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滑脱症应用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1年4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8例,征求患者同意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选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选择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另外为了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于围手术期做好一系列的护理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2.3%(36/39),对照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7.2%(34/39),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显著,同时具有安全性高、预后快优点,临床意义重要。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椎镜(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重点探讨治疗复杂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采用脊柱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共132个椎间盘。所有手术均采用德国标准椎镜侧后方经皮穿刺路径方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改良Macnad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8.7±1.2)分,术后3d为(3.5±1.4)分,末次随访(1.5±1.1)分;术前、术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d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52例,良4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90.2%。患者对疼痛缓解满意率为95.2%。结论TESSYS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能好、手术效果优良等优点。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 椎间孔镜 椎间盘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2月60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侧路椎镜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100min,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标准,优38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3%。结论经皮椎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镜技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30例,实施侧后路经皮椎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手术,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疗效;疗效按照术前及术后疼痛感觉类比评分VAS和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4±0.65,术后1天VAS评分为0.80±0.87,术后3天为1.30±0.95,术后1周为0.85±0.9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都在0~2范围;(P<0.01)。结论经皮椎镜下髓核摘除、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效果可靠。

  • 标签: 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 微创手术 kambin 三角
  • 简介:目的研究经椎入路椎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椎入路椎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共融合29个椎间隙。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出血量约450mL。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随访16—30个月。1年后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3例术后0.5年仍遗留轻度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失,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经椎入路椎融合术并单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 关节不稳定性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并趋向于年轻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内镜系统如腹腔镜和关节镜作为外科疾病治疗手段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脊柱内镜技术和微创手术逐步发展,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现实并逐渐成熟。Kambin等提出首先提出可经椎部位的安全三角区域置入内镜行腰椎间盘切除和神经减压手术。1997年,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椎间孔 脊柱退变性疾病 内镜技术 现代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内外口神经阻滞联合舒筋散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腰椎内外口进行神经阻滞,局部外敷中药舒筋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结果125例患者经三周治疗后,治愈66例,占52.8%;显效37例,占29.6%;好转18例,占14.4%;无效4例,占3.2%。总有效率96.8%。结论腰椎内外口神经阻滞联合舒筋散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神经阻滞 中药外敷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椎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优良率达到95%。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片34例显示椎体骨性融合,1例失败。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Cage椎体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内固定 Cage 植骨融合 后路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x线斜位片显示颈椎的效果和在诊断颈椎病时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08月-2012年08月期经我院检查诊断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4例分别做了颈椎x线斜位片和颈椎CT检查,分析比较其斜位x线摄片和CT扫描的相关资料。结果颈椎x线斜位片检查可以清楚显示颈椎大小的有102例,比例为98.1%,可以清楚显示颈椎形态的有101例,比例为97.1%;而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出颈椎大小的有92例,比例为88.5%;可以清楚显示颈椎形态的有89例,比例为85.6%。斜位x线平片显示的的颈椎大小和形态的情况都优于CT检查扫描所得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位X线片可以清楚的显示出颈椎的大小和形态,是在诊断颈椎病时首选的检查方法,为颈椎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在临床诊断颈椎病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斜位x线片 颈椎间孔 放射解剖学
  • 简介:目的:讨论椎弓根螺钉结合椎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2例,进行椎弓根螺钉结合椎植骨融合治疗,随访3-6个月后,借助Nakai评分判断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完全复位48例,4例滑脱症状明显改善。随访及x线表明,患者疼痛感觉明显消失或缓解。内固定无松动,复位无丢失;椎融合骨性愈合。疗效为优29例、良19例、可4例,优良率为92.31%。结论:椎弓根螺钉结合椎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有效存进患者复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

  • 标签: 椎弓跟螺钉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L”形有限椎间隙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有限的“UL”形椎板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01例,平均年龄53.7岁,平均病程6.8年。结果101例获得平均6.8年随访按Naika标准评定,优49例,良4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1.1%(92/101),有91.1%的病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若手术适应症掌握严格,本术式在减压过程中既减压彻底,又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是一个可靠的方法,加上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椎板间开窗法 椎管减压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单纯椎融合器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患者病例9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腰椎间盘突出椎管探查减压髓核摘除术和腰椎间盘突出椎管探查减压髓核摘除+椎融合器术(单纯椎融合术)对患者展开治疗,而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术后3个月随访得知,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远期随访发现,观察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单纯椎融合器对腰椎键盘突出症展开临床治疗,远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单纯椎间融合器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远期优良率
  • 简介:目的:研究腰椎间盘MRI信号与腰椎节段不稳定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7例患者,依据椎间隙x线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腰椎节段失稳组(A组)与节段稳定组(B组)。测定椎间盘MRI信号强度,依据信号强度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比较两组MRI信号差异,分析节段不稳定与椎间盘信号改变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腰椎节段不稳定患者MRI信号为0.54±0.033,腰椎节段稳定患者MRI信号为0.40±0.027,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MRI信号强度分布行差异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节段不稳定患者MRI信号强度较节段稳定患者更低。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尚无证据表明腰椎间盘MRI信号改变与腰椎间盘节段不稳定存在等级关联性。

  • 标签: MRI 信号改变 腰椎 节段间不稳定
  • 简介:目的探讨棘突融合装置联合椎体融合时对下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健康成年男性L4-5节段CT扫描图像的基础上,利用软件Simpleware4.2、GeomagicStudi010.0及Abaqusl0.0建立L4-5有限元模型(INTACT)。验证模型有效性后建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融合(UPS)、双侧椎弓根螺钉/钛棒固定联合椎融合(BPS)和棘突融合装置固定联合椎融合(ISF)三种手术模型。对各模型实加500N预载荷的同时以2N.m为间隔,自2N.m开始逐级累加至最大10N.m,观测其应力分布、相邻节段的角位移。结果各工况下三种手术组的角位移(ROM)均较INTACT组明显减小,减小的程度BPS最高,而ISF除右侧弯方向上均高于UPS;三种手术组范氏应力云图显示,BPS组与ISF组相似,UPS组存在较高的应力集中,范式应力峰值无论在椎融合器还是在内固定器械上由大到小依次均为:UPS〉ISF〉BPS。结论ISF联合椎融合能够为下腰椎脊柱重建提供适度且足够的稳定性,因而可以为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内固定选择。

  • 标签: 下腰椎 棘突间融合装置 椎弓根螺钉 稳定性 有限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肌沟注射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腰肌沟注射。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腰肌沟注射结合牵引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腰肌间沟注射 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非融合固定手术的护理,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精心护理,行腰椎后路棘突Wallis系统内固定术加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好于术前,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全程精心针对性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融合技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