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朗吉弩斯、伯克、康德关于崇高概念的对比,分析了女诗人·诗歌创作中的崇高诗学策略,探究她在诗歌创作中的诗学观。从读者效果的角度定义诗歌,与伯克一样,在对崇高诗学的定义中强调读者主体的美感经历。诗歌获得崇高效果的策略是语言的选择,她追求语言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 标签: 崇高 艾米丽·迪金森 诗学策略
  • 简介:摘要:艾米莉·狄(1830-1886)是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她一生共创作了1800多首诗歌,其中死亡主题诗歌数量将近三分之一,这些诗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对死亡场景的描述、对死亡和永生的探讨以及对上帝和死亡的态度。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主题 死亡诗歌
  • 作者: 赵蕾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2-11-21
  • 出处:《学术研究》 2012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艾米丽﹒勃朗特和艾米丽﹒迪金森的生活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相似的家庭背景:父亲在家庭中都扮演着绝对重要的地位,缺乏母亲关爱;有忠诚而志同道合的同胞兄妹;都热爱写作。两个艾米丽都能从家庭中获得精神和物质的支持,思乡。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探讨勃朗特姐妹(特别是艾米丽和夏洛特)对艾米丽﹒迪金森以及她诗歌的影响。
  • 简介:作为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狄给后来的现代主义者许多启示与想象。狄诗歌的标题、意象、标点符号、韵律与修辞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现代性值得我们借鉴。

  • 标签: 艾米丽·狄金森 诗歌形式 现代性
  • 简介:机场大厅里空荡荡的,只有孤零零的几个人在出口处徘徊。无边的寂静把我和妈妈紧紧包围,我们正在行李处等着妈妈的朋友来接我们。"妈妈,"我轻声说,"我不想在这儿待。"

  • 标签: 肯塔基 巧克力 轻声 日出 树枝 农场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女诗人·狄的作品风格成因以及所造成的译介困境、余光中留美学习造成个人视域的保留与发展,以细读狄诗作《殉美》的余光中译文为例,分析在中西文化视域下余光中翻译的与众不同之处。

  • 标签: 狄金森  余光中  跨文化视域  翻译
  • 简介: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在国内外都有深远影响。选取·的短诗——《因为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来深度剖析诗人如何利用概念隐喻构建其心中的爱情观。

  • 标签: 概念隐喻 艾米丽·迪金森 诗歌 爱情观
  • 简介:柬埔寨金边的“大烟山”垃圾场,60年前还只是个普通垃圾场。垃圾焚烧产生的刺鼻烟雾持续向外排放,形成一片灰色的阴霾,“大烟山”因此得名。2000多名临时工,其中还包括600多名孩童,成日在垃圾堆中捡拾塑料袋、金属、塑料制品、废纸,进行分类、清洗、称重、出售,以供回收。人们在堆积成山的垃圾和不间断的浓烟中工作、吃饭、睡觉。每天,他们仅能获得1美元的微薄报酬。

  • 标签: 迪金森 垃圾场 垃圾焚烧 塑料制品 柬埔寨 临时工
  • 简介:<正>艾米莉·(EmilyDickinson,1830—1886),一个生前默默无闻的老处女,一个诗作被称为“小玩意”,“最好让其自生自灭”的不可“长留”的作家,在死后几十年间,竟引起沸沸扬扬的褒贬不一的评价,直至本世纪二十年代,对她的评价才趋于一致,认为她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罕有的文学天才,她的诗歌是

  • 标签: 艾米莉 迪金森 奥斯汀 惠特曼 诗歌 苏珊
  • 简介:罗温?是一名英国喜剧演员、作家,他因“憨豆先生”一角而风靡全球。一群喜剧演员把他列为史上50大最搞笑人物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在英国一举成名。20世纪80年代,他主演了英国最成功的情景喜剧之一的《黑爵士》,之后他主演的《憨豆先生》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 标签: 憨豆先生 罗温? 艾金森 橡皮脸男人
  • 简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多样化的蓬勃发展,女性作家作品成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关注的焦点,曾经被忽视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的声誉也越来越高,本文拟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探讨的性别"差异"意识。

  • 标签: 迪金森 女权主义 性别“差异”
  • 简介:埃德温·(1891—1978)是闯进1950年代到1960年代美国再现绘画领域的一匹黑马,他的独幅风景画和模糊“象征”的身体器官为众人所知。透过简单的回顾,我们可以深刻地领略这位风格独具的艺术家的风采。

  • 标签: 埃德温·迪金森 美国 绘画艺术 讽喻风格 悲伤记忆 制作方法
  • 简介:随着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的问世,学者们打破了语言学对隐喻的传统研究,在文学作品也开拓了研究领域。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而两者之间的关联来自认知领域的联想。立足于此,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出发,对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的《献给的玫瑰》(ARoseforEmily)中的空间隐喻进行分析,旨在探索空间隐喻对文本主题与艺术张力的阐释作用。

  • 标签: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空间隐喻 福克纳
  • 简介:广州家用锅炉制造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最大的热工业企业之一——广州公司与世界最大的热工业企业之一——意大利利雅路(RIELLO)集团强强联合,共同投资1000多万美元合资组建的专业型壁挂式家用锅炉生产销售企业。公司厂部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森工业园内。

  • 标签: 广州迪森家用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意大利利雅路集团 热工业企业 分户式采暖
  • 简介:莉·狄的大量诗歌都表明狄在诗歌创作时存在一种"对立思维"的模式,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狄诗歌中大量的矛盾修饰,狄关于"永恒"主题的、浸透着痛苦、同时体味到"狂喜"的诗歌,以及她充满绝望和渴望的情诗。狄诗歌的语言非常简约,是她诗歌中暗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给她的诗歌带来了神秘感和陌生感。如果说文学作品的陌生性造就了其经典性,正是狄独特的对立思维方式使她的诗歌成为了经典。

  • 标签: 爱米莉·狄金森 对立思维 矛盾修辞
  • 简介:1,你这条不小心跳到岸上的鱼/你干渴的嘴巴,抖动的身体/我必须用双手把你轻轻捧起/必须赶紧把你送回黑夜的大海里,请诅咒我和你一同呼吸/诅咒我不断抛出的一个又一个谜/请撕毁我在黄昏在深夜翻飞的信/请在心上用刀涂抹,让我比丑陋更难看

  • 标签: 诗歌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正>一、作品简介《献给的玫瑰》讲述的是19世纪后期南方没落贵族小姐凄惨、悲凉的一生。自幼受父亲的严厉管制,成年后虽有众多追求者,但均被其父以身份不符之名拒之门外,使之形单影只、性情孤僻、无所依托。其父去世后,无依无靠的与来自北方的建筑工头荷默坠入爱河。但此恋情亦因身份相差悬殊遭到了镇上居民的强烈反对。随后,一心寻求依托的得知荷默无心

  • 标签: 艾米丽 小说情节 南方传统 美国南方 叙事者 整篇小说
  • 简介:从福克纳的爱恨交织的美国南方情怀、的固守传统信仰与向往北方文化并存以及乡民间老一辈的“怀旧”与新一代的“创新”三个角度,探讨小说《献给的玫瑰》呈现的主要冲突。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内战结束后,由于南北方文化碰撞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即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影响下,旧南方社会经历了从种植园经济衰落到现代工业化兴起的转型。同时,也反映了转型期间南方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面对南方传统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和北方工业化生产无情地入侵所表现出的孤独、无奈和绝望.甚至扭曲的人性。

  • 标签: 艾米丽 冲突 福克纳 美国旧南方 传统信仰与习俗 道德观念
  • 简介: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几乎在惠特曼成为美国自由诗的先驱的同时,也摈弃了传统的节奏格式和过分机械、束缚思想的韵律,发展了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狄数量可观的诗歌展现了她独具一格的写作技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诗歌韵律和标点符号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 标签: 迪金森 诗歌 韵律 破折号 口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