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乳腺增生病(HMG)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本病发病率高,居乳房病首位(约占乳房病的70%~75%),部分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胺治疗本病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观总结如下:……

  • 标签: 乳腺增生 例分析 增生例
  • 简介:众所周知,癌症最容易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常合并沮丧和忧郁,所以癌症病人同时服用抗忧郁药并非罕见.抗忧郁药不但能改善忧郁症状,与止疼药同时用还能增强止疼效果.抗忧郁药还常常用以减轻胺常见的副作用--阵发性潮热.乳腺癌手术和化疗后常规要服用胺5年,一致公认胺挽救了很多乳腺癌病人的生命.

  • 标签: 抗忧郁药 三苯氧胺 阵发性潮热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和饮对乳腺癌患者胺(TAM)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开放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TAM口服,同时配合调和饮,对照组仅予TAM口服。治疗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kuppermann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缓解率达90.42%;对照组积分较前无改善。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调和饮治疗乳腺癌,能够改善潮热汗出、失眠、疲乏及情绪异常等TAM治疗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调和饮 乳腺癌 TAM 更年期综合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观察乳腺癌术后长期服用胺患者子宫内膜的变化及声像图特征。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门诊复查的38例乳腺癌术后长期服用胺患者102次超声检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8例乳腺癌术后服用胺患者,分别于服药半年、1年、2年、3年及≥4年进行102次超声检查,超声下内膜变化:服药半年基本无明显增厚,服药1年后子宫内膜有不同程度改变,以内膜增厚、内膜息肉样病变、内膜小囊状改变为明显,尤其以散在分布的小囊状改变为特征。而且服药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结论长期服用胺后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高,以内膜增厚、内膜息肉样病变及内膜小囊状改变为明显,特别是散在分布的小囊状改变为特征。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结构并准确测量内膜厚度,是目前评价子宫内膜的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子宫内膜 阴道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中,胺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给予乳癖消片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1.67%,远大于对照组的有效率52.78%(P<0.05),表明胺的疗效显著。结论:乳腺增生患者若采用胺治疗,极大的提高了乳腺增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调节患者机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三苯氧胺 乳腺增生症 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肌瘤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米非司酮、胺联合治疗方案实施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因子宫肌瘤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共纳入102例病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治疗1组采用单纯米非司酮治疗,治疗2组采用米非司酮、胺联合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1)治疗1组与2组病人子宫体积对照体积较大,组间差异明显,P值低于0.05。(2)治疗1组与2组病人肌瘤体积对照,体积较大,组间差异明显,P值低于0.05。结论:子宫肌瘤治疗期间,米非司酮、胺联合应用方案应作为首选,此治疗方案可改善病人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提高治疗效果,此方案值得临床普及与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三苯氧胺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联合复方碘溶液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3月期间门诊就诊的8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胺联合复方碘溶液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胺治疗。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乳房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疼痛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乳房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联合复方碘溶液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乳腺增生 三苯氧胺 复方碘溶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乳散结汤与胺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疏乳散结汤治疗组100例和胺对照组100例,疏乳散结汤一日次口服,胺10mg一日二次,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肿块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症状缓解或消失与对照组症状缓解(均P>0.05)。结论疏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特别是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疏乳散结汤 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结安联合胺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乳腺小叶增生症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组。消结安联合胺治疗组(A组)(46例);消结安治疗组(B组)(40例);胺治疗组(C组)(38例),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A组与B组、C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结安胶囊与胺联合使用安全有效,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的较好的组合,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消结安 三苯氧胺 乳腺小叶增生症
  • 简介: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学生第一遍在课外带着问题自己学习新知识,第二遍在课堂上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在《乙酸》翻转课堂公开课上,作者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以期探索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翻转课堂新模式,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 标签: 翻转课堂 乙酸 酯化反应
  • 简介:胺具有抗雌激素和雌激素的双重特性,长期持续使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多种病理改变。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加以监测。本文就妇科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监测方面做一综述,以早发现、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三苯氧胺 乳腺癌
  • 简介:介绍了联双二胂的容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联双二肿在弱碱条件下被碘定量氧化生成二胂酸,过量的碘溶液遇淀粉指示剂显蓝色,可指示终点,使终点明显易见。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新颖,可操作性强,相对误差±2%。

  • 标签: 氧联双二苯胂 容量分析 二苯胂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胺治疗,研究组给予胺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实际治疗时间及病情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胺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疗效,使实际治疗时间及病情控制时间明显缩短,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三苯氧胺 联合 安宫黄体酮 子宫腺肌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前后两个时期乳腺癌患者服用胺后,子宫内膜相关病变发生率差异。方法研究纳入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3月间进行乳腺癌放射治疗的80例患者。诊断其是否绝经后将患者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在治疗1年后通过阴道超声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同时以病理检验观察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差异。结果①子宫内膜厚度大于8mm的发生率,绝经组的发生率27.03%,要显著性高于未绝经组9.3%(P<0.05)。②绝经组和未绝经组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上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而绝经组(21.62%)子宫内膜增生的要显著性高于未绝经组(4.65%)(P<0.05)。结论乳腺癌绝经患者在服用胺后其子宫内膜大于8mm的发生率增加,同时子宫内膜增生发病率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对其定期随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病变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三苯氧胺 子宫内膜,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