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联合爱宝疗治疗生殖道解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有不良妊娠史的连续2次和/或2次以上的生殖道解原体感染患者43例,采用口服盐酸米诺环联合爱宝疗浓缩液宫颈局部上药治疗,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的第10天和35天进行宫颈拭子解原体培养,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10天病原体转阴率为92.7%;35天病原体转阴率为90.2%。结论:盐酸米诺环联合爱宝疗治疗难治性解原体生殖道感染疗效较好,本结果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盐酸米诺环素 爱宝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链佐菌素(STZ)静脉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的类型及发病特点。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STZ60mg/kg,观察注射后5~40d大鼠体重、空腹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水平和胰岛敏感指数。结果注射STZ5~40d内,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糖耐量显著减低(P<0.001),糖化血红蛋白含量(33.93±10.32A/10g)较正常组(24.37±7.62A/10g)显著升高(P<0.05),血清胰岛水平(11.63±3.49μIU/ml)较正常组(9.95±2.99μIU/ml)显著升高(P<0.05),胰岛敏感指数(0.006±0.003)较正常组(0.022±0.005)显著降低(P<0.001)。结论STZ60mg/kg静脉注射的方法,可致大鼠血糖在40d内稳定在较高水平,且糖耐量异常,胰岛抵抗。该方法造模所需时间短、血糖稳定、持续时间长、不易自行缓解,可用于评价胰岛增敏剂及其他某些抗糖尿病药物对机体胰岛抵抗性的改善作用的实验观察。

  • 标签: 链脲佐菌素(STZ) 静脉注射 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原花青 (PC)对氨基 (SEM)致小鼠免疫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50只 SPF级成年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 5组:溶剂对照组、 SEM染毒组、 SEM染毒 +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溶剂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上午 SEM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均灌胃同剂量( 56.25 mg/kg.bw) SEM溶液;下午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分别按 25、 50、 100mg/kg.bw剂量灌胃 PC溶液,每天 1次,实验时间均为连续 8周。末次染毒 24h后,麻醉取血后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胸腺、脾脏计算其脏器系数,测定各组小鼠的吞噬率、吞噬指数、 PFC、 SI和 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 SEM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胸腺、脾脏脏器系数均有升高( P<0.05);经不同剂量 PC分别保护后小鼠的吞噬率、吞噬指数、 PFC、 SI和 NK细胞活性均较 SEM染毒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随 PC剂量的增加呈剂量 -效应关系,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原花青对氨基染毒小鼠致免疫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效果,其中以高剂量原花青致其免疫损伤的修复效果更明显。

  • 标签: 原花青素 氨基脲 小鼠 免疫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联合羟基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入选的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干扰联合羟基治疗)和对照组(羟基治疗)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BC、Hb的变化情况以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RBC,Hb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P<0.05)。结论干扰联合羟基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干扰联合羟基与单用干扰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治疗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治疗的71例PT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36)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α2a+羟基片治疗;对照组(n=35)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α2a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33%)与对照组(8.57%)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干扰治疗相比,联合羟基治疗PT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干扰素 羟基脲
  • 简介:摘要解原体(UU)属于机会致病微生物,广泛定植于育龄期女性生殖道,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新生儿UU感染后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脑膜炎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因此,了解UU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及与UU感染相关的新生儿疾病,重视UU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对避免新生儿期UU感染的严重后果和改善远期不良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新生儿疾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简介: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简称UU)主要寄生在人体泌尿生殖道中,可引起男性和女性不育,目前国内外对UU与不育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临床治疗UU感染问题报道甚少,UU无细胞壁,对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抗生敏感,本文就感染UU的不育夫妇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治疗对象:UU培养为阳性的不育症病人313例,其中女性150例,随机分三组;男性163例,随机分四组。1.2药物选择:分别选用美满霉素、土霉素、吡哌酸、氟哌酸。

  • 标签: 溶脲脲原体 美满霉素 治疗体会 转阴率 女性不育 科研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解原体(UU)感染与不孕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愿意接受检测的不孕患者65例、同期因早孕行人工流产者随机抽取58例作对照进行解原体(UU)检测。结果不孕组65例中UU阳性者32例,占49.23﹪,对照组58例中UU阳性者9例,占15.5﹪。结论不孕组UU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盆腔粘连、反复自然流产和不孕与生殖道解尿原体(UU)感染有关。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不孕 盆腔炎 异位妊娠 复发性流产
  • 简介:虽然培养法是Uu检测的,邹先彪[12]用夹心法检测Uu抗原并与传统的培养法相比较,实时PCR技术对于Uu的定量检测和简单分群的发展

  • 标签: 原体诊断 技术研究进展 脲原体
  • 简介:目的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疑似非淋球菌尿道炎泌尿生殖道标本130份,分析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耐药状况,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提高疗效。方法对130份标本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比色法)(MycoplasmaIST2)进行支原体的检测、计数及药敏试验。结果在130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共59份,检出率为45.4%。解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uu联合Mh的阳性率分别为42.3%(55份)、1.5%(2份)和1.4%(2份)。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多西环(100)、四环索(98.2%)、交沙霉素(89.1%)、克拉霉素(87.3%)等。耐药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3.4%),其次是氧氟沙星(47.3%)。结论在支原体导致的非淋球菌尿道炎中,主要由uu引起(93.2%,s5/S9);临床治疗推荐使用多西环、四环、交沙霉素、克拉霉素。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支原体(UU)对7种抗生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体外药物敏感性,对培养阳性的15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UU对7种抗生的敏感性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交沙霉素(96.67%)、强力霉素(90.67%)、美满霉素(88.67%)、司巴沙星(58.67%)、罗红霉素(39.33%)、氧氟沙星(18.00%)和阿奇霉素(8.00%).UU耐药率最高的为氧氟沙星(31.33%),其次为司巴沙星(18.67%)和罗红霉素(18.00%).结论:UU存在多重耐药,对UU进行药敏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止耐药株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测定 解脲支原体 药物敏感性 抗生素 UU 非淋菌性尿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解原体(Uu)自配培养基与浪峰分离鉴定培养基的符合率,以寻找适应Uu扩增所需廉价高效培养基。方法用甘油冰冻保存菌株,临床标本同时接种自配培养基和浪峰液体培养基,观察并记录解原体生长的时间、培养基颜色变化的程度及阳性率,然后将三种液体培养基培养阳性标本接种血平板,鉴定以判断杂菌生长情况。结果自配培养基加HEPES、自配培养基无加HEPES和浪峰培养基对甘油冰冻保存菌株的复苏率为98.2%、98.2%、98.2%.对临床标本的分离率为35%、35%、40%。自配培养基与浪峰培养基阳性率(P>0.05)、生长速度(P>0.05)、抑制杂菌能力(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配培养基同浪峰培养基相比在分离阳性率、生长速度和抑制杂菌能力方面达到了浪峰培养基同等效果。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格列美、二甲双胍及胰岛对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48周体重及胰岛剂量的变化。方法将68例应用二甲双胍加胰岛血糖控制不良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原方案组(胰岛组)和加用格列美组(格列美组)。胰岛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加用胰岛剂量至血糖达标或出现低血糖事件;格列美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格列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和格列美的剂量。比较治疗48周前后两组体重、腰臀比、胰岛素日剂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的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格列美组体重、腰臀比无明显变化,胰岛组体重和腰臀比有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胰岛素日剂量格列美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胰岛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前后比较HbA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两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格列美组P<0.Ol,胰岛组P<0.05)。结论格列美联合二甲双胍、胰岛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可明显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胰岛用量。

  • 标签: 格列美脲 糖尿病 胰岛素 肥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甘精胰岛联合格列美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共计280例,随机分组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应用格列美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基本用药基础上,联合诺和灵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甘精胰岛进行治疗。结果应用格列美联合甘精胰岛治疗的患者,血糖指标和胰岛功能都更优,患者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联合甘精胰岛,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的治疗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格列美脲 联合治疗 甘精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格列美、胰岛联用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54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2组,各27例。一组单用胰岛,为单用组;另一组联用格列美、胰岛,为联用组。通过甲状腺激素、血糖以及疗效三项指标来评估、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甲状腺激素、血糖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甲状腺激素、血糖以及疗效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胰岛联用治疗甲亢合并糖尿病,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甲亢 糖尿病 胰岛素 格列美脲
  • 简介:30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分别单独应用胰岛(16例)和联合应用格列美(14例)进行血糖控制。结果:治疗3月后,两种治疗方法在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应用胰岛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比联合应用胰岛和格列美组短(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每日胰岛剂量和体重的增加以及HOMA-IR指数均低于胰岛组(P〈0.01或P〈0.05)。结论:对于门诊初诊的T2DM患者,联合应用胰岛和格列美治疗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初诊2型糖尿病(T2DM) 胰岛素 格列美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胰岛联合格列美治疗和单用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所需胰岛剂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1~6月40例无胰岛治疗史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停用原口服降糖药,给予格列美3mg/d基础上,加预混胰岛70/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对照组20例,停用原口服降糖药,予以预混胰岛70/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疗程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用量较对照组节省30%。结论提示格列美与胰岛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胰岛疗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联合 格列美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