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詹梦娜 赵博文 彭晓慧 陈冉 潘美 王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指导中心 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超声科 318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指导中心 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定量分析(fetal HQ)技术在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胎儿功能及形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7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LVOTO的胎儿(LVOTO组)25例。应用fetal HQ软件测量胎儿四腔心切面舒张末期基底-心尖长度、横向长度和整体球形指数(GSI),通过斑点追踪技术分析计算左右室舒张末期面积、长径、24节段舒张末期横向长度(ED)及其Z-评分、24节段球形指数(SI),同时获取左、右室24节段短轴缩短率(FS)的Z-评分。结果LVOTO胎儿左室24节段SI与右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右室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室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24节段ED的Z-评分与右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节段RVED与LVED比值用箱型图进行分析,显示右室横向宽度较左室横向宽度明显增加,比值最高1.49(1.26,1.86),最低1.40(1.26,1.86),均明显大于正常值1.19。左室1~19节段FS的Z-评分与右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24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etal HQ能够用于LVOTO胎儿心脏形状、大小和功能的定量分析,为胎儿心脏功能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 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球形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心脏功能及静脉血流情况的评价。方法:选取45例妊娠期合并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归入观察组,其入院时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产妇45例,归入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胎儿心脏功能及静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IRT+ICT时间较对照组产妇明显要长,ET时间较对照组产妇明显要短,Tei指数较对照组产妇明显要高,两组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脏功能 静脉血流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二维超声联合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中孕期检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本中心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3000例,依次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以最终转诊上级医院,经上级医院确诊先天性心脏病为金标准,分析胎儿二维超声联合胎儿心脏超声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观察心脏超声不同切面的诊断情况。结果:3000例孕妇中,根据转诊上级医院,经上级医院确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1.20%。胎儿二维超声联合胎儿心脏超声检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符合率为94.44%,明显高于单一二维超声检查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二维超声联合胎儿心脏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4.44%、99.90%,高于单一二维超声检查的75.00%、99.60%,漏诊率为5.56%,低于常规超声检查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血管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的异常率分别为47.06%、35.29%、17.65%。结论:胎儿二维超声联合胎儿心脏超声心脏检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效能高,且通过不同切面进行筛查可使误诊、漏诊情况减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二维超声 心脏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探究超声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心脏功能变化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4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胎儿与40例同期正常孕妇胎儿展开研究,将妊娠期高血压胎儿设为研究组,正常孕妇胎儿设为参照组,统一进行超声诊断,观察心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面积与右心室舒张、收缩末期面积均高于参照组,且左心室收缩分数1、右心室收缩分数2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超声诊断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孕妇 胎儿 心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胎儿心脏结构变化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58例妊娠期甲亢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61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均行CDFI检查。统计2组胎儿心脏形态学改变及收缩期、舒张期心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胎儿心脏收缩期LVSA、RVSA、RVSC、LVSC及舒张期LVDA、RVDA、RVDC、LVDC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胎儿出现心脏结构变化的总例数为8例,结构改变发生率为13.79%,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胎儿舒张期MV、TV的E、A、E/A值及收缩期LVSF2、RVSF2、RVSF1、LVS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FI用于妊娠期甲亢患者,能在早期准确监测胎儿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为临床确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妊娠期 CDFI 二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不同孕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价值与效果。方法:从我院妇产科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孕妇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继而评定超声检查诊断不同孕周胎儿心脏畸形的准确率。结果:以引产结果为准,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27.78%,孕中期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83.33%,孕晚期胎儿心脏畸形诊断准确率为38.89%,孕中期诊断准确率高于孕早期和孕晚期。结论:超声检查在不同孕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但在孕早期、孕晚期与孕中期的诊断准确率有所不同,其中孕中期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建议针对不同孕周胎儿心脏超声诊断特点积极开展检查,尽早干预,提升新生儿质量。

  • 标签: 孕周 胎儿心脏畸形 超声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在我国出生缺陷中占首位。胎儿心脏异常往往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大多数病因仍不十分明确。随着超声检查水平的提高,许多心脏畸形可以在产前被发现。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许多心脏异常胎儿出生后能被有效治疗并且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胎儿心脏异常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孕期的诊断、咨询、监测,分娩期的处理及出生后治疗,需要产科、胎儿医学、超声科、遗传咨询科、儿科、小儿心脏外科多学科协作处置,从而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及时获得治疗,改善近远期预后。本文对胎儿心脏异常的孕期筛查与咨询、孕期治疗、分娩期处理及其中的多学科协作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胎儿心脏定量(FHQ)技术评估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DA Con/Clo)胎儿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诊断为DA Con/Clo的50例单胎(收缩35例,闭合15例),选取同期50例正常单胎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动脉导管内径(DA),搏动指数(PI),左、右心房及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量(TR/RA Ratio)及压差(PG of TR),心/胸面积比(Heart/Chest Ratio),利用FHQ分析测量整体球形指数(GSI),左、右室面积变化率(LV-FAC/RV-FAC)和整体应变(LV-GS/RV-G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排出量(LV-SV),对比分析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 Con/Clo组LV-FAC、RV-FAC、LV-GS、RV-GS减低(均P<0.05),LV-SV增大(P<0.05)。与收缩组相比,闭合组LV-FAC、LV-GS、LVEF增大(均P<0.05),RV-FAC减低(P<0.05),LV-SV、RV-GS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I与DA呈线性正相关(r=0.364,P<0.05),PG of TR与DA呈线性负相关(r=-0.414,P<0.05),TR/RA Ratio与PI呈线性负相关(r=-0.388,P<0.05),与RV/LV Ratio呈线性正相关(r=0.369,P<0.05),其他参数与DA或PI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DA Con/Clo组胎儿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FHQ技术能为评估胎儿心脏功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胎儿 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 胎儿心脏定量技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结构性改变往往需要在其产后进行手术或非手术干预。有学者认为由于早期原发性的宫内心脏异常可能阻碍心脏的正常发育并导致不可逆的继发性结构改变,所以目前将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侧重于产前诊断并进行胎儿期干预。自1984年第一次成功施行胎儿手术且随着胎儿心脏超声等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提至胎儿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将从特定类型先心病的胎儿宫内介入治疗、胎儿镜引导下的胎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对胎儿或母体影响的相关研究、产时子宫外胎儿心脏手术及胎儿先心病的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论述总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超声针对三血管观在胎儿复杂心脏病的患者展开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研讨。方法 在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内我院接治的高危孕妇中,随机抽选68名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并采用三血管观进行胎儿复杂心脏病超声诊断。结果 本次样本中68名高危孕妇采用三血管观超声检查,产前检出率为38.2%(26/68),产后随访后的检出率为42.6%(29/68)。两组数据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产前超声筛查出的26例胎儿复杂心脏病中,法洛四联症数量最多,其次是右室双出口、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对比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胎儿 复杂心脏病 超声 三血管观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与心脏畸形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检查为颈项透明层>2.5mm的胎儿,并从中抽取了90例,并根据颈项透明层厚度将所有胎儿分为A组(2.5-3.4mm)、B组(3.5-4.4mm)及C组(≥4.5),每组各30例;之后对所有胎儿进行诊断分析,并对比三组胎儿心脏畸形发生率及心脏畸形类型。结果:对比三组胎儿的可知,C组的心脏畸形发生率>B组>A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胎儿心脏畸形类型可知,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比分析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与心脏畸形的相关性可知,颈项透明层增厚与胎儿心脏畸形具有密切关系,颈项透明层增厚程度与胎儿心脏畸形发生率成正比。

  • 标签: 颈项透明层增厚 心脏畸形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心脏五横切面在胎儿产前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入选5000例产前检查产妇,对其采用超声心脏五横切面检查,并与分娩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超声心脏五横切面检查,5000例产妇中共检出40例心脏畸形胎儿,检出率为0.8%。阴性预测值为99.92%(4956/4960)、阳性预测值为92.50%(37/40)、特异性为99.94%(4956/4959)、敏感性为90.24%(37/41)。结论:超声心脏五横切面在胎儿产前心脏畸形筛查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准确性较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超声心脏五横切面 胎儿产前心脏畸形筛查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受检产妇,分为A组(产前)和B组(产后)。两组应用同样检测方法,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A组(产前)检测出2名房间隔缺损(3.7%),1名室间隔缺损(1.8%),1名法洛氏四联症(1.8%),2名动脉导管未闭(3.7%),2名肺动脉瓣狭窄(3.7%),1名主动脉缩窄(1.8%),1名三尖瓣闭锁不全(1.8%);B组(产后)检测出2名房间隔缺损(3.7%),1名室间隔缺损(1.8%),2名法洛氏四联症(3.7%),2名动脉导管未闭(3.7%),3名肺动脉瓣狭窄(5.6%),1名主动脉缩窄(1.8%),1名三尖瓣闭锁不全(1.8%)。与产后检测相比,产前检测结果比较接近临床结果。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 标签: 胎儿心脏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检查结果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综合护理对于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复常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支架治疗,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综合护理(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心功能指标对比,护理后LVEF指标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LVEDD、HR指标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3.33%(1例造影反应),对照组患者20.00%(2例低血压,1例出血,1例心肌梗死,2例造影反应),(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复常,预防并发症发生,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冠心病 心脏支架 心脏功能 复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心脏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心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智能导航技术(FINE)三步法与七步法自动定量心轴(cardiac axis,CA)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非选择性选取2020年5-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62例中晚孕期孕妇,其中2例为双胎。剔除无法分析者后,将可纳入研究对象均用四种方法测得CA,分为手动测量收缩期CA (CAS)组、手动测量舒张期CA(CAD)组、FINE三步法定量组、FINE七步法定量组,并进行组间CA比较,分析不同方法测量CA的一致性与相关性以及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和重复性。结果共采集64例胎儿187个容积数据,60例胎儿数据可纳入研究,其中57例正常CA,3例异常CA,158个容积数据可用于数据分析,成功率84.5%。因异常CA例数过少(3例),本研究仅统计分析57例正常范围的CA。FINE三步法或七步法自动定量CA与手动测量CA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FINE三步法或七步法自动定量CA与手动测量C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58,0.883),FINE三步法与手动测量CAS无相关性(rs=0.056,P=0.679),而FINE七步法与手动测量CAS呈正相关(rs=0.599,P<0.001),构建线性回归方程:Y=10.96+0.73X,RS2=0.431,P<0.001。FINE三步法与七步法自动定量CA两者无相关性(rs=0.158,P=0.241);手动测量CAS与手动测量C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差值(ΔCA)(4.5±3.8)°,两者呈正相关(rs=0.973,<0.001),构建线性回归方程:Y=-2.94+0.96X,RS2=0.950,P<0.001。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及重复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儿正常范围内CA,FINE七步法自动定量CA优于三步法,FINE七步法自动定量CA可以替代手动测量CAS;胎儿异常范围内CA,FINE七步法自动定量CA的可靠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胎儿 心轴 胎儿心脏智能导航技术 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