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类药物在肿瘤的防治方案中应用率较高,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心脏毒性,故导致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但若能清楚其临床特征,并加以药物干预,那么将有助于减轻心脏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类药物产生心脏毒性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药物干预手段方面入手,阐述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防治措施 药物干预 临床特征
  • 简介:类药物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之一。但类药物日益凸显的严重心脏毒性却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临床上若能对心脏毒性的发生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脏损害。虽然心内膜活检是公认的确诊手段,但由于其为有创操作,临床使用率低,因此选择有高度特异性及灵敏度,且临床操作方便、简单的检查手段对于早期发现心脏毒性意义重大。本文就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特征、监测及其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临床特征 心脏保护 综述
  • 简介:目的类药物(ANT)对白血病、实体瘤疗效显著,但因其心脏毒性,严重影响患儿远期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评价二维超声(2DE)和血清生化指标早期监测ANT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70例接受ANT化疗患儿(ANT剂量124±73mg/m2,随访22±13月)进行2DE检测,包括常规指标(左室内径及室壁厚度、射血分数、E/A等)、心肌工作指数(MPI)、组织多普勒(TDI),并采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脑利钠肽(BNP)含量。37例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2DE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右室MPI明显增大(0.237±0.06、0.171±0.05vs0.203±0.06、0.140±0.04,P〈0.01),TDI示病例组左室侧基底段、中间段舒张晚期组织运动峰值速度(Am),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Am,右室侧基底段、中间段Am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室侧中间段舒张早期组织运动峰值速度(Em)/Am,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Em/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NT累积剂量增加,MPI和TDI变化更加明显。血清CTnI、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ANT治疗者需长期监测心功能;MPI、TDI能早期反映ANT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二维超声心电图 肌钙蛋白 脑利钠肽 儿童
  • 简介:类药物的剂量限制性心脏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就一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心脏毒性反立,对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监测和防治等方面作-综述。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是常见的化疗药物,具有突出的心脏毒性。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toxicity,AIC)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准确检测及正确评估AIC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降低癌症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好、空间分辨率高、多序列成像等优势,在AIC的基线评估及跟踪随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包括特征追踪(feature-tracking,FT)技术及mapping技术在内的一系列CMR新技术的发展更是在AIC的早期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CMR在检测和评估AIC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磁共振成像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化学疗法 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心肌组织特性
  • 简介:摘要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明显改善,但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严重威胁着肿瘤幸存者的健康,其中类药物(ANTs)引起的心脏毒性极其常见,并可导致不可逆的心脏损伤。ANTs心脏毒性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心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因此早期检测心脏毒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主要探讨有助于早期检测ANTs心脏毒性的影像学新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肌应变成像、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成像和心肌组织定量成像以及PET/CT显像,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ANTs心脏毒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早期检测 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 影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类药物序贯紫杉类方案对乳腺癌辅助化疗后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对照组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采取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序贯紫杉类方案治疗。结果:两组乳腺癌辅助化疗患者在末次化疗后心脏毒性各级别例数相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药物序贯紫杉类方案分别应用于乳腺癌辅助化疗后患者中,两组患者的心脏毒性无明显增长。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蒽环序贯紫杉类方案 乳腺癌辅助化疗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乳腺癌术前化疗采用不同剂量类药物的实际疗效。方法 抽取医学数据库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小剂量类药物)与干预组(采用大剂量类药物),均组20例,研究时间为2022.1-2022.1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总疗效(90.00%)高于参照组(60.00%),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30.00%),P<0.05。结论 乳腺癌术前化疗采用大剂量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与借鉴。

  • 标签: 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 术前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心室压力-应变(PSL)评估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心肌做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术后行AC-T方案(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磷酰胺+多西他赛)的乳腺癌患者3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化疗前(T0期)、化疗后第3周期(T1期)及化疗后第6周期(T2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常规超声参数,同时应用PSL技术采集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及整体做功效率(GWE)。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病例组T0期、T1期及T2期左室心肌做功参数的变化。结果①病例组T0期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参数、左室应变及心肌做功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病例组T1期与T0期LVEF、GLS、GWI、GCW、GWE及GW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病例组T2期与T0期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期GLS、GWI、GCW、GWE绝对值降低,GW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病例组T2期与T1期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期GLS、GWI、GCW、GWE绝对值降低,GW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室PSL可以有效评估乳腺癌患者类药物化疗后心肌做功,为早期发现化疗后左心功能异常提供了新的敏感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 心肌做功 压力-应变环
  • 简介: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类药物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20~77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病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初始诱导化疗一线方案中使用类药物,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化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至少1年以上,统计发生心脏毒性的病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疾病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60岁比例高于对照组(67.5%vs.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随访期间均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出现心电图异常22例(55.0%),ST-T段改变10例(25.0%)和T波异常8例(20.0%),窦性心动过速3例(7.5%),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2.5%);对照组未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共出现心电图异常4例(10.0%),ST-T段改变2例(5.0%)、T波异常1例(2.5%)和窦性心动过速1例(2.5%)。病例组心电图改变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类药物化疗,心电图异常改变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应密切监测心电图。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恶性血液病 心脏毒性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类药物柔红霉素(DNR)在100例维吾尔族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反应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DNR化疗后出现的心脏毒性,按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DNR的累积剂量,对比化疗前后的各项客观检查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100例患者中出现心脏毒性者共22例,发生率为22%,其中急性或亚急性心脏毒性15例发生率为15%,慢性心脏毒性7例发生率为7%,心肌损害出现的中位疗程数为6个疗程,中位时间为34周。本研究中DNR的心脏毒性在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r=O.443,P=0.000),其中心律失常、非特异性ST-T改变发生率在药物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酶升高、TNT升高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在药物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毒性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O.210,P=0.042),55岁以下年龄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更高。在55岁以下年龄组,女性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性更高(r=0.351,P=0.005),而55岁以上年龄组未表现出以上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维吾尔族白血病患者DNR的心脏毒性与药物的累积剂量、患者的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的性别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限制药物的累积剂量以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对于维吾尔族老年患者、女性患者应特别关注。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白血病 心脏毒性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对紫杉醇联合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0年7月-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并择取期间内在我院诊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60例作为临床研究目标,依照患者治疗时间顺序予以分组,CAF治疗的对照组(30例)、紫杉醇联合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30例),根据研究数据对比临床治疗效果(从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展开数据研究)。结果:通过紫杉醇联合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神经毒性、肌肉关节疼痛)、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紫杉醇联合类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产生的不良反应较轻,应用价值良好,对此可建议大力推广此项治疗方案。

  • 标签: 紫杉醇 蒽环类药物 晚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应用类药物(AC)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所有应用过AC的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共408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74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334例)。主要终点事件是患者在应用AC后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次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因心血管事件停止化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8例患者,年龄(55.6±14.9)岁,其中男性227例(55.6%)。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随访期间74例(18.1%)出现了心血管事件,为心血管事件组,余334例为非心血管事件组。心血管事件组中心力衰竭45例(38例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3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肌炎/心包炎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10年(OR=2.328,95%CI 1.055~5.134,P=0.036)、年龄(OR=1.024,95%CI 1.003~1.045,P=0.027)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事件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47.3%比26.6%,P=0.001)。心血管事件组中有9例(12.2%)因心血管事件停止化疗,7例(9.5%)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结论尽管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应用AC后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以心力衰竭为主,但心律失常等事件亦不少见;出现心血管事件可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年龄、长期高血压是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应用AC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 肿瘤心脏病学 蒽环类药物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2017年8月-2018月接受的72例乳腺癌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n=36),分别进行的是类新辅助化疗方案以及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总结结果。结果:治疗组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例数34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出现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白细胞减少现象,之治疗组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预后情况分析, 8.4%<27.8%,治疗组更有效。结论:类联合紫杉类药物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理想的优势,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整体预后效果明显,可行性高。

  • 标签: 蒽环类 紫杉类药物 新辅助化疗方案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化疗心功能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入的类药物化疗心功能损伤患者40名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实验组(n=20)。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后研究人员评价疗效。结果 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类药物化疗导致心功能损伤的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应用稳心颗粒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稳心颗粒在乳腺癌术后接受类药物化疗的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 标签: 稳心颗粒 辛伐他汀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