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复习32例32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人,31例应用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治愈,1侧行肾切除。结果31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后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有效保护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治疗,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肾周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3±1.2)d与对照组患者(7.2±1.5)d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肾盂输尿管成形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科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肾周引流管的留置时间。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成形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11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行后腹腔镜肾盂成形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11例患者手术成功,无出血、吻合口漏尿、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是治疗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精心细致地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狭窄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离断性肾盂成形治疗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60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40例,肾孟输尿管高位连接12例,迷走血管压迫5例,纤维条索压迫3例。均采用Anderson-Hynes。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分别行B超、静脉肾孟造影检查、MRI检查,有58例(96.7%)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1.7%)无明显变化,1例(1.7%)肾积水加重。结论离断性肾孟成形治疗UPJO疗效显著。

  • 标签: 肾孟输尿管连接部 梗阻 肾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肾积水行肾盂输尿管成形的护理。方法:根据数字表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的80例小儿肾积水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治疗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全面护理的研究组,每组40例患儿。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两组患儿结果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60%;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为0%与2.5%,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20%、25%。结果:仅本次研究对比发现,全面护理的研究组患儿的各项结果数据均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小儿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离断式肾盂成形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双数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采用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可全面的改善手术质量,提升手术整体质量,改善手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Quill线(双向倒刺可吸收线)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本院共实施39例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其中采用普通5-0可吸收线行成形缝合21例(A组),18例采用Quill线缝合(B组)。A组男12例,女9例,年龄6~18岁,平均年龄14.6岁;B组男11例,女7例。年龄7~33岁,平均16.6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CTU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结果39例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全部顺利完成。A组手术时间(79.5±21.4)分钟。中出血量(18.5±21.2)ml;B组手术时间(60.8±13.3)分钟。中出血量(20.3±22.4)ml;中均未输血。A组肾盂成形缝合时间(22.4±3.2)分钟;B组肾盂成形缝合时间(10.4±2.6)分钟。术后住院两组均在5~7天,平均6天。随访时间1~31个月,两组病人随访B超复查均无再发狭窄病例,无缝线结石生成病例。结论Quill线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中应用能够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Quill线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输尿管裁剪腹腔镜肾盂成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体外输尿管裁剪腹腔镜肾盂成形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7例。年龄6~54岁,平均22.3岁。单侧22例,其中右侧6例,左侧16例;双侧2例。查体发现7例,腰部胀痛不适19例。体质指数17.2~26.4 kg/m2,平均21.7 kg/m2。轻度肾积水5例,中度肾积水17例,重度肾积水4例。异位血管压迫输尿管6例。26例均在腹腔镜下离断肾盂输尿管后将输尿管经腹腔镜切口拉出体外,在体外纵行剪开输尿管,最低点缝合1针后送回腹腔,然后继续在腹腔镜下完成双J管置入及肾盂输尿管吻合。双侧肾积水患者行两次手术,两次手术间隔4个月。结果26例共28次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158 min,平均99 min。出血量10~50 ml,平均19.4 ml。引流管留置4~10 d,平均5.3 d;1例术后第3天出现漏尿,每日引流液>500 ml,术后第7天突然减少,引流管留置10 d后自愈;无腹膜炎、发热病例。住院时间5~11 d,平均6.5 d。随访6~24个月,平均10.8个月。所有患者腰痛症状消失。24例术后3个月复查CT提示肾积水减轻或消失,2例肾积水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定期复查肾积水无进展,未特殊处理。结论体外输尿管裁剪腹腔镜肾盂成形同时具备微创和灵活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成功率较高。

  • 标签: 腹腔镜 体外输尿管裁剪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腔镜Anderson-Hynes肾盂输尿管离断法肾盂成形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05年7月到2009年6月,我科为18例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的患者实行了腹膜后腔镜Anderson-Hynes肾盂输尿管离断法肾盂成形。取患侧向上90度侧卧位,先在腋中线髂脊上2cm做一个小切口直达腹膜后腔,自制气囊注水500ml,分别在腋前线肋缘下、髂脊上和腋后线肋缘下放置2个10mm和1个5mm的穿刺套管,于切开处放置套管置入30度腹腔镜,游离输尿管及输尿管肾盂交界处,仔细分离周围组织鉴别是否有异位血管存在注意保护,修剪肾盂,在其内侧纵行剪开狭窄段向下直达正常输尿管近端约1~2cm处,将双J管放入肾盂输尿管内,用4-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肾盂输尿管。结果所有的病人都成功地完成了后腹腔镜手术,没有中转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0±20mins,术后3天内漏尿者2例,术后3~5天拔出引流管,住院时间10±3天,术后住院时间8±2天,中出血量20ml,无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后三个月复查,B超检查,14例积水消失,3例减少一半,1例术前肾脏重度积水自己要求保留肾脏,3个月后复查仍然重度积水,IVU肾功能不良,行后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后标本显示肾盂输尿管通畅。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肾盂成形具备了微创手术的特点,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治疗UPJ梗阻的首选手术方式。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治疗的50例患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放手术的病例;手术时间为101到180min,平均108min;中出血量为23到45ml,平均32.6ml;术后住院5到7天,平均6.3天;2例在术后半年后再次发生输尿管狭窄,经过输尿管镜切开后顺利好转;术后超声提示,肾积水消失20例,肾积水减轻23例,肾积水未进行加重5例,手术成功率96%。结论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操作空间较大、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经腹入路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并给予精心围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术后输尿管再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期护理可提高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肾盂离断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微通道辅助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方法。方法对6例确诊为UPJO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治疗。结果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约120min,中出血量35~100ml,平均60ml。术后吻合口漏尿1例。术后住院5~10天,平均6.5天。术后3~6个月6例行B超检查,患肾肾盂分离减轻;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肾盂积水减轻,显影改善,患者无腰痛等症状。结论后腹腔镜下小切口肾盂输尿管成形是治疗UPJO的微创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肾盂 输尿管梗阻 腹腔镜检查 泌尿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双J管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小切口肾盂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采用1.5~2cm小切口肾盂成形,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术后4~8周经膀胱镜拔除.结果69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随访3~6个月,肾形态和(或)功能较前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双J管作内支架引流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引流效果好,病人恢复快,护理方便等优点;对于切口的微创处理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肾盂 输尿管梗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尿肾动态显像对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患儿肾盂成形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友谊医院行利尿肾动态显像并常规随访至少2次的UPJO患儿共170例[男136例,女34例,年龄(57.3±51.8)个月;UPJO位于左侧130例,位于右侧40例]。记录患儿一般资料、泌尿系统超声(患侧肾皮质、肾盂前后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及临床随访情况。以术后临床随访(症状缓解情况、泌尿系统超声及利尿肾动态显像)为综合指标评价疗效,并据其将患儿分为好转组及无变化/恶化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数据;另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利尿肾动态显像各参数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70例UPJO患儿行肾盂成形后分为好转组131例,无变化/恶化组39例。术前分肾功能比例(DRF)及对呋塞米的反应情况(RFS)在2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3, χ2=12.870, 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R)=1.272, 95% CI: 1.015~1.537]、术前DRF (OR=12.584, 95% CI: 1.119~24.543)及术前RFS (OR=11.727, 95% CI: 2.263~60.780)与UPJO患儿肾盂成形疗效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DRF(OR=9.770, 95% CI: 1.800~19.356)及RFS(OR=10.599, 95% CI: 2.012~55.830)是影响UPJO患儿肾盂成形疗效的关键因素(均P<0.05)。联合术前DRF与RFS对UPJO患儿肾盂成形疗效进行预测的灵敏度为85.7%(96/112),特异性为63.8%(37/58),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 CI: 0.66~0.80)。结论术前利尿肾动态显像DRF及RFS通过反映分肾功能及上尿路引流情况,对UPJO患儿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盂积水 输尿管梗阻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五乙酸盐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治疗10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成功的9例患者手术时间150—270(170.50±41.26)min。中出血量80—170(95.50±27.36)ml,术后住院时间5~11(6.50±1.39)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随访6~15个月,腰痛症状消失,肾积水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治疗UPJO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可达到预期效果,可替代传统开放手术,积累一定的后腹腔镜手术经验后可安全开展。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肾盂成形术 后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人离断性肾盂成形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病人行离断性肾盂成形,将其作为研究组,20例病人行非离断性肾盂成形,将其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病人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max、Vmin及RI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后,研究组病人的Vmax、Vmin及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人,使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治疗,效果明显,中出血少,对肾脏的血流影响较小,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值得在泌尿外科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先天性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在小儿小肾盂,即肾盂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D)<2.5 cm的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形(robotic-assistant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的12例小肾盂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15岁,平均7岁;患侧为左侧9例,右侧3例。术前1~7 d患儿B型超声检查提示APD<2.5 cm,术前核磁共振或CT尿路造影均提示为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过往腹痛时期本院或当地超声检查示APD>3.5 cm。核素检查提示患儿患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肾分肾功能在6%~43%。结果12例RALP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其中3例为单纯扭曲狭窄所致UPJO,3例为输尿管肾盂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处息肉的病变,4例为异位血管压迫,1例为UPJ处结石嵌顿伴感染,1例为腔静脉后输尿管。手术时间115~225 min,平均165 min;其中输尿管肾盂吻合时间40~60 min,平均50 min。中无合并症,平均出血量<10 ml。患儿随访2~22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术后APD为(1.16±0.82)cm,与术前(1.87±0.57)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形可在小儿小肾盂UPJO中应用并能取得较好结果,操作相对较易掌握,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标签: 儿童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肾积水 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
  • 简介:<正>1背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junctionobstruction,UPJO)是指由不同原因(内源性、外源性、先天性和获得性)引起的尿液自肾盂向输尿管方向流动的障碍,整体发病率约1/1500(0.067%)[1]。肾盂成形(pyeloplasty)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86年,Trendelenburg首次尝试进行的肾盂成形。其后,Kuster于1891年首次成功进行了肾盂成形[2];直至1951年,英国学者Ander-

  • 标签: 肾盂成形术 OBSTRUCTION 肾盂离断成形术 导尿管 平均留置时间 流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面外科技术、不全裁剪及全程无钳夹缝合等技术在腹腔镜肾盂成形(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中治疗UPJO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对37例患者由同一位医师完成的LP治疗的临床资料,中采用层面外科分离显露技术,不全斜形离断方法裁剪肾盂输尿管狭窄段,完成最低点的第一针缝合后,离断狭窄段组织作为牵引段,全程采用细针无钳夹缝合。手术治疗成功标准为:疼痛症状消失、肾积水减轻,肾功能好转或稳定在一定水平。结果3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范围90~416 min,手术时间(228.28±69.86)min;中失血量范围15~300 ml,中失血量(60.14±58.39)ml;术后住院时间范围4~23 d,术后住院时间(9.41±4.36)d;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随访34个月;1例患者拔除双J管后反复出现腰部疼痛,予重新留置双J管后症状缓解,手术成功率97.3%(36/37)。结论层面外科技术、不全裁剪及全程无钳夹缝合等技术在腹腔镜肾盂成形中治疗UPJO操作稳定、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技术改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成形(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43例行LP治疗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7例,女36例;年龄<12月龄46例,≥12月龄197例;体重<10 kg者55例,≥10 kg者188例;梗阻部位位于左侧206例,右侧37例。按术后有无并发症,将患儿分为并发症组(34例)和非并发症组(209例)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预测小儿LP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同时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34/243)。按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级:Ⅰ级12例(4.9%),Ⅱ级4例(1.6%),Ⅲa级9例(3.7%),Ⅲb级9例(3.7%)。Ⅰ级12例术后引流量较多,延迟拔除引流管。Ⅱ级4例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给予头孢类药物治疗。Ⅲa级9例中,5例拔除引流管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及泌尿系统彩色超声检查提示有腹腔积液及肾周积液,予行超声引导下腹部及肾盂穿刺置管;2例引流管未拔除期间出现腹痛,考虑引流管引流不畅,给予超声引导下调整引流管位置后症状缓解;2例拔除D-J管后出现腹腔积液,给予肾盂造瘘及腹腔穿刺置管引流。Ⅲb级9例中,6例术后复查确诊为再梗阻,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拔除D-J管时,进入膀胱镜发现输尿管末端水肿,D-J管未进入膀胱内,更换新D-J管,6周后再次返院拔除D-J管;1例术后肠管经原引流管位置膨出,紧急行全身麻醉下肠管还纳。并发症组术前分肾功能<40%者占65.4%(17/26),≥40%者占34.6%(9/26);非并发症组分肾功能<40%者占73.6%(103/140),≥40%者占26.4%(37/140),两组术前分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0,P<0.001)。并发症组中有吻合口张力者占50.0%(17/34),无吻合口张力者占50.0%(17/34);非并发症组有吻合口张力者占20.6%(43/209),无吻合口张力者占79.4%(166/2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肾功能(OR=5.17,95%CI:1.88~14.21)和吻合口张力(OR=14.34,95%CI:4.74~43.41)是LP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个指标预测LP术后并发症对应的AUC分别为0.70和0.72,二者联合的AUC为0.81。结论LP治疗UPJO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吻合口张力、术前分肾功能是LP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