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的腹式呼吸功能锻炼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慢阻患者109例,患者中年龄为61~91岁、其中男73例,女36例,坚持早期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功能锻炼。结果早期采用腹式呼吸功能锻炼,使患者改善了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少了肺部疾病反复发作的次数,延缓了疾病的发展。结论积极进行腹式呼吸指导对慢阻康复起着相当重要作用,患者容易接受痛苦小,经济实惠,康复治疗的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尝试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锻炼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医院儿科5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分成观察组(n=25例,康复锻炼)与对照组(n=25例,常规护理),比较功能。结果:观察组FVC、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锻炼可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功能

  • 标签: 肺康复锻炼 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疾病康复期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慢性阻塞性疾病康复期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呼吸肌功锻炼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单纯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在甲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肌功能锻炼,观察不同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乙组患者治疗临床有效率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MMEF以及VCmax的指标均比甲组患者更高,乙组患者治疗后的pH、PaO2水平均高于甲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慢性阻塞性疾病康复期的患者实施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方式,对于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缺氧状态。

  • 标签: 呼吸肌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期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联合康复锻炼应用于慢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这一研究时间段内入院慢阻患者70例,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动态随机化分组法设置参考组、观察组,参考组开展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加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功能指标均优于参考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联合康复锻炼应用于慢阻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 康复锻炼 慢阻肺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PD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呼吸肌康复锻炼对患者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COPD患者开展研究。应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呼吸肌康复锻炼,采用功能(FVC、FEV1、FEV1/FVC)以及生活质量(生活日常、社会活动、抑郁、焦虑)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52.55±9.86)%比(46.8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2.15±0.39)分比(2.58±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呼吸肌康复锻炼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呼吸肌康复锻炼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呼吸肌康复锻炼 COPD 肺功能
  • 作者: 骆小丽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12
  • 机构:凉山州德昌县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四川凉山 6155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呼吸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各30例。呼吸功能锻炼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分别进行4周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手术前后康复护理。检测两组患者的肺活量、呼气峰流量、最大通气量、氧气饱和度、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间质性肺炎发生率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吸功能锻炼组在手术前后的肺活量、呼气峰流量、最大通气量、氧气饱和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呼吸功能锻炼组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患者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肺活量、呼气峰流量、最大通气量、氧气饱和度等功能指标,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因此,在胸外科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功能康复

  • 标签: 胸外科 呼吸功能锻炼 肺功能康复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康复锻炼在老年慢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慢阻患者56例,全部患者接受院内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护理A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功能康复锻炼,连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及2个月后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慢阻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功能各项指标及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护理B组功能各项指标优于护理A组,CAT评分低于护理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阻患者的护理措施中,配合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功能水平,减轻慢阻肺病情影响与功能损害,功能康复锻炼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老年慢阻肺 肺功能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肌康复锻炼对COPD患者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2018年2月90例COPD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肌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后患者功能指标PEF、VC、FEV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功能指标PEF、VC、FEV1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指标PEF、VC、FEV1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第一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肌康复锻炼治疗COPD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功能指标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肌康复锻炼 COPD患者 肺功能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对肺癌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1例胸外科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康复运动锻炼,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肺部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Borg运动强度自觉量表得分、6min步行距离、SF-36量表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部康复运动能有效地提高肺部功能,促进肺癌术后患者恢复。

  • 标签: 肺癌 康复锻炼 肺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康复疗效。 方法 抽取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我院 74例慢性阻塞性疾病(慢阻)患者,随机分组,行呼吸功能锻炼的 37例为锻炼组,行常规锻炼的 37例为常规组,分析两组功能及呼吸困难情况。 结果 锻炼组 FEV1( 1.58±0.36) L、 FVC( 2.61±0.33) L、 FEV1/FVC( 65.89±3.47) %优于常规组, P<0.05。锻炼组呼吸困难 0级率( 16.22%)、 1级率( 40.54%)高于常规组, 3级率( 13.51%)、 4级率( 0.00%)低于常规组, P<0.05。 结论 慢阻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后,功能及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改善,疗效显著。

  • 标签: 康复疗效 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慢阻(COPD)患者行功能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COPD患者,“双盲法”分常规组(常规训练,n=45)、康复组(功能康复锻炼,n=45),2组疗效比较。结果:训练前比较功能无差异,P>0.05;训练后与常规组比较,康复组FEV1、FVC指标更高,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肺功能康复锻炼 老年 慢阻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瘫患儿的下肢功能锻炼的综合康复疗法。方法选择收治的脑瘫患儿132例,在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各66例,对照组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锻炼的方法,两组患儿在2周后对双下肢痉挛评分,改量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活动度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得到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患儿预后及改善脑瘫患儿的下肢功能,在临床推广的意义非常大。

  • 标签: 脑瘫患儿 下肢功能 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