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静脉畸形(aterivenousmalformation,AVM)破裂出血的急症手术中,如何尽可能一次切除畸形的血管团而又不加重脑损伤,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起病急骤,许多患者手术前已处于昏迷或疝状态,来不及施行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术前病情判断、术中操作及疗效均有很大影响.为此,笔者将我院1995年3月-2002年9月收治的16例手术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病理检查证实为-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脑血管破裂出血 急症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bAVM)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与成年人相比,儿童bAVM更易发生破裂出血且致死致残率较高。因此,准确评估bAVM患儿的出血风险并合理选择干预措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儿童bAVM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以及多模式联合治疗。目前,bAVM患儿的治疗适应证和具体治疗方法选择均存在一定争议。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保守治疗 血管内手术 栓塞,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放射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65岁,主因右上肢麻木1周入院.在急诊行颈椎X线检查见颈椎退行性改变,头颅CT检查见左侧侧脑室前角处类圆形高密度影.……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Onyx栓塞治疗静脉畸形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静脉畸形Onyx栓塞治疗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64例患者中治愈156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98%,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静脉畸形的Onyx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近年来我们运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静脉畸形164例,效果满意,现将我院164例静脉畸形栓塞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Onyx栓塞治疗 术后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畸形病变区内动脉直接导入静脉,使动脉内压降低及静脉压增高。由于动脉压力降低,造成动脉灌注范围缩小,邻近区动脉血流向低压区,使病变周围正常组织供血减少,出现“盗血”现象。由于动静脉畸形病变部位的血管阻力低,血流量增加,出现高速血流,很可能使血管壁薄弱部分形成动脉瘤样扩张,是导致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一个原因。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多普勒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8年6月至2012年7月间我科收治的45例静脉畸形(cerebral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患者诊治结果分析,探讨对AVM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按SPETZLER-MARTIN分级法对45例AVM患者进行分级,并分析治疗结果。45例患者显微手术26例,其中显微手术后ONYX胶栓塞1例,显微手术后伽玛刀治疗2例;血管内ONXY胶栓塞4例,其中栓塞后显微手术1例;伽玛刀治疗1例;射波刀治疗14例。结果45例AVM患者按SPETZLER-MARTIN分级I级10例,II级14例,III级14例,IV级7例。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中术后术区出血死亡2例,其它原因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11.5%。20例术后DSA或MRI检查完全AVM消失,2例AVM残留经伽玛刀治疗后病灶消失,1例治疗后失随访。ONYX胶栓塞4例2例AVM消失,2例复发后经伽玛刀治疗后治愈。单纯伽玛刀治疗1例4年后AVM消失。射波刀治疗14例中8例消失,4例缩小,2例无变化仍在随访中。结论根据AVM的影像学特征和病人的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血管内ONYX胶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几种方法联合治疗,对绝大多数AVM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位于非功能区显微手术可以全切病灶。极少数(本组2例占全部病例4.44%)体积巨大、位于重要功能区、具有复杂的多支供血和引流的AVM,无法手术或介入治疗,射波刀作为一种新型的立体定向放射手段可供选择,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总结。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ONYX胶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治疗
  • 简介: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一种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所形成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发病率为0.01%~0.5%,多表现为内出血、癫痢发作等,常发生于青少年。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癫痫 栓塞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BRILIANCE64排螺旋CT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对图象进行后处理。结果通过CTA重建技术诊断静脉畸形16例。CTA后重建技术可以很好并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形状、数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诊断静脉畸形的方法,为DSA提供有力的补充。

  • 标签: 脑动静脉 畸形 后重建 CTA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畸形(ARM)出血的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出血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入院后行急诊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14例,侧脑室引流术4例,保守治疗3例。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2例(57.1%),中残6例(28.6%),重残3例(14.3%)。结论:出血后病情严重,特别是有疝形成者,应紧急清除血肿,术中如能了解供血及引流血管,也可将一并切除。当血肿较小或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合并急性脑积水,可采取保守治疗,待渡过急性期,行DSA检查后,决定处理措施。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伽玛刀治疗AVM的疗效。方法对伽玛刀治疗的427例AVM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研究治疗前后影像学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AVM症状好转为74.0%(316/427),缩小为73.1%(312/427)。结论伽玛刀治疗AVM疗效良好,伽玛刀适于治疗小型、深部AVM,是手术后、栓塞术后残留AVM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脑AVM 伽玛刀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深部静脉畸形(BAVM)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效果。方法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入院的70例深部BAVM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其中70例患者脑部畸形血管团属小型(直径〈3cm)31例,中型(直径3-6cm)36例,巨大型(直径〉6cm)3例;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11例,Ⅱ级12例,Ⅲ级23例,Ⅳ级16例,V级8例,对术中的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例患者深部畸形血管团术中均完整切除,27例复查MRI、8例复查DSA证实。1例Spetzler—MartinV级患者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均无复发及再次出血。8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3例重残,2例中残,3例生活能自理。10例癫痫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症状得到控制。余患者术后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深部BAVM血管构筑复杂,手术全切除最为彻底。高流量BAVM行术前栓塞及口服B受体阻滞剂,术中降低动脉压、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减少液体摄入及应用脱水疗法,可降低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正常灌注压突破
  • 简介:目的通过对静脉畸形(cAVM)微观形态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cAVM出血发生机制,探讨其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的结构学基础.方法应用HE及Masson特殊形态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观察15例cAVM的病理组织学及微观形态学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畸形血管管腔大小不一,管壁厚薄不均,畸形血管壁欠完整,管壁各层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断裂,平滑肌纤维不完整.透射电镜扫描显示栓塞的cAVM血管中,内皮细胞断裂,内膜下层部分缺如;在栓塞与未栓塞的病巢血管壁均显示胶原蛋白束紊乱排列,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欠完整,cAVM存在反复出血表现.AFM扫描结果显示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欠完整,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存在间断的"弹坑样"凹陷和"火山口样"改变.结论外科切除的cAVM微观组织形态学异常,存在反复出血表现,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破坏与血管壁各层结构排列紊乱可能是cAVM出血的原因,慢性反复出血后局部组织中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MASSON 三色特殊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静脉畸形患者的介入护理。方法配合医生针对对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静脉畸形患者的介入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焦虑,防止出血、维护患者安全以及预防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静脉畸形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8例静脉畸形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与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28例患者全部治愈,有效率为100%,治疗并发症少。结论对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对保证栓塞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