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饱和(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自动调节
  • 简介:摘要与经皮血饱和(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相比,组织饱和(cerebral regional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CrSO2)反映的是组织的混合饱和,其变化与新生儿生后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是一项无创的连续监测技术,且可提供组织血流变化及损伤的相关信息,在部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NIRS已作为一项常规监测手段。虽然现阶段的研究尚未明确提出NIRS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诊断意义,但研究发现检测CrSO2的变化并对异常值进行相应干预可减少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CrSO2与脑损伤的关系以及影响CrSO2的因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影响CrSO2变化的因素以及维持其稳定的临床干预措施。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早产儿 脑组织氧饱和度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饱和(RrSO2)和腹部局部饱和(A-rSO2)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连续选取2019年4-8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体外循环(CPB)下行房间隔缺损和/或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13个月,体质量4.5~10.0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应用近红外线分光仪的探头分别固定于患儿右肾体表定位处和肚脐下方1 cm,术中持续监测患儿RrSO2和A-rS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0),体外循环开始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后5 min(T2),体温最低时(T3),开放升主动脉后5 min(T4),停机后5 min(T5)的RrSO2、A-rSO2、平均动脉压(MAP)、鼻咽温等参数的变化。记录术中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等相关情况。记录围术期(术后)急性肾损伤(AKI)、胃肠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开始进食时间等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儿,患儿RrSO2和A-rSO2基础值分别为(70.00±7.50)%、(70.70±11.29)%。与T0比较,患儿RrSO2和A-rSO2在T1时下降,在T2、T3、T4时逐渐升高,在T5时恢复至T0水平。患儿RrSO2和A-rSO2在T0、T1、T2、T3、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儿A-rSO2与RrSO2呈正相关(r=0.806,P<0.01),RrSO2和A-rSO2均与MAP呈正相关(r=0.565、0.605,均P<0.05),与鼻咽温均呈负相关(r=-0.365、-0.331,均P<0.05)。其中,术后发生AKI患儿3例,AKI总体发生率10%(3/30例)。与T0比较,患儿RrSO2值在T1、T2、T3、T4时明显降低(P<0.05)。术后发生胃肠功能滞后患儿6例,胃肠功能滞后总体发生率20%(6/30例)。胃肠功能滞后患儿A-rSO2值在T0~T5明显低于未发生胃功能滞后患儿(P<0.05)。结论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监测手段,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在婴幼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围术期肾功能和肠道功能的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肾氧饱和度 腹部局部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婴幼儿
  • 简介: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组织饱和(regionalcerebraloxygensaturation,rSO2)的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围生期轻度窒息新生儿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14例,健康对照新生儿28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2.3、5、7天行rSO2监测,同时测定经皮脉搏饱和(pulseoxygensaturation,SpO2),并对3组新生儿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轻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点rSO2、Sp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3天rSO2与健康对照组、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rS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rSO2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SpO2各时点监测值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第5、7天的rSO2明显下降;SpO2不能反映rSO2的变化;对窒息复苏后新生儿严密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疗、减少身体的耗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围生期 窒息 脑组织氧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对患者机体组织饱和产生的影响,分析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62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进行资料登记后,研究人员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根据患者在麻醉期间是否出现低血压,将其分为对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对照组内的患者未见低血压症状,而实验组内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低血压,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的饱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进行对比以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的脉搏饱和以及饱和,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后,低血压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一疾病的发生会影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饱和,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手术期间,血饱和监控能够为麻醉医师提供患者的准确评估,满足患者的手术治疗需求。

  • 标签: 麻醉诱导 低血压。机体组织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在新生儿脑损伤发生过程中,饱和的改变先于脑电图、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改变,饱和监测是早期预测指标。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具有无创、持续、床旁监测、安全可行的特点,是饱和监测的重要工具。采用NIRS可测定新生儿血流容积、血流流量的正常值,可用于胎儿-新生儿过渡期不良分娩和复苏效果的监测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以及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等,值得在新生儿临床应用。

  • 标签: 婴儿,新生 近红外光谱 脑氧饱和度 脑损伤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饱和(rScO2)对脓毒症相关性病(SA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期间每日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的评价结果分为SAE组和非SAE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入ICU 1、2、3、5、7 d的rScO2,以及预后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ICU住院期间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结果94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59.6%(56/94),平均年龄(50.1±15.1)岁;SAE发生率为31.9%(30/94)。SAE组患者入ICU 3 d内的rScO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AE组(1 d:0.601±0.107比0.675±0.069,2 d:0.592±0.090比0.642±0.129,3 d:0.662±0.109比0.683±0.091,均P<0.05);但SAE组与非SAE组入ICU 5 d和7 d rScO2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5 d:0.636±0.065比0.662±0.080,7 d:0.662±0.088比0.690±0.077,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 d 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最大〔1 d:ROC曲线下面积(AUC)=0.77,95%可信区间(95%CI)为0.65~0.89,P<0.01;2 d:AUC=0.60,95%CI为0.48~0.72,P>0.05;3 d:AUC=0.55,95%CI为0.41~0.68,P>0.05〕;以1 d rScO2=0.640作为诊断阈值,敏感为73.4%,特异为80.0%。SAE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非SAE组显著延长〔ICU住院时间(d):13.6±7.1比9.0±4.3,总住院时间(d):20.1±8.0比15.8±6.1,均P<0.05〕;但两组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SAE发生率较高,可通过监测rScO2的方式预测SAE的发生。入ICU 1 d rScO2水平与SAE的发生紧密相关,或许可成为脓毒症复苏目标以指导治疗,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意识模糊评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饱和对断肢再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断肢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心电监护仪了解患者的血饱和,探讨血饱和对断肢再植的影响。结果通过观察记录,在血饱和呈现下降趋势的时候,及时发现动脉危象1例;血饱和在80%以下的时候及时发现静脉危象2例。通过及时的手术治疗,挽救了患者的断肢。结论通过对患者血饱和的探查,了解患者的断肢病情,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氧饱和度 断肢再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组织饱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组),30例配方奶喂养(配方奶喂养组)。用近红外组织参数无损检测仪(NIRS)分别检测受试患儿喂奶前、喂奶时、喂奶后的组织饱和指数(cTOI)、肠道组织饱和指数(sTOI)、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cTHI)、肠道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sTHI)。结果母乳喂养组中,cTOI在喂养时升高至(63.42±2.55)%,较喂养前(61.13±2.8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5),喂养后降为(62.19±2.44)%,与喂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时和喂养后cTOI分别为(61.70±2.25)%,(61.74±2.15)%和(61.12±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中,cTHI在喂养时显著升高至(1.31±0.37) mmol/(L·min),较喂养前(1.04±0.35) mmol/(L·mi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喂养后升高至(1.36±0.39) mmol/(L·min),与喂养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时和喂养后cTHI分别为(1.28±0.33) mmol/(L·min),(1.29±0.39) mmol/(L·min)和(1.33±0.42) mmol/(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中sTOI和sTHI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中sTOI和sT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以使cTOI升高,其原因可能是母乳更好地激活新生儿大脑自动调节机制,使其血流灌注、供增加,对新生儿的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母乳 配方奶 组织血氧饱和度 组织血红蛋白浓度 近红外光谱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饱和(rScO2)监测在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脑保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共55例的临床资料,A组34例,B组21例,A组患者术中监测rScO2,B组不监测rScO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T1(切除瘤体前)、T2(切除瘤体中)、T3(切除瘤体后)、T4(关气腹前5 min)时刻,中心静脉压(CVP),A组患者的rScO2。检测并记录T1~T4即刻的血气PaCO2、PaO2、PH、Hb、血乳酸浓度(Lac)、血糖等数据。分别于术前1 d与术后7 d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入室即刻与术后3 d检测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结果两组患者CVP与T1、2、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cO2与T1、4时刻比较,T2时刻明显升高,与T1、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与T1、2、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4组间及组内PaCO2、PaO2、pH、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 d S-100β蛋白浓度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100β蛋白与入室即刻比较,术后3 d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MoCA评分与术前1 d比较,术后7 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监测rScO2并及时处理供/需失衡,具有保护、降低POCD发生率的作用。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脑氧饱和度 脑保护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联合局部饱和(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前后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病房收治的37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小骨窗内血肿清除术,采用ICP监测及近红外光谱技术(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NIRS)监测手术前后颅内压及rScO2浓度,对手术前后颅内压及rScO2的变化进行分析。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规定GOS评分>3分者为预后良好,归入预后良好组(21例),≤3分者为预后较差归入预后较差组(1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15.80±6.70) mmHg]较术前[(20.40±5.80) mm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6,P=0.002);术后rScO2[(62.31±3.85)%]较术前[(59.73±3.13)%]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1,P=0.002)。术后预后良好组患者颅内压[(6.53±2.21) mmHg]较预后不良组[(4.24±2.30) mmHg]下降更明显,两组rScO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预后良好组术后其rScO2提高程度(3.99±2.34)%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32±2.25)%,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0、2.176;P=0.004、0.036)。结论小骨窗内血肿清除术能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提高rScO2,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2的变化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潜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局部饱和(rSO2)监测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EA术治疗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均在EEG联合rSO2监测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EG联合rSO2监测CEA术中患者灌注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中颈动脉阻断后,42例患者中EEG及rSO2监测正常24例,EEG监测仅出现异常2例,rSO2监测仅出现异常3例,EEG及rSO2联合监测出现异常13例。EEG和(或)rSO2监测出现异常的18例患者中,17例予升高血压后恢复,1例使用转流管后恢复。单独EEG和单独rSO2监测显示灌注异常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45,P=0.000);2种方法联合监测、单独EEG、单独rSO2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5.7%、38.1%。出院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新的脑部缺血灶和临床症状。结论EEG、rSO2监测CEA术中脑灌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监测的不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电图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灌注
  • 简介: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约为30%,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目前诊断AKI的主要指标是血清肌酐(Scr)和尿量,通常在不可逆损伤发生的12~48 h发生变化,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因此,需要寻找肾脏早期灌注不足的指标,能够早期进行干预,预防和减轻肾损伤的发生。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作为一种无创、连续、实时的监测手段,可作为传统生化标志物的补充,提供肾脏早期缺氧缺血的证据,有助于预防或降低AKI。现拟对新生儿肾饱和监测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危重新生儿肾功能保护提供临床参考,以减少临床AKI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婴儿,新生 近红外光谱技术 肾氧饱和度 肾损伤
  • 简介:摘要低氧血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血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血饱和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血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血饱和。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血饱和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血饱和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探讨肌饱和与全身耐力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名排球运动员,6名手球运动员,3名橄榄球运动员,8名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首先测量出受试者的肌饱和100%值和0%值,然后进行运动有氧能力测试,运动中通过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和组织无线监测系统实时连续监测呼气成份和股外侧肌饱和的变化。采集有氧代谢能力的相关参数及肌饱和的相关参数,然后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递增跑过程中,随着速度的递增,受试者股外侧肌饱和逐渐下降并达到一个最低值,之后不在随着速度的增加而下降。阻断血流蹲起过程中肌饱和最低值显著低于递增跑过程中肌饱和最低值。受试者的肌饱和0%值(0%rSO2)、肌饱和100%值与0%值的差值(100%rSO2-0%rSO2)以及变化率(100%rSO2-0%rSO2)/100%rSO2与有氧代谢能力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肌饱和0%值显著低于递增跑至力竭过程中肌饱和最低值,进一步说明采用阻断血流并运动的方式得到的肌饱和0%值更接近理论上的最低值;肌饱和0%值越小,其有氧代谢能力越好,肌饱和可以用来反映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肌肉耐力的好与差。

  • 标签: 肌氧饱和度 全身耐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护理干预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血饱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为对照组,4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包括:1)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湿化、引流、清洁、疗等;2)体位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1次;3)心理护理:支持和鼓励,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观察患者入院时、治疗3天后和出院时的血饱和(SpO2),并记录其差异。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饱和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饱和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血饱和,特别是在治疗3天后和出院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AECOPD患者的治疗中,合理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AECOPD 护理干预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组织饱和变化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28例,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PND将患者分为PND组(n=34)和非PND组(n=94)。采用组织饱和仪监测双侧前脑组织饱和(SctO2)、前臂肱桡肌和股四头肌的肌肉组织饱和(SmtO2)。术前及术后3 d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若患者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即被认为发生了PND。观察指标为PND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PND发生率为26.6%(34/128)。2组患者在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新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栓塞、急性肾功能不全、败血症、深静脉血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N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6.0,8.5)d,较非PND组的6.0(5.0,8.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4,P=0.017)。上肢SmtO2最低值(OR=0.988,95%CI:0.954~1.024,P=0.519)、降幅(OR=1.010,95%CI:0.979~1.042,P=0.514)和下肢SmtO2最低值(OR=0.996,95%CI:0.961~1.032,P=0.832)、降幅(OR=0.997,95%CI:0.971~1.025,P=0.851)均与PND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OR=2.617,95%CI:1.112~6.157,P=0.029)和单肺通气期间SctO2最低值(OR=0.931,95%CI:0.880~0.986,P=0.014)是发生PND的危险因素。结论SctO2降低是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发生PND的危险因素之一,而SmtO2变化与PND无相关性。

  • 标签: 老年人 单肺通气 氧饱和度 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