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接受邀请,在中国一所大学以“亲子关系”为题发表演说。演讲过后,在自由对答的时间里,一位女学生站起来,礼貌地问道:“我可以说说一些心里话吗?”我微笑颔首,她随即表情肃穆地说道:“过去,读小学时,我和母亲,关系十分亲密。

  • 标签: 肢体语言 亲子关系 女学生 大学
  • 简介:我们使用语言沟通。但我们不用语言表达的事情会更多!我们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都能表达肢体语言。我们的肢体语言能够透露许多关于我们的事情,能够表达我们是愤怒、开心或惊讶。在我们面对面的时候,差不多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的!

  • 标签: 肢体语言 语言表达 语言沟通 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 面对面
  • 简介:去年12月.美国埃莫里大学医学院的康复医学教授史蒂芬.沃夫(StevenWolf)公布了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显示肢体限制一诱导运动疗法(extremity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简称CIMT)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

  • 标签: 肢体功能康复 运动疗法 患侧 医学教授 中风患者 医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7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情况。结果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快肢体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脑卒中 肢体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肢体康复方在脑卒中后肢体偏袒中所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1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偏袒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中风肢体康复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NIHSS评分相近;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评分显著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中风肢体康复方 脑卒中 肢体偏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外科收治9例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9~35岁,平均19.5岁。其中屈髋屈膝畸形2例,单纯膝关节屈曲畸形4例,屈膝畸形合并马蹄内翻足畸形2例,腕关节屈曲畸形1例。诊疗过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评估后实施,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根据解剖安全区外固定穿针和肢体畸形的临床特点,将预构的外固定器连接在相应的畸形肢体上,同时行挛缩肌腱的松解,术后调节外固定器实施牵拉控制,缓慢矫正肢体畸形,患处疼痛严重或进展迅速,影响生活质量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联合手法等物理方法促进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本组9例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异常出血、末梢血运障碍,未发生明显的针道以及切口的感染事件,未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患者均获得6~40个月随访,平均30.5个月,所有挛缩的肢体畸形均获满意矫正,其中髋、膝关节屈曲畸形均获矫正,可伸直,腕、足踝关节畸形大部分矫正,疼痛消失。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微创、安全,效果满意。

  • 标签: Ilizarov技术 静脉畸形 肢体挛缩 功能重建
  • 作者: 秦泗河 臧建成 Dror· Paley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骨科;民政部康复辅具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老年功能障碍康复辅助技术重点实验室 100176 ,Paley Orthopedic and Spine Institute,West Palm Beach, Florida,USA
  • 简介:摘要Ilizarov技术催生了骨再生和肢体延长,是20世纪骨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进化论、系统控制论、再生医学、人工智能、3D打印等参入临床,突破了既往骨科的范畴,从头颅、脊柱、骨盆、手指、足趾以及神经性溃疡,缺血性坏疽等几乎都能实施再生、修复与重建,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力可激发人体组织自我修复的潜能。本文追溯了肢体延长术100多年的历史,阐述了最初的截骨、延长理念和Ilizarov技术、牵拉成骨技术以及牵拉成组织技术等重要的生物学理论及其在前苏联,欧洲,北美等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介绍了从Wagner、Bastiani、Orthofix、Ilizarov外固定器到全髓内骨骼延长钉等手术器械的优势、劣势和改良;展示了牵拉成组织技术跨越多学科、不同组织再生重建的临床应用。在肢体延长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以及各国学术组织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肢体延长起源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Ilizarov技术前期即骨外固定自主研发和肢体弹性延展延长期、Ilizarov牵拉成骨延长技术期、后Ilizarov技术时代以及应力调控主导下的肢体再生延长与重建期,目前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 标签: 骨延长术 骨重建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生成,牵张
  • 简介:摘要:肢体淋巴水肿具有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是由淋巴系统异常所造成的一种淋巴循环障碍性疾病,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是一种世界性难题。在肢体淋巴水肿的疗法中,中医外治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史,且独具优势,治疗方法多元,对改善患者的疼痛、水肿、生活质量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文针对中医适宜技术肢体淋巴水肿中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中药外治疗法、针灸推拿疗法对各种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可以为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中医适宜技术 肢体淋巴水肿 针灸推拿 中药外治
  • 简介: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使用各种各样的肢体语言。与客人见面,我们要握手,与朋友见面,我们会拥抱,当遇到讨厌的事情时,我们常常吐舌头。当打哈欠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捂住嘴。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的肢体语言,不过你知道它们最初代表什么意思吗?

  • 标签: 肢体语言 秘密 自主
  • 简介:该选题从舞蹈与日常肢体语言的关系入手,并立足于DV8肢体剧场的代表作《进入阿喀琉斯》,重点阐述作品中舞蹈肢体动作对性别身份问题的无声演绎。

  • 标签: 肢体剧场 舞蹈肢体动作 男性气概 性别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做好效果观察和比较。方法:通过选取治疗时间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老年脑梗死患者,共计80例,通过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早期康复护理,做好满意度、相关障碍评分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做好效果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治疗前、后评分分别为 71.89±2.25、92.46±2.46,实验组患者明显改善(t=0.013、5.256)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者的疼痛症状、运动障碍、活动受限以及感觉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调节阴阳,并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整体情况较好。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训练 观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11-10
  • 简介:模特的肢体语言体现了第一性美、第二性美的完美结合,肢体语言具有符号性,模特的肢体语言重在研究她们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

  • 标签: 模特肢体 略论模特 肢体语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以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为媒体,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传播知识。但是,光凭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来传递信息,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肢体语言,使它成为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有效补充及辅助。

  • 标签: 肢体语言激励表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舞蹈是一门人类最古老的形体艺术,是自人类诞生以后最初伴随人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表达了原始人类在简单的劳动、生活、渔猎过程中的快乐,表达了人类在没有产生语言之前那漫长时期最初对美的追求。

  • 标签: 舞蹈 肢体语言 表演艺术 少数民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等分成两组。将其中进行常规患肢功能训练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脑卒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两组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之前,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I指数评分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治疗后,两组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明显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患肢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其健侧肢体功能训练能显著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健侧肢体功能训练 脑卒中偏瘫 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干预脑梗塞患者过程中,予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其肢体功能改善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于2021年1月-2022年11月选取我院神经内科诊治10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对象,以干预方式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早期开展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指导,每组50例,分析两组满意度、Barthel评分、FMA评分、心理情绪。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8.00%)比较对照组满意度(82.00%)较高。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对照组Barthel评分较高。对照组患者FMA评分对比研究组患者FMA评分较低,P<0.05。结论:临床干预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过程中,予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脑梗塞 肢体功能训练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