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清蛋白的测定过程中加入血清胆红素,分析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在运用双缩脲法的情况下,对血清中加入一定浓度胆红素的蛋白值以及对血清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胆红素蛋白值进行测定,最终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血清中加入胆红素后,对血清蛋白值进行测定,其蛋白质含量要明显高于血清中未加入胆红素蛋白值。结论在血清蛋白的测定过程中加入血清胆红素可疑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会使血清蛋白值升高。

  • 标签: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总蛋白 测定 结果 影响
  • 简介:在卒中的实验性研究中,发现胆红素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呈负相关,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尚无胆红素水平与卒中相关的临床数据。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内科的Perlstein等推测,较高的胆红素水平,也许能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并能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一项能代表美国普通人群的横截面调查———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在1999—2004年调查了胆红素与卒中的关系。在13214例具有卒中史、血清胆红素检查和卒中危险因素资料的成人参试者中,453例报告有卒中史。其中138参试者报告发生了卒中不良预后,即由卒中引起的、长期的健康问题,或因卒中导致的残疾。校正人口学特征和卒中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危险度(OR值)和95%可信区间(CI)。校正多变量后,在所有参试者中,胆红素增加至1.71μmol/L(0.1mg/dl)水平,卒中发生的概率降低9%(OR:0.91;95%CI:0.86~0.96);在有卒中史的参试者中,卒中不良预后的概率降低10%(OR:0.90;95%CI:...

  • 标签: 卒中预后 水平卒中 胆红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和胆红素/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bilirubin to albumin,B/A)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TSB≥425 μmol/L)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胆红素诱发神经损伤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ABE组和非ABE组,分析TSB峰值、B/A值对新生儿ABE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5家医院共收治194例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ABE组20例,非ABE组174例,胆红素峰值范围427~979 μmol/L。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TSB峰值、B/A值预测AB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30 μmol/L和9.48,TSB峰值与B/A值联合应用识别ABE的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92.8%。结论TSB峰值联合B/A值可有效识别新生儿ABE,当TSB峰值>530 μmol/L、B/A值>9.48时,患儿发生ABE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胆红素脑病,急性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血清总胆红素 B/A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水平、血尿酸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33例冠心病组患者和31例对照组患者胆红素(TBIL)、尿酸(UA),并使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患者的PWV及ABI。结果冠心病组TBIL及AB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PWV及U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与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血清尿酸与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血尿酸明显增高,胆红素、血尿酸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的进展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狭窄程度 胆红素 血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07年~2009年在我院住院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心肌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非黄疸组患儿心肌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胆红素升高程度与CK、CK-MB的改变具有正相关性(r=0.827,P<0.01和r=0.624,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心肌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胆红素升高程度与心肌酶的改变存在正相关性。

  • 标签: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心肌酶
  • 简介:摘要肝脏是体内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器官,它具有很高的器官特异性。1同时,肝脏也是处理胆红素的重要器官。二者联合检测,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胆汁酸、胆红素水平是反映肝脏情况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新生儿不同类型黄疸时血清胆汁酸及胆红素浓度,以判断新生儿黄疸情况。实验组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黄疸新生儿血清,检测血清胆汁酸、胆红素浓度。所有入选对象中,生理性黄疸42例,病理性黄疸组79例,对照组46例。结果显示,病理性黄疸组血清胆汁酸、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与生理性黄疸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总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光疗后遮光部位经皮胆红素(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measurements,TcB)值与血清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黄疸且需要光疗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胎龄分为26~31周组、32~34周组和35~36周组。光疗时在前额部、前胸部、会阴部TcB检测区域用遮光材料覆盖,光疗前后测定前额部、前胸部、会阴部TcB各3次并取平均值,同时取静脉血检测TSB。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不同部位TcB值与TSB值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06例早产儿,26~31周组51例、32~34周组126例、35~36周组129例。光疗前所有患儿前额部、前胸部、会阴部TcB值与TSB值均相关(r=0.699、0.913、0.734,P均<0.001),其中前胸部TcB值与TSB值相关性最好,因此采用早产儿光疗前TSB值与前胸部TcB值建立直线回归方程:TSB=0.634+0.912TcB。光疗后,所有患儿的前额部、前胸部、会阴部TcB值与TSB值也相关(r=0.586、0.879、0.690,P均<0.001),其中前胸部TcB值与TSB值相关性最好,因此采用早产儿光疗后TSB值与前胸部TcB值建立直线回归方程:TSB=1.910+0.736TcB。结论胎龄26~36周早产儿黄疸光疗后前胸部遮盖区域TcB值与TSB值相关性好,可以建立直线回归模型。

  • 标签: 黄疸 血清胆红素 经皮胆红素 婴儿,新生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胆红素(SB),血浆胆碱酯酶(ChE)活性比较,探讨上述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胆碱酯酶水平,并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级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浆胆碱酯酶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对照组,C级与A级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胆碱酯酶检测结果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血浆胆碱酯酶活性改变可以反映肝脏的受损程度,影响其合成功能和排泄,可以客观的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胆红素 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新生儿皮肤遮盖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胆红素值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皮肤遮盖部位、暴露部位各两处实施经皮胆红素测量,同时对其实施血清胆红素测定,比较患儿不同部位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和血清胆红素值测定结果的区别。结果:经四次测量可见,暴露部位A处、B处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均显著低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遮盖部位的C处和D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和血清胆红素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接受光照治疗时,皮肤遮盖部位(特别是胸骨第2肋正中央)的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检测结果更加接近,可以作为便捷诊断的可靠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经皮胆红素测量值 血清总胆红素值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实验室内两个生化分析系统检测胆红素(TBIL)的结果进行比对及预期偏移评估,评价并提高其一致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8月发布的EP9-A3文件,用罗氏配套系统和自建系统(HITACHITBA120FR生化仪,德赛试剂,朗道校准品及质控品)检测线性范围内均匀分布的40份血清样本。结果通过离群值检查并绘制浓度差值偏差图,浓度差值排序偏差图,百分比差值偏差图,百分比排序偏差图,选取WLS拟合方程,回归方程式为Y=1.3645X-1.0316,偏移均小于可接受标准,两者具有可比性。结论两个生化检测系统的比对按照最新的EP9-A3文件进行,新鲜血清赋值传递可以提高两个系统检测TBIL的一致性。

  • 标签: 总胆红素 偏移 EP9-A3 允许总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清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华东疗养院2018年体检数据,共纳入26 275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年龄18~86(47.7±11.1)岁。其中,男性15 244人(58.02%),女性11 031人(41.98%)。选取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肌酐、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胆红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其中,胆红素浓度按照四分位数分为Q1~Q4组(胆红素分别为<11.50、11.50~13.93、13.94~17.14和>17.14 μmol/L)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血清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的方法研究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在男性中,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胆红素是眼底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OR=0.87,95%CI 0.78~0.97,P=0.012);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胆红素是眼底动脉硬化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6,95%CI 0.74~0.99,P=0.047);且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2)。女性中,单因素分析显示,高水平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间无相关性(OR=0.96,95%CI 0.80~1.17,P=0.709);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无相关性(OR=0.98,95%CI 0.76~1.27,P=0.888);且未发现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253)。结论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在男性中,高水平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存在相关性, 且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而在女性中胆红素与眼底动脉硬化之间未发现相关性。

  • 标签: 胆红素 动脉硬化 剂量反应关系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济南市人民医院已经确诊的4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实验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尿酸和C反应蛋白各自的表达水平进行鉴别分析,探究了血清胆红素、尿酸、C反应蛋白这三个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总胆红素  尿酸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血清胆红素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正常人不溶血和溶血血清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Hb≤10g/L时,胆红素无影响,直接胆红素有轻度负干扰;在Hb≤5g/L时,对直接胆红素无影响。结论经分析,当溶血Hb>10g/L时钒酸盐法检测胆红素结果差异显著,所以临床检验中如遇到溶血严重的标本检测胆红素时应重采集标本,如不能重采集标本的应在报告单上注明标本溶血。

  • 标签: 溶血标本 血清 胆红素 钒酸盐氧化法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血清胆红素的分类和发生机制。首先,根据高胆红素的来源,将其分为遗传性高胆红素和获得性高胆红素两类。遗传性高胆红素主要与遗传性疾病相关,包括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和遗传性胆红素转运障碍等。获得性高胆红素则与其他因素引起的溶血、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等有关。接着,本文探讨了高胆红素的发生机制。高胆红素的产生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包括红细胞溶解释放胆红素、肝脏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积累和胆道阻塞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 标签: 血清高胆红素 遗传性高胆红素 获得性高胆红素 溶血 肝脏疾病 胆道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尿酸(UA)、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A组(心功能Ⅱ级,n=62),B组(心功能Ⅲ级,n=116),C组(心功能Ⅳ级,n=22),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血清尿酸、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CHF组患者血清UA、胆红素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UA、胆红素和CRP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判断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功能 尿酸 胆红素 C-反应蛋白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