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关节损伤合并盂关节周围组织损伤的情况及预后,分析讨论出现各种合并症的原因。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收集了共52例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记录关节损伤Rockwood分型,受伤机制,术前和术后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Constant评分。结果52例患者中,合并损伤占总数32.69%,其中11例患者进行了额外的手术治疗。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盂关节合并伤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Constant评分没有明显好于未额外手术治疗的合并症患者(P>0.05)。结论治疗关节的同时,仔细查验是否存在合并伤,并及时针对合并伤进行手术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肩锁关节 盂肱关节 合并损伤 受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盂关节关节炎合并巨大袖撕裂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初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5例盂关节关节炎合并巨大袖撕裂患者,均有肩关节持续性疼痛、功能障碍,且三角肌无损伤具有功能;排除有臂丛或腋神经损伤以及有肩关节手术史的患者。评估其术前、术后1年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使用美国肘外科协会(ASES)肩关节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最终结果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分析X线及CT并发症出现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活动度和评分差异进行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个月(范围12~36个月)。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后1年肩关节主动前屈(124±11)°较术前(58±18)°提高(t=14.316,P<0.01),外展(120±12)°较术前(58±20)°提高(t=9.959,P<0.01),内旋较术前改善,外旋(26±8)°较术前(25±9)°无明显变化(t=1.598,P>0.05),术后1年ASES评分(78±7)显著高于术前(33±8)(t=16.487,P<0.01);术后1年UCLA评分(31±4)显著高于术前(15±3)(t=12.826,P<0.01)。结论RTSA能够有效治疗盂关节关节炎合并巨大袖撕裂,取得了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术后肩关节外旋无明显改善,术前需评价小圆肌情况以确定相关治疗方案。

  • 标签: 肩关节 骨关节炎 回旋套 关节成形术
  • 简介: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与关节运动的关系。方法:选肩部无损伤疾病的青春期男女21名,分别在肩关节中立位,外展45°-90°,上举135°-180°的状态下,摄x线肩关节正位片,依次测量上述运动下肩胛骨活动度。结果:关节外展45°起至上举到1800肩胛骨同时外展25°-75°.结论:关节外展运动必须有肩胛骨外展活动才能完成。

  • 标签: 肩肱关节 肩胛骨 外展 X线照片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冻结(Frozen Shoulder冻结)盂关节腔容量大小,协助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前瞻性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康复科31例冻结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成两组,一组为渐冻期(Ⅰ期)16例,另一组为冻结期(Ⅱ期)15例,然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盂关节腔穿刺及容量测量,观察监护仪上压力值间接评估盂关节容量。结果冻结Ⅰ期的关节腔起始容量为(10.6±1.7)ml;冻结Ⅱ期关节腔起始容量为(6.7±1.5)ml;冻结Ⅱ期关节腔扩张时的安全容量为(25.8±1.3)ml。冻结Ⅰ期和Ⅱ期的关节腔起始容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冻结关节腔起始容量可协助量化冻结的临床分期;安全容量可为临床行液压扩张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冻结肩 超声检查 关节囊 器官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利用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关节囊修复巨大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巨大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50~75岁[(62.5±4.8)岁]。在关节镜下利用LHBT转位行肩关节关节囊重建。记录和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距、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借助MRI评估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袖再撕裂发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5个月[(18.2±4.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为(149.5±7.8)°,外展为(162.0±6.6)°,外旋为(60.6±11.8)°,-距为(7.4±0.6)cm,VAS为1.0(0.0,1.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5±2.6)分,ASES评分为(90.8±4.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屈:(73.8±5.3)°,外展:(85.8±5.5)°、外旋:(34.3±5.8)°,-距:(5.9±0.8)cm,VAS:6.5(6.0,7.0)分,Constant-Murley:(41.8±5.4)分,ASES评分:(41.4±6.1)分](P<0.01)。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完好,7例患者重建结构小撕裂予以翻修,1例患者重建失败予以翻修,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13%(8/64)。患者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切口无感染。结论利用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关节囊修复巨大袖撕裂,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检查 腱转移术 关节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肩关节镜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对16例重度原发性冻结患者行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关节囊松解术,男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6岁,左4例、右肩1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片、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和肩关节MRI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双后入路关节镜下盂关节囊松解术,所有病例均同时行峰下滑囊清理术,分别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平均UCLA评分分别为(10.3±3.2)分、(28.2±3.3)分和(3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38.3±4.2)分、(89.2±4.5)分和(95.2±3.3)分;VAS评分平均为(6.3±1.9)分、(1.3±0.3)分和(1.0±0.2)分(P<0.01)。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关节囊松解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便于术中操作,可以显著地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关节镜下双后入路结合前方入路盂关节囊松解为治疗重度原发性冻结提供有效方法。

  • 标签: 冻结肩 双后入路 肩关节镜 松解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二头肌长头腱部分重建上关节囊治疗巨大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研究本院 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0例巨大袖撕裂患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 50 ~ 70岁,平均(60.3±3.7)岁,左8例,右肩22例。术前症状平均持续时间6-24个月,平均(10.8±3.4)个月。随访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上举、体侧外旋和外展外旋)、UCLA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进行肩关节疼痛和功能评价;结果 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中所有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 VAS 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所有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关节镜下 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分重建 上关节囊重建 巨大肩袖撕裂
  • 作者: 降祥勇 刘莹 丁浩 甘雨 沈跃槐 胥方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16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泸州 646000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成都 610100,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成都 6101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泸州 646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联合喙韧带注射与超声引导下单纯肩关节腔注射治疗冻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疼痛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冻结患者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进行连续2次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联合喙韧带注射,对照组进行连续2次超声引导下单纯肩关节腔注射。评估患者治疗前、第1次注射治疗后1周(1周)、第2次注射治疗后1周(2周)、第2次注射治疗后10周(12周)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11点数字评分(NRS)以及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项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治疗后前屈、外展、后伸、外旋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NRS及SPAD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11.341、20.965、20.403、32.470、82.970、102.154,均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情况相同(F=7.012、8.937、23.265、31.966、52.500、41.356,均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治疗后1周、2周、12周后伸活动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t=0.365、0.143、0.236,均P<0.05);试验组外旋情况与后伸相同(t=0.205、0.620、2.751,均P<0.05);试验组SPADI在1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2.063、P=0.045);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肩关节前屈及外展活动度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肩关节腔注射联合喙韧带注射与超声引导下单纯肩关节腔注射均能有效改善冻结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但联合喙韧带注射在后伸及外旋功能的改善方面更具优势,对于后伸及外旋受限明显的患者联合喙韧带注射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超声疗法 肩关节 肩凝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肩关节镜下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大及巨大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采用二头肌长头腱转位上关节囊重建术治疗的大及巨大袖损伤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58.7±18.4)岁(范围45~72岁)。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肩关节前屈上举、体侧内外旋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行MR检查,评估峰下间隙大小或袖愈合、再撕裂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2±33.5)个月(范围13~53个月)。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4±1.8)分降至术后6个月(4.6±2.2)分、术后12个月(1.9±2.1)分、末次随访时(1.7±2.0)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7,P<0.001);ASES评分由术前(56.4±20.9)分降至术后6个月(48.3±29.1)分,术后12个月增加至(77.2±18.2)分、末次随访时(82.3±13.8)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4,P<0.001);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52.7±17.5)分降至术后6个月(49.4±27.5)分,术后12个月增加至(80.1±20.1)分、末次随访时(87.4±11.9)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8,P<0.001);前屈上举活动度由术前102°±24°增加至术后6个月121°±33°、术后12个月140°±17°、末次随访时148°±15°,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24,P<0.001);体侧外旋活动度由术前57°±32°降至术后6个月45°±37°,术后12个月增加至70°±31°、末次随访时75°±30°,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8,P=0.042);内旋活动度评分术前(8±3)分、术后6个月(7±4)分、术后12个月(9±3)分、末次随访时(10±2)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6,P=0.015)。6例经MRI证实出现再撕裂,其中4例于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2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结论采用二头肌长头腱转位固定联合袖修复术治疗大及巨大袖损伤,无需额外取材,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及改善肩关节功能,再撕裂率较低。

  • 标签: 回旋套损伤 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袖撕裂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2例巨大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4~79岁[(63.9±6.8)岁]。均采用肩关节镜下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袖撕裂。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术后12个月根据MRI的Sugaya分级标准评定袖愈合情况。观察LHBT脱位或回缩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7.0±3.8)个月]。术后3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162.5(160.0,170.0)°,外展170.0(160.0,170.0)°,较术前的90.0(73.8,120.0)°、85.0(70.0,112.5)°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3个月外旋60.0(48.8,70.0)°,与术前的50.0(37.5,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肩关节主动前屈170.0(160.0,175.0)°,外展170.0(170.0,177.8)°,外旋60.0(48.8,70.0)°,与术后3个月比较,肩关节活动角度未进一步改善(P均>0.05)。术后3个月肩关节VAS为1.0(0.8,2.0)分,UCLA评分为23.0(23.0,25.0)分,ASES评分为79.1(72.9,83.3)分,较术前的7.0(8.0,9.0)分、9.0(10.0,14.0)分、25.0(16.6,31.6)分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12个月肩关节VAS为0.0(0.0,1.0)分,UCLA评分为33.0(31.0,35.0)分,ASES评分为91.6(86.6,93.3)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UCLA评分和ASES评分进一步改善(P均<0.05),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UCLA 评分优6例,良16例。术后12个月MRI提示16例袖肌腱连续性良好,愈合率为72.7%;6例冈上肌腱部分撕裂,再撕裂率为17.3%。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LHBT无脱位或向远端回缩,2例伴有肩关节前方疼痛。结论肩关节镜下LHBT转位增强修复巨大袖撕裂,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袖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肩损伤 腱损伤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袖损伤合并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 tendon,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袖损伤患者680例,男260例,女420例;年龄(56.1±8.7)岁(范围27~74岁)。左侧250例、右侧430例,主力侧436例,术前存在明确外伤者274例。Post袖损伤分型:部分损伤133例、中小全层损伤473例、大及巨大损伤74例;LHBT病变Habermayer-Walch分型:0型302例,1型216例,2型29例,3型104例,4型20例,5型9例。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单肩关节测试(simple shoulder test,SST)、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分析不同Post袖损伤分型组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主力侧、是否有外伤、是否合并LHBT病变的差异。将年龄、性别、是否主力侧、有无外伤、袖损伤分型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680例袖损伤患者中合并LHBT病变者378例(55.6%)。其中1型216例(占57.1%)、2型29例(占7.7%)、3型104例(占27.5%)、4型20例(占5.3%)、5型9例(占2.4%)。部分损伤、中小全层损伤、大及巨大损伤组LHBT病变的合并率为35.3%(47/133)、57.5%(272/473)、79.7%(59/74)。单纯袖损伤组VAS评分为(5.20±1.52)分、UCLA评分为(14.81±4.1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41.45±4.93)分、SST评分为(4.56±1.96)分,合并LHBT病变组分别为(5.29±1.65)分、(14.34±4.01)分、(41.60±5.88)分、(4.47±1.97)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损伤患者组,单纯袖损伤患者VAS评分为(5.16±1.41)分、合并LHBT病变患者为(5.68±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袖损伤程度是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袖损伤合并LHBT病变常见,损伤越重LHBT病变发生率越高,60及60岁以上的袖损伤患者更容易合并LHBT病变。合并LHBT病变并没有影响袖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肩关节功能。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肩关节 回旋套 腱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喙韧带移位重建结合AO(Arbeitsge-meinschaftfürOsteosynthesefragen)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关节脱位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采用改良喙韧带移位重建结合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关节脱位31例,术后1个月、3、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门诊随访,并拍摄X线片,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评分平均为94.5分,X线片显示无再发脱位和半脱位。结论改良喙韧带移位重建结合AO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手术创伤较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 标签: 肩锁关节 韧带 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病例:男性,63岁。因左肘部跌伤肿痛7小时于1998年3月29日就诊。患者于7小时前从约4米高处跌下,左手掌着地,即感左肘部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后逐渐肿胀,送当地医院治疗。经拍片示“左肘关节后税位”,行手术复位未能成功,且肿胀明显加重,并感左手多指麻木,遂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左上肢明显肿胀,满布张力性水泡,左肘关节呈靴状畸形,弹性固定于肘关节屈曲20°位,左桡、尺动脉搏动均未能触及,左手各指痛,触觉存在。因患者当时身穿长袖上衣,衣袖卷至上臂上段,对上臂形成严重压迫,当地医务人员未能注意。剪开衣袖后动脉搏动仍未恢复。入院后急诊在臂从麻醉下行手法复位,脱位整复后动脉搏动仍不能触及、遂行血管探查,手术取左肘前“S”型切口,术中发现左动脉于肘关节间上4cm处完全断裂,左肘前侧关节囊严重受损,正中神经外观正常。手术端─端吻合动脉。因患肢肿胀严重,伤口未能Ⅰ期闭合,Ⅱ期缝合伤口,术后上肢石膏托固定。4后解除外固定,进行适当功能锻炼。术后3月随访,患者伤口愈合良好,肘关节功能活动正常。

  • 标签: 肘关节后脱位 肱动脉断裂 肘关节功能 动脉搏动 侧支循环 肘关节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AO张力带内固定加关节融合术治疗关节脱位的可行性及I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Tossylll型关节脱位应用AO张力带内固定加峰取骨植骨、关节融合术治疗。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8.0个月。x线检查示关节获得融合,融合时间8~14个月,平均10.0个月。关节无疼痛14例,轻度疼痛2例。肩部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8~12个月内拆除内固定。结论AO张力带内固定加关节融合术治疗关节脱位,费用低,固定及预后良好,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内固定 肩锁关节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袖损伤术后运用关节运动训练对改善肩关节功能与降低疼痛评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关节运动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疼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力量测试、活动范围、日常活动、疼痛以及总分等评分明显较高(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运动锻炼进行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但能够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还可使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肩袖损伤 肩胸关节运动训练 肩关节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喙锁韧带断裂的关节完全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喙锁韧带断裂完全脱位的病例,以“喙韧带移位法”进行了手术治疗,这种方法在作为修复的材料而言,使用了自身生的韧带,它比其他一切人工材料都要优越,而且能够在同一视野内转移,又能够很好地保持转移韧带的血运,结果由于没有使用金属内固定材料,因而就没有导致过度的固定力作用于关节,所以术后的运动范围就不受限制。全部的病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论这一术式既能适用于陈旧性脱位的病例,也能适用于新鲜脱位的病例,还适用于锁骨外侧形成的假关节病例以及其他疾患。关节的作用,是作为上肢运动的支点而发挥其机能,从解剖学以及生物力学上来看,我们认为喙韧带移位法是更为适合的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肩锁关节完全脱位 喙锁韧带断裂 喙肩韧带移位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动解剖锁钢板治疗RockwoodIII、V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微动解剖锁钢板治疗关节脱位36例,3个月后拆除钢板,分析患者的功能结局、症状、X线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3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8个月,平均15.5个月,平均Constant得分为92分﹙56-100分﹚。仅1例在钢板取出后复位有部分缺失,功能评价为可;1例出现肩部疼痛,尤其是活动时明显,功能评价为差;其余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满意,术后无螺钉松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动解剖锁钢板设计合理,符合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固定可靠,允许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功能结果好,是治疗关节脱位的可靠选择。

  • 标签: 微动解剖肩锁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内固定
  • 简介:冻结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不一。采用改良关节松动术治疗冻结患者113例,治愈2例,占54.9%;显效28例,占24.8%;好转18例,占15.9%;无效5例,占4.4%,总有效率为95.6%。改良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冻结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关节松动术 冻结肩 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