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腰背肌纤维引发腰背板滞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80名腰背肌纤维引发腰背板滞疼痛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实验组)与药物治疗(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计数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计量资料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组间差异具有较为显著(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在腰背肌纤维引发腰背板滞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值得肯定。

  • 标签: 针灸推拿资料 腰背肌纤维炎 腰背板滞疼痛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推拿对腰背肌纤维引发腰背板滞疼痛的影响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132例腰背肌纤维引发腰背板滞疼痛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推拿疗法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对照组的安全率为86.4%,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7.0%,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腰背肌纤维引发腰背板滞疼痛中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改善了疼痛状态,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腰背肌纤维炎 腰背板滞疼痛 针灸 推拿 影响性
  • 简介:摘要肌纤维空泡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骨骼肌病理改变,作为一个病理学术语,可以出现在多种罕见病中,其形成大多与糖、脂肪、蛋白和细胞器自噬有关,少部分形成于糖、脂肪贮积或肌质网腔空泡化。任何肌纤维空泡都可以破坏肌纤维的内部结构,形成各种疾病骨骼肌病理改变的一部分。文中介绍伴随肌纤维空泡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重点阐述肌纤维空泡改变在诊断中的价值,要理解这些病理改变还需熟悉其产生的机制。

  • 标签: 空泡 肌病 自噬 病理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声门下肌纤维母细胞瘤。例1为妊娠14周女性,31岁,因“声音嘶哑3周余”就诊。术前电子喉镜示声门下占位,声带外展时可见巨大的红色结节状新生物,表面欠光滑,阻塞管腔约 80%,双侧声带活动可,不能完全闭合。MR提示右侧声门下一大小1.3 cm×1.1 cm×1.5 cm团块,病变累及前连合,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喉腔狭窄。术后病理诊断为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出院至今复查未见肿物复发。例2患者男,48 岁,主因“间断声音嘶哑 2 个月余”就诊,电子喉镜示右侧声带下表面见一圆形淡红色肿物,表面尚光滑,双侧声带活动正常,闭合好。术后病理证实为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4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以“左侧腰部间断性疼痛2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双侧肾区无隆起,未触及双肾及异常包块,左侧肾区压痛、叩击痛阳性。检验:血尿常规正常,肾功能:肌酐147.6μmol/L,尿素氮7.44mmol/L,尿酸615μmol/L。

  • 标签: 异常包块 左侧输尿管 肾区压痛 肌酐 左侧腰 肾功能损害
  • 简介:摘要26岁女性患者,因"左耳肿痛4个月余"于2018年11月4日来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收入院治疗。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肿痛,经头孢类药物治疗疼痛好转,左耳肿胀进行性加重。入院检查见左侧耳廓背面无痛性包块,约1.0 cm×0.5 cm,质稍硬。颞骨薄层CT提示,左侧耳廓上方结节,无周围组织侵犯表现。术前考虑耳廓良性病变,于11月5日局麻下行耳廓肿物切除术。病理结果回报: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随访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尿频、尿痛10d伴血尿5d入院,否认腰部外伤史。查体:膀胱区稍隆起,轻压痛,叩诊呈浊音。B超提示:膀胱底可见5cm×5cm异常回声。CT扫描提示:膀胱内血凝块、膀胱底前壁5cm×5cm软组织影。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镜检、膀胱肿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镜下见膀胱内有大量血凝块,约1000mL,吸尽血凝块,见膀胱底、顶交界处有一直径约5cm左右新生物,表面黏膜充血水肿,局部溃烂出血,

  • 标签: 膀胱 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多数研究认为其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最常发生于肺部,其次为腹腔、腹膜后及盆腔,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5岁8个月的男性额叶IMT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来自间叶组织的肿瘤,多数研究认为其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最常发生于肺部,其次为腹腔、腹膜后及盆腔,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5岁8个月的男性额叶IMT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经手术证实的10例腹部IMT,术前均经CT检查,对照术后结果总结分析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密度以及CT增强表现。结果发生于肝脏2例,腹腔3例,脾脏、十二指肠降部上段、胃窦部、胆囊、膀胱各1例。CT表现为囊性肿块2例,囊实混合型3例,实性肿块5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实混合型其内见不规则样、片状、花环状、分隔样强化,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结论CT扫描能够对腹部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纤维母细胞瘤(IMT)为含有肌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性梭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的实体肿瘤,肺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生在阑尾的报道少见。现报道1例阑尾IMT的诊疗情况并文献复习,以此提高对IMT疾病的认识,同时为恶性IMT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阑尾 实体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特殊表型的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会诊病例2例,分别发生于膀胱及脐尿管, 男性和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19岁和25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伴或不伴肉眼血尿。结果组织学观察,肿瘤表现为平滑肌瘤样或筋膜炎样病变,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或呈松散波浪束状或无序排列,细胞界限不清,具有黏液水肿样基质,间质可见红细胞外渗,少量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低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CAM5.2、细胞角蛋白(CK)8/18、CK18、CK19弥漫阳性,高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均阴性,肌源性和其他标志物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30%~35%。随访47~48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具有特殊免疫表型的肌纤维母细胞瘤极为罕见,应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11岁女性患儿,因左眼溢泪 2 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双泪囊肿瘤”。鼻内镜检查见双侧鼻腔黏膜充血,左侧泪囊处可见膨隆,泪囊处黏膜光滑;鼻窦CT示双侧泪囊占位,有骨质破坏,累及下鼻甲,占位结构界限不清。完善术前准备后,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见左侧下鼻甲外侧壁有肿瘤浸润,结构不清,质地较硬,行左侧鼻腔外侧壁、泪囊肿瘤切除术。病理回报为肌纤维母细胞瘤。建议患儿同时行右侧泪囊肿瘤切除术,患者家属未采纳。患儿术后12 d出院,出院时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间叶组织肿瘤,好发于全身各部位,但输尿管少见。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本文报告1例输尿管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全麻下接受输尿管节段性切除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疗效良好。

  • 标签: 输尿管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输尿管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IMT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CK、SMA、结蛋白、CD31、CD34、S-100和ACK检测。结果8例IMT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18—60岁,肿块位于肺1例、肝1例、会阴3例、大脑2例、股骨颈1例。肿瘤无包膜、质中较嫩,主要为性细胞背景,由梭形瘤细胞组成,排列紊乱,部分呈编织席纹状,瘤细胞胶质丰富,嗜酸性,核质中呈卵圆形,可见小核仁。其中4例出现坏死和出血。肿瘤细胞Vimentin和SMA均(+),3例CK(+),而CD31、CD34、S-100和ACK均(-)。结论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由梭形细胞和炎症细胞组成的肿瘤,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肉瘤鉴别。

  • 标签: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 简介: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主要发生于软组织和内脏的少见间叶性肿瘤。临床和影像学易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根据WHO肿瘤分类(2002年),IMT为中间性偶有转移型肿瘤。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复杂,诊断较为困难且病例少见。发生于乳腺的IMT更为罕见。以下通过对一例乳腺IMT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临床症状的分析,增加对该肿瘤的认知。

  • 标签: 乳腺肿瘤 肌组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