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扬子大陆东南边缘构造演化问题存在不同认识,其中争论问题之一是:皖南雪峰期许村体是构造定位还是侵入定位。经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石薄片研究确认许村体侵入于元古界上溪群(相当于板溪群),并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尽管在体的南部边缘与围岩有构造接触,但在体的西部边缘上溪群被接触变质形成角岩是庸置疑的。

  • 标签: 许村花岗闪长岩 侵入接触 不整合 接触变质 角岩 皖南
  • 简介:摘要:长隧洞如何快速开展施工,形成大干局面?如何环环相扣,做到各个工序有效衔接?这都需要通过技术研究做准、做细、做实并且超前。

  • 标签: 长隧洞 快速施工 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隧道施工作为道路建设中的重要项目,其施工时所处的地质条件往往复杂多样,既有典型的软质岩层,也有地下水丰富的地层等。随着相关隧道工作者的努力研究以及科技的进步,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治水技术、加固技术、坍塌处理技术等都能够很好的处理相应的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隧道施工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 标签: 风化花岗闪长岩 隧道施工 技术方案
  • 简介:摘要吴家湾金矿位于陕西石泉-旬阳金矿带中部,区内发育大量脉,以往对脉与金矿的成因关系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LA-MC-ICP-MSU-Pb定年方法,对吴家湾金矿区的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吴家湾金矿区脉U-Pb同位素年龄值为232.3±9.7Ma,其与金成矿时代基本一致,表明其为区内矿源层金的活化迁移提供了必要的热源。

  • 标签:
  • 简介:摘要吴家湾金矿位于陕西石泉-旬阳金矿带中部,区内发育大量脉,以往对脉与金矿的成因关系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LA-MC-ICP-MSU-Pb定年方法,对吴家湾金矿区的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吴家湾金矿区脉U-Pb同位素年龄值为232.3±9.7Ma,其与金成矿时代基本一致,表明其为区内矿源层金的活化迁移提供了必要的热源。

  • 标签:
  • 简介:摘要:八大关地区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北部,本文通过对该区域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所取晚三叠世岩石薄片与硅酸盐样品的数据分析,总结岩石矿物学与岩石化学特征,分析其成因、成环境,进而对该区域岩浆演化规律做简要分析。

  • 标签: 花岗闪长岩 岩石学 岩石化学 岩浆演化
  • 简介:对天然矿物原料作水泥混合材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及其火山灰活性,并分析了不同掺量对水泥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火山灰活性,只是发挥得较慢,其对于水泥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闪长岩 水泥 混合材 火山灰活性
  • 简介:摘要:西秦岭西段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环境及其与南祁连造山带的交接关系尚存在较大争议。该地区分布一系列早中生代侵入体,其中包括大量的和石英体。本文选取分布于西秦岭北缘江根石英体为研究对象,对该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石具有准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元素相对的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特征,具有中等-强负Eu的异常(其中δEu =0.11~0.88)。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 、K),亏损高场强Nb、Ta、Zr、)和Ti、P等元素,这与火山弧岩浆特征极其相似。综合分析认为,西秦岭北缘江根石英体的源区可能是上地幔,岩浆源区受到流体/熔体交代作用;构造背景可能发生在是洋壳俯冲的末期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认为江根石英体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可能为宗务隆洋向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

  • 标签: 石英闪长岩体,早三叠世,岩石成因,构造背景,俯冲作用
  • 简介:为探讨西藏玉龙斑岩铜矿带南段斑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对该铜矿带南段日曲体开展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斑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8.2±0.2)Ma、(38.8±0.2)Ma,为喜马拉雅早期;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斑岩具有C型埃达克的地球化学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未经明显的地壳混染;源区残留相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金红石组成,并经历了较弱的壳幔混合作用。研究表明,日曲体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诱发妥坝-芒康左行走滑断裂活动有关,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少量幔源物质的混入使斑岩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

  • 标签: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玉龙斑岩铜矿带 西藏东部
  • 简介:摘要:该研究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对隧道开挖前后地下水流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改变了地下水的运移路径,验证了断层中裂隙水迁移路径的有效性。该发现对于理解隧道开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以及处理隧道突涌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隧道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 标签: 渗流模拟 达西流 裂隙流 花岗质片岩
  • 简介:摘 要:本文以济南地铁R2线闫~八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为背景,对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富水风化地层时的主要施工参数、施工存在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后续施工建议进行了说明,以期指导实践。

  • 标签: 盾构法,穿越 富水风化闪长岩
  • 简介:通过斜类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变质恢复,属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晓天火山沉积洼地中火山岩、火山碎屑在稀土元素特征曲线的相似性确定火山岩物源来源于基底系卢镇关群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根据斜、火山岩、火山碎屑含金丰度的研究,认为区内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与卢镇关群中斜类岩石存在密切关系,其物源主要为卢镇关群中斜类。

  • 标签: 岩石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成因类型 含金丰度
  • 简介:岩石的物理性质(弹性、电性等)明显受熔体连通性的制约。因此,研究熔体分布对理解深部地质作用、解释地球物理资料具有特殊意义。干高温高压条件下(T=850~1100℃,p=2.0~4.0GPa)在YJ3000吨六面顶砧压机上进行了天然块状斜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测量了熔体与矿物相接触时所形成的二面角值。结果表明,熔体在低熔体系下(熔体体积百分比为5%),熔体以熔体薄膜形式存在于矿物相边界,二面角值〈60。时,熔体相互连通;不同固相矿物的二面角的分布有差别很大;二面角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温度升高有利干熔体形成连通体。表面张力和界面能的最小化是推动熔体连通的两个驱动力。通过测量二面角值可定性确定熔体的连通性及熔体连通的动力学机制。

  • 标签: 二面角 界面能 熔体分离 脱水熔融 连通性
  • 简介:通过对脉含金性的对比分析,认为代隆金矿区的金矿化与岩浆活动的期次有密切的关系;并提出首先要研究该区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从而为地质找矿提供明确的方向。

  • 标签: 地质条件 闪长玢岩脉 含金性 壤塘代隆
  • 简介:色勒特果勒矽卡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与侵位于上石炭统东图津河组斑岩关系密切。对斑岩的锆石SHRIMPU-Pb测年结果表明,斑岩的形成年龄为(302±3)Ma,MSWD=2.1,指示其形成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斑岩体为准铝-弱过铝的I型花岗岩,属钙碱性系列,富集K,Rb和Th等LILE元素和相对亏损Nb,Ta,Hf,Y,Yb等HFSE元素,出现了较明显的Nb,Ta负异常,暗示其源区为大陆弧环境。本区斑岩具高的LREE/HREE和LILE/HFSE比值,较低的Ba/Th比值,暗示斑岩的岩浆受俯冲带熔体显著改造。结合邻区岩浆特征及时代,斑岩形成于后碰撞阶段,其形成可能与晚泥盆—早石炭世俯冲的洋壳形成的新生大陆地壳在晚石炭世造山后伸展体制下部分熔融有关。

  • 标签: 西天山 花岗闪长斑岩 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
  • 简介:去年秋播湖北省郧西县安家乡开展评选“黄姜王”的活动,十王寺村二组女青年鄢永连以两年生单株3.4公斤的高产记录,一举夺得本次活动最高奖——黄姜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姜”变“金”已过而立之年的鄢永连,全家4口。土地包干时她家承包集体5.9亩坡地,种粮食最好年景小麦单产不过145公斤,遇上天旱或雨涝有时连投入的种子、肥料款都收不回来,全家人艰辛劳作,只能勉强凑合不饿饭,两个孩子上学费用及平时家庭零用开支,只好靠丈夫肩挑背驮卖柴和几只母鸡下蛋换钱来维持。家庭经济的困境并没有使这位女人屈服,她先后种过柴胡、龙须草、二,养过山羊和耕牛,都因为市场疲软和不懂技术,不是卖不出去,就是收不抵支。她认识到依靠传统农业没有出路,必须走产业调整之路。1995年政府号召大力发展黄姜生产,她认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没钱购种、购肥,这年冬天她组织全家劳力上山采种、集肥,采挖了170多公斤野生黄姜,种在0.8亩耕地内,精心施肥、除草,只要有空都在这块地里忙乎着。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秋起挖鲜姜1800多公斤,按当时市场价每公斤2元计算,收入3600多元,是种粮食的10多倍。通过算帐对比,她更进一步坚定了种姜信心,又一次租赁基地18亩,用于发展黄姜。资金不够,她将家里余粮和年猪卖了,还通过乡妇联向农行申请贷了两千元款,经过5年的滚动发展,不仅按时还清了贷款,家里存折上还有8万多元存款。到今年底,地里的17亩两年生黄姜和24亩一年生黄姜,保守估算产值也在12万元左右。现在她自筹资金已将公路修到家门口,买了彩电、家俱,还准备投资10万元建小洋楼,她家成为名符其实靠黄姜起家的小康户。

  • 标签: 长岗岭姜王
  • 简介:花岗岩成因与壳幔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花岗岩成分不单来源于地壳,还有地幔物质的参与,不同程度的壳幔混合可形成类型多样的质岩石.本文简要总结了在俯冲作用、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及地幔柱活动过程中质岩浆的形成,并对此类花岗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鉴于此,可初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是否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但还没有一种统一的模式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

  • 标签: 花岗岩 俯冲作用 底侵作用 混合 壳-幔作用
  • 简介:针对苏北片麻岩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状况,建立了6种径流小区,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364次降雨径流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分析,得出适合本地区降雨侵蚀力因子R值的简便算式,确定了USLE模型中其他诸因子的取值。运用USLE模型计算的土壤侵蚀量与实测值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准确率达90%以上。该项研究为本地区水土流失预报与监测提供了科学简便的方法,其研究成果为本地区或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江苏北部 花岗片麻岩区 土壤侵蚀 USLE模型 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