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改良式薅技术及其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初步应用。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自2018年3月起开始实施"薅除式",在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隧道口感染的事件后,我们改良了手术方式:即成功后,在隧道口行小切口,适当修剪皮肤并缝合,使隧道口闭合。结果截至2020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合计对15例患者实施改良式薅,随访期间(0~25个月),无继发感染、腹腔渗液。结论对于符合薅指征患者,改良式薅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可降低继发感染及腹腔渗液等风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 改良式薅管 导管相关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膜透析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的术前、中、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82例腹透置患者1个月的护理观察,75例患者成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占91.46%。结论腹膜透析导管置入位置的正确及术后出口处的良好护理,是维持腹透永久性的关键,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加强腹膜透析术后的管理,可避免透析液引流不畅及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置管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較高位腹膜透析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该院需行腹膜透析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高位腹膜透析组采用高位腹膜透析治疗,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组采用低位-直模拟鹅颈隧道成型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漂率、堵率情况。结果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组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高位腹膜透析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中出血量(187.21±1.32)mL较高位腹膜透析中出血量(247.21±1.32)mL降低(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组手术时间(107.21±1.32)min较高位腹膜透析组手术时间(127.21±1.32)min降低(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组术后两周漂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组降低(0.00%<20.00%)(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组术后6个月漂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组降低(4.00%<24.00%)(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组患者术后6个月堵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组降低(4.00%<24.00%)(P<0.05)。结论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比高位腹膜透析更能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术后漂率、堵率,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 标签: 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肾内科病房选择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因体型较胖,自我管理较差,引起漂,改为血透,其余患者顺利置透析效果良好。1例患者出院后在家腹透,出现腹膜炎,应用抗生素后治愈。结论通过医务人员的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护士对腹透患者的宣教,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尿毒症 腹膜透析置管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不仅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也获得了患者的认可与满意,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膜透析置管术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导管移位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73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腹膜透析术后4周内导管移位发生情况,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切口位置、便秘发生情况、体质量指数、导管类型,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检验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的影响因素。结果腹膜透析术后4周内,173例患者中14例发生导管移位,发生率为8.09%;发生、未发生导管移位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口位置、便秘发生情况、导管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脐部右侧切口、便秘、置入曲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的影响因素(均OR>1,P<0.05)。结论脐部右侧切口、便秘、置入曲会提升腹膜透析患者术后发生导管移位的风险,临床应据此实施合理的干预,以降低患者术后导管移位发生率。

  • 标签: 腹膜透析置管术 导管移位 腹部切口 便秘 曲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份至2012年8月份收治的16例肝病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接受腹膜透析。观察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腹膜透析良好放置,平均手术用时为48分钟。在精心护理下,无一例出现显著并发症,术后十天内患者全部出院,收到了积极的预后效果。结论针对肝病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在进行腹膜透析时,提供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病合并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置管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腹膜透析患者在术前开展心理护理影响的探究。方法:本次研究工作的开展,将2020-2021年间医院收治的88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常规护理主要应用在对照组的护理中,观察组中使用术前心理护理,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展开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并发症概率的调查等。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指标要高于观察组,P

  • 标签: 腹膜透析置管术 心理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典型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加悬吊的安全性、疗效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病房收治的1例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由于血管条件枯竭、导管相关性感染、脑梗死后遗症行动不便等多种原因,在经过8年的血液透析治疗后转为腹膜透析,在腹腔镜下行腹膜透析加悬吊,术后48小时即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在1年的随访中,患者腹膜透析超滤情况良好,无飘腹膜炎等并发症出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创伤小、术后恢复好,联合腹膜透析悬吊可有效防止行动不便的腹膜透析患者出现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展腹膜透析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术前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160例行腹膜透析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法分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为实验组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腹膜透析并发症率。结果 实验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腹膜透析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腹膜透析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腹膜透析置管术 术前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术后初期非肝素化对透析通畅的影响.方法:在13例病人植术后初期,使用非肝素化透析液,采用传统的方法检测导管是否通畅.结果:13例病人的导管全部通畅.结论:腹膜透析术后初期非肝素化是可行的.

  • 标签: 腹膜透析 非肝素化 透析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导丝复位治疗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15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SA引导下导丝复位治疗。观察所有患者复位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例(86.67%)患者复位成功,2例(13.33%)复位失败,后者予以重新手术后导管功能恢复正常,该2例患者均有网膜包裹。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血、脏器损伤、隧道感染及腹膜炎发生。结论DSA引导下腹膜透析导管复位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不良反应少,是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腹膜透析 导管移位
  • 简介:腹膜透析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植入是保证腹膜透析得以顺利开展、进行的先决条件。慢性腹膜透析管有两个涤纶套,深层涤纶套固定于腹直肌,起到固定导管的作用;浅层涤纶套置于距皮肤出口2厘米处的皮下隧道中,起到固定和保护隧道不被细菌侵入的作用。如果涤纶套脱出,细菌则易沿导管出口侵入隧道,引起隧道炎甚至腹膜炎。隧道炎和腹膜炎是腹膜透析的严重并发症。隧道炎因其位置较深,不方便局部用药,感染不易控制9严重时需要隧道重建,甚至重新置腹膜炎时不仅会丢失大量的蛋白质,使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反复腹膜炎可以引起腹膜纤维化,缩短腹膜的寿命,严重时会导致

  • 标签: 腹膜透析管 涤纶 脱出 浅层 慢性肾衰竭患者 原因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腹膜透析导管拔除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5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移除腹膜透析导管的107例老年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外科开放式组(外科组)和"pull"技术组(pull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原因及术前相关化验等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外科组的手术时间[(71.2±13.4)min和(19.3±5.6)min,t=16.933,P<0.01]、术后住院时间[(9.5±1.8)d和(2.2±0.5)d,t=10.988,P<0.01]和中疼痛评分[(4.4±1.6)分和(1.4±1.1)分,t=6.909,P<0.01]及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3.7±1.4)分和(0.5±0.3)分,t=9.995,P<0.01]均高于pull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8%和5.0%,χ2=0.0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开放式手术法和"pull"技术管法均可安全有效的拔除老年腹透患者的腹透导管,其中"pull"技术管法的创伤小、手术快、易操作,有利于提高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拔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腹膜透析腹透漂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接受腹膜透析发生透析漂移患者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方法和复位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0例患者,经变换体位、饮食护理、适当运动、加压灌液和手法按摩均完成复位。结论腹透漂移是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之一,保证护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尽快完成复位,有助于腹膜透析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透管漂移 护理方法 加压灌液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手术的理想方法,减少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腹膜透析治疗质量。方法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对传统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方法在手术切口选择、透析导管植入点选择以及内cuff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比较改进前后两种手术方法透析导管机械故障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进后的手术患者透析导管机械故障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改进的腹膜透析导管植入手术能减少透析导管机械故障率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腹膜透析治疗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植管术 透析导管 机械故障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视下腹膜透析的置效果,总结分析腹腔镜方法置较传统外科手术方法置的优势。方法选择05年5月~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CAPD患者296例,将接受传统外科腹膜透析154例设为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腹膜透析142例设为观察组。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平均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比较,p<0.01或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除腹膜炎外其余均P<0.05,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腹透置放方法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定位准确等优点,较传统外科手术方法导管置放手术时间短,不易漂移,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 标签: 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