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蒋勋先生说“美”并不只是技术,“美”是历史中漫长的心灵传递,中国和各民族一样,从岩石和泥土开始了他们美好的故事。如果把艺术形式比喻为一面镜子。以此判别人类文明的进化程度与审美时代得节律,那么,在陶艺这一面尤其古老的镜子里,必定包含着最多,最丰富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也是一部中国设计审美得时代史。

  • 标签: 设计审美 时代 形式 内容陶瓷
  • 简介:摘要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自远古时代的发展以来直至今日,设计领域出现了不计其数的设计风格和潮流,其中有的经久不衰、历久铭心,有的昙花一现、销声匿迹。它们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几个突发奇想地天才设计师的主观臆想,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 标签: 审美趋势 文化 技术 审美思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干部患者中,其血压的昼夜节律情况及相关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我所在2017年一整年50例患有高血压老干部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并分析患者动态血压曲线的具体表现情况。结果在所有患者当中,夜间血压下降值<10%的患者数量较多,而夜间血压下降值在10%以上的患者数量较少,两类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老干部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干预中,分析其血压的昼夜节律情况对其临床治疗等有重要意义,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高干部 高血压 观察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肝脏代谢途径是由昼夜生物钟驱动的,并且肝脏的健康由代谢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模式的适当时间维持的。昼夜节律系统可确保脂质吸收、储存和运输中的日常节律与休息活动和摄食周期在时间上协调一致。因此,时钟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昼夜节律与饮食周期的紊乱将导致脂质体内平衡受损。

  • 标签: 昼夜节律 脂质代谢 时辰疗法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构建多层次刑事诉讼体系的重要一环,检察环节是该制度框架下的主要诉讼阶段。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参与的必要性应从被追诉人自愿性、当事人主义下控辩平衡两个层面加以理解。由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设计特性,律师的原有的基础辩护权已延伸出程序启动的建议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建议权、定罪量刑协商权、特殊类型案件的程序否决权四大权利。

  • 标签: 认罪认罚 检察环节 律师参与 权利保障
  • 简介:目的探讨在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状态下,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清白蛋白及胆红素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2015年我院6个科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合并危及生命的疾病,如严重的心动过缓、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各种慢性疾病终末期等.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10%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生化指标.结果①共入选1113名患者,其中杓型组783例、非杓型组330例.两组间年龄[(62.7±14.5)岁比(68.7±13.8)岁]、冠心病(145例比97例)、脑卒中(226例比119例)、糖尿病(142例比8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比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比42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杓型组总蛋白[(68.3±6.2)g/L比(68.3±6.2)g/L]、白蛋白[(42.6±4.1)g/L比(41.5±4.4)g/L]、前白蛋白[(243.6±65.1)g/L比(299.4±69.2)g/L]、白球比例(1.71±0.35比1.65±0.35)均高于非杓型组(P<0.05).杓型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0.308±0.066比0.321±0.070)低于非杓型组(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合并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清白蛋白浓度及直胆/总胆比值是血压昼夜节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直胆/总胆比值与血压的昼夜节律相关.

  • 标签: 血压 杓型 非杓型 昼夜节律 白蛋白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及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的动态血压(ABP),了解不同透析方式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除外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各30例,以30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MHD组(非透析日)、MPD组及对照组分别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率,分析比较不同透析方式下血压类型。结果MHD组(非透析日)?DBP%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组杓型血压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HD组与MPD组以及MPD组对照组之间杓型血压的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相比,血压的昼夜节律更加紊乱;而两种透析方式下,血压昼夜节律无明显差异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杓型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较杓型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可导致心室壁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血管靶器官损坏,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正常人血浆皮质醇水平节律变化的分析,探讨血浆皮质醇节律变化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到阳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EH组),选择同期正常人7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EH组血浆皮质醇节律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血压收缩压(SBP)水平的升高,血浆皮质醇节律水平也相应增高,两变量间呈正相关(800时,r=0.51,p﹤0.01;1600时,r=0.31,P﹤0.01;2400时,r=0.76,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收缩压 皮质醇 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中枢神经康复患者80例,对患者采取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康复中采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能促使患者中枢神经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 中枢神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血压(ABP)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单纯EH及50例合并T2DM的EH患者,行24小时ABP监测,对2组患者的ABP及昼夜节律百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ABP参数比较,合并T2DM的EH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及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高于单纯EH患者(P<0.05或0.01);脉压分析发现,合并T2DM的EH患者日间平均脉压(dmPP)、夜间平均脉压(nmPP)及24小时平均脉压(24hmPP)均大于单纯EH患者(P<0.05或P<0.01);2组昼夜节律百分率比较,合并T2DM的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91.30%)明显高于单纯EH组(71.42%,P<0.01),其中节律消失发生率(39.13%)明显高于单纯EH组(18.36%,P<0.05),节律存在发生率(8.69%)明显低于单纯EH组(28.57%,P<0.01)。结论T2DM加重EH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异常,引起ABP及昼夜节律变化,改善其体内糖代谢状况,将有助于改善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 标签: 糖尿 高血压 老年人 血压监测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满意水平;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认知、危害性认知、预防方法认知;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机制认知、危害性认知、预防方法认知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提高患者认知,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 老年高血压患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护理周期为2周。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日间、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护理后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能够明确患者血压日间、夜间的波动规律,为疾病护理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降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 日间血压 夜间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小剂量卡培他滨持续给药的节律化疗方式与常规化疗方式治疗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前者是否存在优势。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54例老年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31例给予小剂量卡培他滨的持续给药方式(口服卡培他滨1500mg/m2,1次/d,连服4周,休息1周,每5周为1个化疗周期)进行治疗,共完成2~12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3个。23例给予卡培他滨单药常规化疗(卡培他滨1250mg/m2,2次/d,连服2周,休息1周,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完成2~19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个。对至少接受过2个化疗周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38.7%(12/31),中位TTP为3.8个月,中位OS为7.1个月;卡培他滨常规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39.1%(9/23),中位TTP为3.0个月,中位OS为7.3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大多为Ⅰ~Ⅱ度,患者能够很好耐受治疗,中途无需中断治疗。常规化疗组Ⅲ~Ⅳ度毒性反应明显,主要表现在白细胞降低、血小板下降、乏力、手足综合征等。卡培他滨节律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卡培他滨常规化疗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卡培他滨节律化疗方式治疗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与常规化疗方式比较,对疾病控制及疗效相似,而不良反应较轻,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节律化疗 卡培他滨 老年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分析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两组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夜间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BP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变异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血压变异性大特征,即该类患者血压昼夜调节功能损害较大,因此需注重加强糖代谢改善,降低危险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不同服药时间影响高龄脑梗死患者(男性)血小板聚集率昼夜节律变化的实际情况作探讨分析。方法研究中将日间用药患者纳为观察A组,将夜间用药患者纳为观察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花生四烯酸与ADP诱导时,观察B组患者900血小板聚集率比观察A组低,P<0.05;其余时间点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亦得出无差异,P>0.05。结论高龄脑梗死男性患者选择夜间用药阿司匹林的效果更佳,可充分降低患者的清晨血小板聚集率。

  • 标签: 脑梗死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率昼夜节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