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慢阻诊断及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通气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疾病,对所有调查者进行螺旋CT肺部平扫及容积成像,并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结果结合平扫螺旋CT对COPD确诊219例(93.19%),与病理证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成像可显著提高COPD的临床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容积成像 慢阻肺 肺功能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 标签: 肺容积成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常规超声检查在乳腺疾病筛查、诊断和随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操作者依懒性强。乳腺超声容积成像是基于乳腺构造特征的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的超声成像方式,该成像方法较为客观,可为乳腺疾病提供更为全面的诊断信息,是常规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本文就乳腺超声容积成像的发展历史、成像的技术和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超声 容积成像 超声成像方式 超声检查 诊断信息 疾病筛查
  • 简介:容积减少术(LVRS)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COPD患者受累的组织,①术前量计激发呼吸锻炼增加了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997~1998年采用同期双侧容积减少术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共6例

  • 标签: 减少术 双侧肺 同期双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容积高分辨 CT在显示弥漫病变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3月确诊为弥漫病变患者中取样 41例设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常规高分辨CT( CHRCT)( A方法)检查与容积高分辨 CT( VHRCT)( B方法)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后统计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对症状图像分辨能力、噪声水平、线状影、细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微结节影及树芽征、磨玻璃影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 B方法呼吸伪影指标较 A方法明显减少( P< 0.05)。结论:容积高分辨 CT应用于弥漫病变检测中可达到传统高分辨 CT的诊断效果,且仅需一次扫描便可得到全高分辨率图像,呼吸伪影较少,更利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容积高分辨 CT 肺弥漫病变 诊断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乳腺容积扫描(ABVS)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乳腺肿块患者共196个病灶的术前ABVS和传统手持探头超声(HHUS)图像特征,用BI-RADS分类法对肿块进行分类和评估,将BI—RADS4A和4B之间作为判断良恶性截点,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HHUS与ABVS诊断乳腺肿瘤的正确率,并对乳腺肿块ABVS“汇聚征”和“高回声边界”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ABVS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2%和88.89%,均高于HHUS。且ABVS诊断乳腺肿块的符合率高达84.62%,显著高于HHUS。ABVS冠状面“汇聚征”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94.74%;“高回声边界”诊断乳腺肿块良性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75%。结论ABVS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冠状面乳腺肿块“汇聚征”和“高回声边界”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系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不同部位灌注成像检查中的护理技术,为临床精细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oshibaAquilionOne320排容积CT对93例行不同部位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其护理主要是检查前准备、心理护理、检查中穿刺点个性化选择、呼吸训练及检查后观察等精细化措施,同时对可能的碘过敏反应做出相应护理预案。结果93例中有89例成功完成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均未出现对比剂血管外渗漏及其他护理问题;另外,4例因穿刺部位血管情况不好,无法完成对比剂静脉注射,而放弃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检查前有心理恐惧者5例,右肘正中静脉显示欠佳患者41例,腹部CT灌注成像检查中呼吸配合困难者8例,通过相应心理疏导,变换穿刺点及呼吸训练等护理工作,顺利完成CT灌注检查。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器官灌注成像中,精细化护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相应措施的采取对成功完成CT灌注意义重大。

  • 标签: 容积CT 灌注成像 护理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19例房颤患者行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以优、良、差为标准,评价各支冠状动脉的图像分布。同时评价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两组图像质量分布情况。结果平均心率〈70bpm和平均心率≥70bpm组间图像质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43);针对RCA、LAD、LCX,图像质量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91,0.51,0.53)。结论对于房颤患者,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扩大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范围。

  • 标签: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动脉畸形中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010年3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动脉畸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胸部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和X线平片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采用超声或CT对患者进行确诊,比较X线平片和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诊断结果和图像质量。结果经超声或CT检验,所有患者中15例患者确诊为肺动脉畸形,X线平片诊断后3例(20.00%)患者确诊,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诊断15例(100.00%)确诊,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图像质量优秀的有13例,良好2例。X线平片图像质量优秀9例,良好2例,差4例。两组图像优良率相比,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的优良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并且两种检查方法数据相比P<0.05。结论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在肺动脉畸形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动脉畸形 X线断层容积成像技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成像对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31例)或全子宫切除术(5例)后确诊的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患者(合并子宫肿瘤和宫内早孕,宫内有节育器)的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32例纵隔子宫患者中,术前超声检出单纯性纵隔子宫21例(不全纵隔子宫17例,完全纵隔子宫4例);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1例(完全纵隔子宫1例,不全纵隔子宫10例;7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宫内早孕,4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其中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单纯性纵隔子宫15例(15/21),非单纯性纵膈子宫4例(4/11);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诊断单纯性纵膈子宫21例(21/21),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0例(10/11)。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不能显示子宫外部轮廓,而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其轮廓,并可显示膈膜的长度和宫底部隔膜中心点的角度;对正确诊断纵隔子宫及显示异常子宫形态方面均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可作为纵隔子宫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维成像 纵隔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孤立性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容积灌注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划分,分析比较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相关参数,并对其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恶性孤立性结节患者在相关参数方面均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结节患者的相关参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诊断率。结论采用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结节,可有效地提高恶良性的区分率,这为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CT容积灌注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 临床应用
  • 简介:题目:贝贝、甜甜和丽丽三人在美术课上分别用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裁出了不同的无盖纸盒,3个人都是先剪掉四个角上的小正方形(同一幅图上的四个小正方形尺寸相同)再折叠成纸盒。哪种盒子的容积最大?(如下图)

  • 标签: 容积 正方形 纸盒 美术课 边长
  • 简介:摘要:量感,就是在脱离测量工具的环境下,仍能对观测对象物理属性的计量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从作为具体内容的测量中提炼出量感,并纳入核心素养是2022版课标的一个重要变化,也是主要表现的唯一新增内容。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里,每一个具体内容都要通过与主要表现之间的关联,成为培育“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的载体。测量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具体内容要求,在这个目标体系里也应该与主要表现相关联。

  • 标签: 量感 核心素养 容积与容积单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移植手术麻醉中CVP、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GEDI)、胸腔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ITBI)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行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肺病患者22例,麻醉诱导完成后于左侧股动脉穿刺置入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专用带温度探头的压力监测管并连接监护仪,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CVP,同时右侧颈内静脉放置连续温度稀释Swan-Ganz导管,连续监测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PAP)、CI、GEDI及ITBI。分别记录麻醉后5 min双通气时(T0)、手术开始后20 min单通气时(T1)、肺动脉阻断10 min时(T2)、肺动脉开放后20 min时(T3)、恢复双通气20 min后(T4)和手术结束平卧位10 min后(T5)的MAP、心率、PAP、CVP、CI、GEDI及ITBI。对CVP、GEDI、ITBI与CI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时间点的MAP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3、T4、T5时点PAP明显降低(P<0.05),T2时点PAP明显高于其他各时点(P<0.05);T1、T2时点CVP明显高于其他时点(P<0.05);T2时点CI与其他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T2时点GEDI及ITBL较T0、T3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时点之间CVP、CI、GEDI及ITB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4及T5时点,CVP与CI呈正相关(P<0.05);T0~T5时点,GEDI、ITBI与CI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移植手术麻醉中,GEDI、ITBI与CI的相关性优于CVP。

  • 标签: 肺移植 血流动力学 中心静脉压 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胸腔血容积指数 心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