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111例孤立结节病灶在CT平扫时的中心密度,边缘形态进行分析,特别是对增强薄层扫描CT净增值的范围进行测定,进而判断良恶性病变

  • 标签: CT 孤立结节病 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空洞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空洞25例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空洞经胸部CT检查和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包囊虫病误诊为局限性气胸4例,(包裹性气胸),气肿性,大泡6例,液气胸5例,继发性肺结核误诊为支气管扩张3例,大叶性肺炎2例,肺脓肿3例,周围性肺癌2例,临床表现有咳嗽,咯痰,痰中带血,半数有发热,活动后气促,X线表现病变,位于右肺15例,左10例,病灶呈类圆形阴影5例,椭圆性阴影3例,病灶模糊大片阴影10例,其中5例于模糊阴影中可见透亮区,不规则圆形阴影2例,新月征3例,水上浮莲征2例。经临床给予积极抗炎,抗痨3-4联治疗,包虫患者手术摘除包虫内囊全部治愈。肺癌患者有手术指征者手术切除,再辅以化疗与放疗。结论空腔和空洞可多种疾病被误诊,常误诊为肺癌和继发性肺结核,其他大泡和包裹性液气胸,囊肿破裂。

  • 标签: 空腔空洞肺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孤立球形病变采取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疑似孤立球形病变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采取X线诊断,并对患者的X线诊断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X线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采取X线平片检查后,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病变类型、病灶分布以及病灶直径准确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X线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肺内孤立球形病变 X线诊断 诊断效果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5例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孤立性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接受过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比较,总结孤立性占位病变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为75.56%;45例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后全部康复出院。结论CT检查诊断孤立性占位病变的符合率有待提升,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征象复杂是导致误诊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对于难以确诊的病变综合应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和诊出率。

  • 标签: 肺内孤立性占位病变 误诊 原因 诊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对结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结节病变患者86例资料,均进行CT诊断,分析和总结诊断结果。结果86例患者中,结节直径>5mm时,疾病多为肺癌、肺炎;结节处于3-5mm时,疾病多为过敏性肺炎转移瘤、炎性假瘤、肺结核。结论在结节病变患者的诊断中,单用CT检查效果不明显,可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CT 肺内结节病变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中年男性患者,主因“间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年”就诊。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阴性。病程初期于外院查胸部CT可见右肺中叶结节伴空洞形成,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炎性假瘤,未予治疗后症状再发,复查胸部CT新见右肺上叶斑片实变影,上级医院会诊手术病理见血管炎改变,考虑诊断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加用激素治疗后病情仍逐渐进展,北京协和医院会诊病理诊断放线菌病,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本患者的诊治过程加深了临床医师及病理科医师对感染与血管炎关系的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洞性病变的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60例空洞性病变的CT影像结果。结果肺结核31例,其中右肺中叶11例,上叶尖后段11例,下叶后基底段4例,下叶背段5例,病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空洞壁厚薄不均,空洞壁或空洞周围有钙化,空洞周围多存在卫星病灶;肺癌19例,其中右肺中叶6例,上叶舌段4例,上叶尖后段3例,下叶基底段2例,下叶背段2例,门区2例,病灶多呈深分叶、边缘毛糙,空洞壁厚薄不均;肺脓肿10例,其中右肺中叶3例,下叶背段3例,下叶后基底段3例,病灶为圆形或椭圆形,缘光滑,外缘较模糊,空洞壁厚,多见液平面。结论CT对空洞性病变的诊断能力强,综合分析各类空洞性病变的CT影像学表现是鉴别诊断的关键。

  • 标签: 肺内空洞性病变 CT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是探讨结节性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结节性病变17例,采用的仪器为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结果肺部结节性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各有其特点与区别,通过采用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进行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17例患者中,全部治愈为17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通过采取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结节性病变诊断具有很高的疗效价值。

  • 标签: 结节性病变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病变的小剂量复查技术。方法在常规剂量基础上分别按20%、40%、60%降低管电流,进行三组病变MSCT复查;分别与初诊MSCT图像对比;评价三组低剂量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降低管电流40%时,与常规剂量MSCT图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能大幅减少ED值39.98%;降低管电流60%时,图像存在差异。结论降低管电流40%进行病变复查是可行的,能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低辐射 肺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鉴别肺部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影像诊断的难点。近年来,影像诊断已经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其在肺部肿块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也有了较大发展。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肺部肿块性病变诊断的功能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病变MSCT辐射最低化方案。方法MSCT常规剂量再降低管电流20%、40%、60%行肺病变复查,评价图像及ED值。结果管电流降低40%后图像质量无差异,ED值可减少40.05%。结论比常规剂量降低管电流40%肺病变MSCT图像不受影响。

  • 标签: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节性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结节性病变16例,采用的仪器为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进行诊断与鉴别。结果肺部结节性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各有其特点与区别,通过采用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进行治疗,收到特别好的效果,16例患者中,全部治愈为16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通过采取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结节性病变诊断具有很高的疗效价值。

  • 标签: 肺内结节性病变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价值,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6年11月期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结节性病变30例,采用的仪器为630mAX光机和SIEMENSSOMATOMEmotion6螺旋CT扫描机。结果30例患者中16例单纯表现为门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在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下双伴发多发性结节,5例双存在弥漫性改变,本组30例患者结节病病情均缓解,淋巴结肿大情况及双多发性结节减少或者消失,治疗总有效率100%平均治疗时间为(25.2士12.8)个月。结论影像诊断在结节病变的诊断意义十分明显,但是单独利用CT诊断结节意义不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化学检查才可提高其临床价值。

  • 标签: 结节性病变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达到出院标准时病变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至2月安徽省治愈出院的60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初诊时临床轻型5例、普通型53例、重型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达到出院标准时胸部CT影像变化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中发热(57例)、咳嗽(55例)为主要症状。5例轻型患者3例全程CT检查为阴性,2例首次CT阴性表现,第2次胸部CT发现异常。55例(53例普通型和2例重型)首次CT异常患者影像学特点为病变受累为主(51例),病灶多发(33例),胸膜下多见(40例),磨玻璃影像最为常见(55例)。转归中胸部CT特征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逐渐变淡,完全吸收(19例);磨玻璃影范围扩大,进展为铺路石征、实变影,病灶再逐渐吸收后可见纤维条索影(27例);磨玻璃影快速进展为实变影像,病灶吸收较慢,病灶大部分吸收后伴有较多纤维条索影残留(4例),2例重型患者病灶广泛磨玻璃影、实变影缓慢吸收后可见较多纤维灶残留。结论胸部CT在输入性COVID-19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T影像所见的受累程度与临床转归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总结了27例局限性胸腔积液的X线与CT影像学表现,发现其影像学有特异性表现,对于鉴别胸腔积液与良、恶性肿瘤亦起到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结果根据局限性胸腔积液的表现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临床表现提供的信息,来鉴别诊断类似病变的局限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局限性胸腔积液 x线 CT
  • 简介:掌握颅病变的定位技术,是神经外科医师手术的基础,也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骨瓣开颅手术,还是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锁孔'(keyhole)技术等,都需依靠颅结构或病变的精确定位的个性化选择手术方法,以利引导手术入路[1].在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医师是根据颅病变的影像学资料,凭借解剖学基础和经验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了避免定位的偏差,常常需要做一个较大的头皮切口和骨窗,并减慢手术操作速度以利寻找病变、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这种操作远远不能达到当代微侵袭神经外科的标准.因此,寻找一种既精确、可靠,又简单、快捷的定位方法,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需要探索的课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立体定向技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神经外科疾病定位诊断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成为最重要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是当代神经外科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 标签: 颅内病变 定位技术 立体定向仪 MRI定位法 超声定位法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是一类对水分子有高度特异性的转运膜蛋白,其对水分子的主动转运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中,AQP的表达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组织中主要有AQP1、AQP4、AQP5的参与。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AQP的表达,引发液体失衡,因此文章阐述了AQP在组织中维持液体平衡的作用及参与损伤形成的相关机制,进一步结合临床探究多种调节因素作用下AQP的表达情况及对机体的影响。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右美托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