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对照组(33例)和口服组(35例)。口服组入组后即开始药物治疗,并持续5天,对照组停母乳3-5天,比较治疗前、治疗72小时和治疗完成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治疗后72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口服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对母乳性黄疸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 婴儿 茵栀黄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辅助治疗婴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及病房住院黄疸婴儿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7天后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2%,对照组6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胆红素值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辅肋治疗婴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婴儿 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48例母乳性黄疸的治疗经验,探讨药物促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1年4月份门诊治疗母乳性黄疸70例,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口服口服,其中40例单纯服用口服治疗,8例同时停喂母乳。对照组22例继续给于母乳喂养,未做特殊治疗。结果治疗组46例患儿均有效,平均起效时间3-5天,黄疸消退时间5-10天。由2例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总有效率66%,对照组为31%,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口服可促进母乳性黄疸的消退,减少停喂母乳对乳母及乳儿的不利影响,配合停喂母乳可加速黄疸的消退,疗效显著。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母乳性黄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我院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探讨口服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母乳性黄疸患儿134例,患儿出生20~40天,病程均超过2周,所选患儿的喂养方式均为母乳,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在出身体重、胎龄、就诊年龄、就诊血清胆红素浓度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7天的治疗后,治愈45例(67.16%)、显效18例(26.87%)、有效4例(5.97%),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讨论口服能够有效抑制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患儿的胆红素含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母乳性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将三百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配,主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名来观察口服佐治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如何。本文对对照组进行了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口服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随时测量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1.33%和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5d内,两组患儿的胆红素值均有下降,在随后的3-5d内,对照组的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水平。得出结论口服对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到临床使用。

  • 标签: 茵栀黄 新生儿 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胆红素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患者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均明显下降,研究组(76.7±10.3)c/μmol·L-1比对照组(126.3±12.4)c/μmol·L-1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加服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黄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5,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和治疗组(n=25,给予口服联合蓝光治疗),观察对比两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0%(17/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蓝光 茵栀黄口服液 黄疸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药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综合措施及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3d以及治疗后7d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胎便排空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大便次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以及治疗后7d研究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同期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胎便排空时间以及黄疸持续时间显著降低,大便次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蓝光照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60例,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保温、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治疗。口服,每次3mL,每日3次,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高于对照组82.5%;黄疸消退时间(5.2±1.5)d,短于对照组(7.6±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安全、有效的辅助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茵栀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口服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76.7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2d、5d、8d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常规组相应时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取口服治疗,疗效甚佳,且可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口服;血清总胆红素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6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口服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菌桅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为(8.19士1.23)d,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3.84士1.90)d,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43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39例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退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口服治疗 新生儿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9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口服口服;对照组9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显效83例(92%),有效5例(5.6%),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6%。而对照组显效21例(23.3%),有效41例(45.6%),无效28例(31.1%),总有效率68.9%。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退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茵栀黄 口服治疗 新生儿黄疸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服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口服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采用口服辅助治疗的50例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辅助治疗,能明显促进黄疸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辅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口服治疗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片,5mg/kg/d,分两次口服,联合口服,5ml/次,每天两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5ml/次,每天两次口服。比较两组胆红素下降速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3天后显效率(21.7%)及有效率(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三天及一周后血清间接胆红素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一周随访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副反应。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口服治疗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 标签: 婴儿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苯巴比妥 茵栀黄口服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d,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x2=4.593,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959~8.944,P<0.05).结论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能促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消退,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口服中图分类号R25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9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应用蓝光联合口服所具有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接诊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并行蓝光照射,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受治疗3天及7天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黄疸消失时间较短,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P<0.05。结论蓝光与口服在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治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应用。

  • 标签: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 茵栀黄口服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患儿给予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平均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和蓝光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的时间治疗组数据统计学对比明显较对照组好,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具有较大的影响,给予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促进新生儿的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发生率较高,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均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但大多数为生理性的,在所有足月儿中,约有6.1%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221μmol/L(12.9mg/dl),仅3%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256μmol/L(15mg/dl)。正常足月儿在出生后14天内自然消退,早产儿在出生后4周内消退。新生儿黄疸大多数预后良好,但由于非结合胆红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特别是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因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若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且治疗不及时,则少部分新生儿可能造成严重后遗症,导致脑损伤甚至死亡。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疗、同步换血及基因治疗等方法,但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合理的药物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恰当有效的治疗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传统用蓝光照射仅仅能分解皮肤当中的胆红素,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胆红素,且由于成本也高、对新生儿眼睛及生殖器有损失、必须在医院治疗、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等局限性不能广泛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且对于结合胆红素蓝光治疗并无效果,反而有可能引起青铜症的风险。本文对乳酸杆菌片联合口服早期干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进行简单探讨,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和借鉴,也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蓝光+口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收入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40例为分析的治疗样本,时间定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然后经计算机表法处理小组,20例为参考组接受蓝光治疗,20例为分析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口服治疗。结果:分析组的胆红素浓度与黄疸消退时间均小于参考组,同时P<0.05;分析组的有效率大于参考组,同时P<0.05。结论:蓝光+口服,应用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中,能够提升有效率与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黄疸消退时间,这种治疗方案更值得临床借鉴或是推广。

  • 标签: 蓝光 茵栀黄口服液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