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又称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性、毛囊性丘疹,间有小脓疱,好发于躯干上部、颈、双肩。本文就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进行临床分析。

  • 标签: 糠秕孢子菌 毛囊炎 临床 皮肤真菌病 痤疮 湿疹
  • 简介:以往普遍的观点认为,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等肠杆科菌表面的菌毛功能主要与细菌粘附及侵袭力有关,其本身的组成成份与其致病性无直接关系。但近十余年的研究发现,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的一种“curli”菌毛的成分与临床上的脓毒症(sepsis)、败血症(septicemia)、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等一系列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严重的感染性病症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关。

  • 标签: 败血症 脓毒症 菌毛 Inflammatory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ndrome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口服伊曲康胶囊200mg,每日2次,于午晚餐后即服,共14天,同时外用2%酮康唑洗剂,每日1次,共14天。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断。结果46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有34例痊愈,显效10例,总有效率95.6%。结论伊曲康唑与角质层有高度亲和力,伊曲康唑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毛囊炎 马拉色菌 伊曲康唑 酮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是否能有效对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共78例,收治年限均在2014年2月~2015年3月之间,将78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其中一组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通过西医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则通过中医进行对比治疗,设定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4.87%(37例),高于对照组的69.23%(27例),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中医治疗能够有效对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痤疮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ingivalis)菌体表面菌毛素(fimbrillin, FimA)在P.gingivalis促进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P.gingivalis与fimA基因缺失型P.gingivalis(fimA-/-P.gingivalis)经形态学和PCR鉴定后感染ESCC细胞,免疫荧光、CCK-8、Transwell小室检测fimA-/-对P.gingivalis侵入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Smad2/3变化,裸鼠皮下成瘤检测荷瘤生长。结果fimA-/-P.gingivalis与野生型P.gingivalis比较,FimA缺失可能降低菌体间黏附,fimA-/-P.gingivalis侵入NE6-T细胞内细菌数目减少,刺激NE6-T和KYSE3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Smad2/3激活降低,fimA-/-P.gingivalis感染的KYSE30在裸鼠皮下生长较野生型P.gingivalis明显降低。结论FimA介导了P.gingivalis促进ESCC演进的作用,是阻断P.gingivalis促肿瘤作用的潜在靶点分子。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菌毛素 食管鳞癌 pSmad2/3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联合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2%酮康唑洗剂治疗,联合组予以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VS70.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应用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的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治疗中全面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马拉色菌毛囊炎 氟康唑 酮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特比萘芬每次250mg,每日一次,连用4周,并与用派瑞松霜组对照结果,特比萘芬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43.3%.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特比萘芬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特比萘芬 糠秕孢子菌 毛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伊曲康唑以及氟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康唑胶囊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伊曲康唑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6/20)8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7/20)85.0%,差异并不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10.0%,而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为(2/20)10.0%,差异并不显著。结论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为常用药,二者的疗效相当,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马拉色菌毛囊炎 伊曲康唑 氟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1例为接受西药治疗的对照组,21例为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2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16/21)(P<0.05);观察组病患没有不良反应出现,而对照组病患出现轻微局部皮肤潮红、脱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4%(12/21)。结论对痤疮合并马拉色菌毛囊炎病患进行中医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痤疮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中医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门诊诊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相比对照组改善更好,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外观的美观性,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对保证患者良好的生活状态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马拉色菌毛囊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伊曲康唑胶囊,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共计30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浓度为2%的复方酮康唑洗剂进行清洗,每日三次,连续对患者进行四周的清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基于其伊曲康唑胶囊,每日一次,每次200mg,连续用药七天。结果进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进行治疗中加用伊曲康唑胶囊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伊曲康唑胶囊 马拉色菌毛囊炎 复方酮康唑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IPL-420nm照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强脉冲光治疗组(IPL组)和药物治疗组,各组均为49例。IPL组采用IPL-420nm治疗,每周照射1~2次,连续治疗2~3周;药物治疗组采用餐后口服伊曲康唑200mg,2次/日,连续7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率,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后1个月IPL组总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的81.6%(x^2=5.02,P<0.05)。治疗后3个月进行随访,IPL组复发率为6.1%,低于药物治疗组的24.5%(x^2=6.38,P<0.05)。治疗后6个月,IPL组患者满意率为93.9%,高于药物治疗组的79.6%(x^2=4.35,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IPL-420nm能够明显改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马拉色菌 毛囊炎 强脉冲光 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毛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建立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呋喃酮C-30的最低抑制浓度;观察10 μmol/L呋喃酮C-30处理后,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菌毛结构和蹭行运动的变化;检测菌毛和生物被膜编码及调节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呋喃酮C-30最小抑菌浓度为64 mg/L;与对照组相比,呋喃酮C-30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低(0.690±0.104比0.997±0.134,t=8.118,P<0.05),菌体周围无明显菌毛结构,且蹭行运动圈直径明显减小(7.675±1.061比5.808±0.474,t=4.306,P<0.05);呋喃酮C-30下调所有检测基因的表达,尤其是csuA/B、csuE、BfmR基因显著降低。结论呋喃酮C-30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结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削弱鲍曼不动杆菌的蹭行运动能力,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呋喃酮C-30 菌毛,细菌 生物被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讨论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治疗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5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治疗组C,各50例。A组仅实施清肺散结汤进行治疗,B组仅进行火针治疗,C组选用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三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治疗结束后的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三组病患治疗有效者复发状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B两组,差异显著(P<0.05)。A、B两组间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结束治疗后的2个月,随访结果发现A组有5例复发者,B组有6例,C组仅有1例,差异显著(P<0.05)。讨论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复发率较低,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清肺散结汤联合火针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糠秕孢子毛囊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确诊的糠秕孢子毛囊炎50例患者,以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同时外洗采乐洗剂,连用1个月,疗程结束后作及真菌学疗效总判定。结果临床治愈率82%,有效率90%,治疗结果后6个月,复发率2%。结论伊曲康唑联合采乐洗剂治疗糠秕孢子毛囊炎安全、疗效好、价格适中、复发率低。

  • 标签: 毛囊炎糠秕孢子毛囊炎 伊曲康唑 采乐洗剂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中药洗液联合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诊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以治疗方案差异为研究变量,比较评价中药洗液联合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就诊当日病变体表面积、症状积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4周后,观察组病变体表面积降至(12.35±3.22)cm2,症状积分分别降至瘙痒(1.32±0.19)分、灼热(1.08±0.15)分、刺痛(1.05±0.12)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药洗液 联苯苄唑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可行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8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治疗组(n=40),对照组予以2%酮康唑洗剂治疗,治疗组予以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7.50%与2.50%,对照组的分别为70.00%与1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能够有效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可行性与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氟康唑 酮康唑 马拉色菌毛囊炎 可行性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1,NRP-1)在胰腺导管癌组织及MIAPaCa-Ⅱ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分别检测在正常胰腺组织、癌旁组织、胰腺癌组织及MIAPaCa-Ⅱ细胞系中Neuropilin-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蛋白水平:可见正常胰腺组织无表达,癌旁组织轻度表达,而胰腺癌组织及MIAPaCa-Ⅱ胰腺癌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神经组织也可表达Neuropilin-1mRNA水平见正常胰腺组织呈微量表达,癌旁组织中度表达,而胰腺癌组织及MIAPaCa-Ⅱ胰腺癌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结论Neuropilin-1可能与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在胰腺癌神经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Neuropilin-1(NRP-1) 胰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嗜神经性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伊曲康唑联合联苯苄唑乳膏在马拉色菌毛囊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100例医院收治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伊曲康唑联合联苯苄唑乳膏在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伊曲康唑 联苯苄唑乳膏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