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肺炎,又称气喘病、地方流行性肺炎,此病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而诱发的慢性、接触性病,为常见的免疫抑制病,可给生猪养殖产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文章在介绍此病流行、发生的基础上,就此病的防治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喘气病 防控 流行
  • 简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高,广泛流行在各个地区,不受季节的限制,但在秋末和春初的发病率最高,主要是通过猪只与猪只之间相互接触直接传播,此外,饲养管理因素、免疫情况、消毒情况等都能够影响该病的发病率。

  • 标签: 传染性胸膜肺炎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益生菌防治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0例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35例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散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比较,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防治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益生菌 新生儿肺炎继发腹泻 培菲康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患者78例,均行一般资料分析,并随访3个月,分析获得性肺炎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死率。结果78例患者中年龄≥50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50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并发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20min所占比例明显高于<120min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80%所占比例明显高于≥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3个月发现,78例患者病死率为6.41%。结论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前并发症及FEV1%低是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病死率。

  • 标签: 心胸外科疾病 获得性肺炎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冬病夏治贴敷疗法防治儿童反复肺炎临床疗效观察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不同疗程冬病夏治贴敷疗法防治儿童反复肺炎的患儿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贴敷治疗疗程将其分为三组,1年组患儿45例,2年组患儿45例,3年组患儿45例。选取患儿定喘、肺俞等穴位实施了穴位贴敷,贴敷药物使用均相同,药物成分有延胡索、甘遂、白芥子、细辛,比例为2211,“三伏”每伏第一天开展治疗,1次贴敷2-4小时。对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肺炎发作次数和变化率进行了观察,并且对三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评定。结果通过治疗后,三组患儿肺炎发作次数有所降低,其中3年组最少,发作变化率明显大于1年级和2年组;治疗后,三组患儿肺炎病程明显缩短,3年组最为突出;总有效率方面,3年组明显优于1年组和2年组。结论冬病夏治贴敷疗法能够降低肺炎发作次数,让患儿的病程缩短,尤其是在低领儿童、病程短、发作次数少等患儿群体中有着明显的效果。

  • 标签: 贴敷疗法 防治 儿童 反复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2015年7月28日至2017年3月2日我院6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痰标本,并进行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种类、联合用药及耐药情况。结果二联用药概率为36.67%,三联用药概率为16.67%,在病原菌种类方面,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大(43.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球菌未出现耐药现象,其他病原菌均出现多重耐药,以耐甲氧西林最为常见(30.00%),其次为环丙沙星(25.00%)。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种类较多,且可见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等检查,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 标签: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防治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为了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相关问题,选取了45例患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以及45例正常体检儿童进行研究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为90例,其中患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45例患儿为观察组,45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率与症状体征发生情况。结果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发热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热率,在比较两组的喘息、咳嗽、固定干湿罗音、肺外并发症、呼吸困难等体征方面,观察组也要差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影响患儿的发育及成长,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肌无力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作用。方法选择ICU呼吸肌无力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行灌洗、吸痰治疗(观察组,n=40)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血气指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50例中,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并发率为2%;对照组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13例,并发率为25%,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呼吸动力学指标WOB、PIP、RaW等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好转,观察组好转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呼吸肌无力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有效改善呼吸动力,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率。

  • 标签: ICU呼吸肌无力 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诊断方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当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份2年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纳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CT诊断的结果。结果经过CT诊断结果显示,病变位置分布具体表现为,20例双侧,40例单侧,其中单侧具体分部位21例右侧,19例左侧。病变形状特点为婴幼儿常见散在斑片,学龄儿童大都为大片状实变。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情况与患儿的年龄有着一定关系,胸部CT影像学可以帮助做出更好的诊断,为后期实际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方案和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儿表现的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所有患儿在进行治疗后,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并且改善时间较短,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小儿肺部疾病,在对这类病症进行诊断时,应当结合血常规和影像学以及支原体实验进行确诊,并根据实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才能改善患儿的症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对患儿造成的影响。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省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从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随机抽出80例患儿参与研究,将80例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炎琥宁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阿奇霉素、炎琥宁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炎琥宁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本文就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中临床特点、肺外表现、X线表现、微生物学检测、重症特点,做简要分析,并提出误诊问题的存在,并分析误诊主要原因,而后探讨了几种治疗方法。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临床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CT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目标,采用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X射线对患儿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方法的准确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CT诊断的准确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通过采用CT诊断要比X射线诊断的准确率高,该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2017年收治的MP肺炎患儿10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儿在经过对症全面的护理后,均成功治愈,无患儿出现死亡事件。结论对MP肺炎患儿应用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出现并发症事件的概率,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护理措施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包括小儿的药物指导、心理、呼吸道护理、出院指导、患儿家长的指导和院外的健康讲座等。结果对照组经一般护理,治疗有效率70%,治疗组经整体护理,有效率9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护理中,经整体护理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一般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护理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合剂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0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儿肺炎合剂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的30例,临床疗效良的22例,临床疗效中的2例,临床疗效差的0例,总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29%;对照组临床疗效优的12例,临床疗效良的27例,临床疗效中的10例,临床疗效差的5例,总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2.22%。对两组总临床优良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合剂在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合剂 小儿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炎患儿 黏液栓形成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并且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共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治疗1组与治疗2组,分别对两个小组进行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过程中,合理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2组的治愈率明显要对治疗1组的患儿高。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治疗的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治愈率。还能改善患儿的不良反应,因此,中西医结合是一种有效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诊断 中西医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