trilogy获得最优CI和nCI (P<0.001);伽马刀HI最差(P<0.001);GI射波刀最优,伽马刀次之,Tomo和Edge相对最弱(P<0.001);Edge加速器和Trilogy加速器获得最大PTV Dmin值,射波刀和Tomo组获得较小PTV Dmin值(P<0.001);伽马刀组获得了最大的PTV Dmax、Dmean(P<0.001)。危及器官方面,射波刀组获得最低的空回肠Dmax及D5cm3(P<0.001)、胃Dmax(P=0.003)、十二指肠Dmax(P=0.001)、D5cm3(P<0.001)及D10cm3(P=0.005)、脊髓Dmax及D0.35cm3(P<0.001);伽马刀组空回肠Dmax最大;Edge加速器组十二指肠D5cm3最高(P<0.001);Tomo组脊髓Dmax及D0.35cm3最高(P<0.001)。结论5种放疗设备均能很好地完成满足临床要求的胰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射波刀和伽马刀拥有更优的剂量跌落梯度,Trilogy加速器和Edge加速器拥有更优的靶区适形性,射波刀胃肠道剂量保护相对更优。

  • 标签: 射波刀 螺旋断层疗法 直线加速器 伽马刀 剂量分布 胰腺肿瘤/体部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结合六维床分次间摆位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误差校正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住院的肺癌患者80例,使用六维床进行x、y、z、Rx、Ry和Rz六维平移和旋转摆位误差的校正。通过临床数据分析,比较病例校正前后的摆放误差。结果:x、y、z三维平移和Rx、Ry、Rz三维旋转摆位误差绝对值校正前为x:2.541±0.929mm、y:2.686±1.056mm、z:2.549±1.003mm、Rx:2.173±0.806°、Ry:2.258±0.767°、Rz:2.405±0.811°,经六维床进行摆位误差校正后分别为x:0.204±0.085mm、y:0.189±0.080mm、z:0.185±0.084mm、Rx:0.148±0.076°、Ry:0.135±0.078°、Rz:0.155±0.254°,六维床校正前后x、y、z三维平移和Rx、Ry、Rz三维旋转摆位误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立体定向放疗 六维床 三维床 摆位误差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