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职业暴露发生的特点,针对薄弱环节制定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140例次职业暴露的类型、原因以及暴露源、处置随访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暴露者中护士居多,占40.72%;其中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占84.29%。发生暴露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者本人未能执行标准操作流程,暴露源病原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最多见(41.45%),暴露者能正确处置者占94.29%。结论了解职业暴露特点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有利于制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锐器伤 血源性传播疾病 职业防护 随访
  • 简介:目的了解中越边境口岸鼠类分布及其自然感染病原情况,为口岸病媒生物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越边境东兴、宁明、凭祥等8个口岸,采用鼠笼法捕鼠。采用ELISA法和PCR对鼠类自然感染的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巴尔通体和鼠疫菌进行检测。结果共捕获到1633只鼠类,隶属于3目4科7属14种,其中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的比例分别为51.26%、8.51%和22.78%。ELISA法检测出汉坦病毒抗体阳性样本121份,阳性率7.41%;伯氏螺旋体抗体阳性样本95份,阳性率5.82%;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样本25份,阳性率1.53%。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核酸3份、钩端螺旋体核酸7份、巴尔通体核酸12份。结论应加强中越边境口岸鼠类的监测和控制,开展灭鼠工作降低啮齿动物的危害。

  • 标签: 广西 口岸 鼠类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及临床特征分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及临床特征的10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回顾性的分析方式针对所有的新生儿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实施分析与探究,将100例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及临床特征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一组。观察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及临床特征的诊治情况体会。结果100例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及临床特征的的实施治疗。观察1天~7天新生儿患者主要的病发症是鼻塞、呛奶等。8天~15天的新生儿患者主要的病发症是少哭、不哭、拒乳等。治疗疗程是2周~3周,观察三组新生儿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结论对患有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原及临床特征的应当尽早治疗,新生儿支原体肺炎多数是对肺外器官损害较多,避免对新生儿身体健康带来后遗症,减少对身体的伤害,缩短病程。加强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保障小儿患者身体健康。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常见病原体 临床特征 分析与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患者肺炎的病原学分布,研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发生HAP的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共检测出病原菌6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3株,其中铜红假单细胞菌最高21菌;革兰阳性菌20株,其中最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真菌3株。分析老年肺炎患者的预后因素,主要包括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呼吸频率快、胸腔积液、基础合并症病变是影响老年肺炎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多种多样,病原菌亦是较多,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后,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对其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患者肺炎 病原学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包皮龟头炎患者生殖器分泌物超高倍镜下病原分布规律。方法:包皮龟头炎患者200例,对其生殖器分泌物进行超高倍镜下检测,研究病原分布规律,并观察该组患者年龄、病程分布情况。结果:经超高倍镜检测,200例包皮龟头炎患者中,G+球菌感染占42%,真菌感染占30%,支原体感染占18%,未见致病菌占2%,混合感染占8%。年龄分布中,25岁以下占18%,25~45岁占69%,45岁以上占13%。病程分布中,1周以下占52%,1~8周占39%,8周以上占9%。结论:包皮龟头炎患者生殖器分泌物超高倍镜下检测,G+球菌感染所占比例最大,真菌感染次之。发病年龄,中青年居多。病程1周以下者居多。

  • 标签: 包皮龟头炎 超高倍镜 病原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核酸检测方法检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展开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检测的疑似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且分别对患者样本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和实时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完成对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展开检测,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针对Ct的检验,可选择尿液和拭子作为标本,其中SAT技术的阳性率全为18.29%,FQ-PCR法的阳性率存在差异,为17.07%和20.73%。再对Uu的检测中,SAT技术的阳性率都是53.66%,且FQ-PC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和50%。再以FQ-RCR作为参考,得到SAT在Ct和Uu中,选择尿液和拭子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PQ-RCR与SAT均可以完成对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病原的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Ct和Uu感染的依据。且SAT技术应用时,可选择尿液作为检测样本,能运用到的愈判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不同核酸检测方法 检测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原分布特点及与免疫球蛋白的改变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的1月龄~14周岁支气管肺炎患儿320例,将其合格痰液标本进行病原培养及药敏检测,咽拭子采集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病毒七联检测,同时对具有喘息症状的婴幼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并收集10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与这320例患儿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3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病原检出为阳性有267例,阳性率83.44%,其中细菌检出率为8.75%,病毒检出率为28.44%,支原体检出率为34.38%。具有喘息症状的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共18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中,细菌感染组的IgG、IgM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组,喘息症状组IgE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感染病原以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结合血清抗体检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诊疗和用药监测。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肺炎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非典型病原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老年非典型病原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治疗情况、转归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体温恢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100%)高于对照组( 81.1%);不良反应发生 率和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莫西沙星用于老年非典型病原肺炎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 ]莫西沙星 非典型病原体肺炎 转归
  • 简介:目的探究呼吸道病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4月住院4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非典型病原(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8种呼吸道病原IgM抗体,并进行痰培养细菌学鉴定。结果患者呼吸道病原检测总感染率为78.0%(373/478),病原分类感染组合以单类病原感染为主占41.2%(197/478),病毒类感染居多(占58.4%),病原多重感染占58.7%(219/373),较单一感染多,其中流感病毒B、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流感病毒A和念珠菌位于总阳性率和单一病原感染者的前列;感染者中男性占54.7%(204/478),男性以单一感染为主63.0%(97/154),女性以2个或以上病原的多重感染为主51.1%(112/219),病毒和非典型病原的感染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P=0.03;χ2=19.83,P=0);真菌在不同季度间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08),其余病原在不同季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病原感染主要由病毒和非典型病原引起,以流感病毒B、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A、嗜肺军团菌和念珠菌的单一或混合感染常见。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道 感染 病原体
  • 简介:近十多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和热点,其中最关键的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是否致病,由于研究众说不一,引发很多迷惑和争论,但也有一些逐渐被肯定,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的关系也逐渐清晰。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致病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内科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对策。方法对我院肾脏内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出现血源职业暴露的23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暴露的原因,总结出职业暴露的预防对策。结果发生锐器伤是最常见的暴露途径,暴露人员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护士,暴露源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冲洗、消毒以及挤压伤口。结论造成血源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锐器所伤,可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职业暴露,降低感染的机率。

  • 标签: 肾脏内科 血源性职业暴露 原因 对策 医务人员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儿童急性血源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间诊断为急性血源骨髓炎,并且病原学培养阳性的22例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VSD组)7例和对照组(传统手术组)15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体温恢复正常天数、换药次数、手术次数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6(21~28)d,对照组为29(25—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8,P=0.047)。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中位数为11(9~13)d,对照组为15(13~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4,P=0.003)。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中位数为1(0~1)次,对照组为4(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6,P〈0.0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次数中位数为1(1~2)次,对照组为2(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82,P=0.003)。结论持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儿童急性血源骨髓炎效果理想,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换药及手术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9项呼吸道病原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日—2017年3月12日住院部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9项呼吸道病原检测,并对9项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率以及9项呼吸道病原合并感染阳性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中血清IgM阳性率为40.00%,而病原合并感染20例,阳性率为20.00%。结论在临床上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检测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可以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呼吸道感染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市28所医院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以探讨防护对策。方法对全市28所医院2014年第四季度发生且上报登记的123例血源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3例职业暴露者以护士(59.35%)和医生(23.58%)为主;暴露途径以锐器伤为主,占98.37%;暴露源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传染性的占62.60%,乙肝暴露源占30.08%,丙肝暴露源占2.44%,梅毒暴露源占4.07%,其他血液型传播疾病占0.81%;职业暴露发生频次最高的环节为废物处置,占42.15%、其次是手术中和拔针,分别占18.18%和14.05%;暴露后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和预防性干预,经追踪未发生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暴露的常见因素,通过监测来查找锐器伤的关键控制点,重点强化目标人群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和高危因素的有效管控,最大限度的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锐器伤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出现血源职业暴露的根源与采取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调查及整理我院2010年2月-2014年11月提交院感科的有关医护人员血源职业暴露报告基本信息,对医护人员出现血源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结果本研究中出现血源职业暴露的有14人,其中,针刺伤11例(78.6%)、肌肤暴露2人(14.3%)、黏膜暴露1人(7.1%)。对14人进行全程跟踪预防,职业暴露没有一人感染。结论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同时,在传染病医院出现职业暴露,将更容易出现血源症,由此,预防显得尤为关键。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血源性 原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输液系统在降低感染病科护士在血源传染病中因针刺伤而发生职业暴露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组为2016年06月-2016年12月感染病科护士使用传统输液系统,因针刺伤而导致的职业暴露。观察组为2017年01月-2017年06月均使用正压无针输液系统。通过统计两组针刺伤发生率,来比较正压无针输液系统与传统输液系统在感染病科护士职业暴露中的差别。结果护士对观察组在进行静脉穿刺、封管、处理废物时针刺伤发生率和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正压无针输液系统避免了感染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增加了职业安全性,降低了感染科护士在血源传染病中职业暴露的风险。

  • 标签: 正压无针输液系统 血源性传染病 针刺伤 职业暴露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近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进行研究,了解医院感染病原分布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精神病医院2005年-2015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采取个案调查、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2015年医院感染横断面应调查住院患者7104例,实查7104例,实查率100%,医院感染现患率平均3.89%,共检出病原菌17株,检出率48.9%,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1.2%,其他革兰氏阴性菌(G-)占41.2%,奇异变形杆菌占5.9%,头葡萄球菌占5.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9%。无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检出的17株病原中医院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占52.9%,胃肠道感染占29.4%,泌尿道感染占17.6。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感染病原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多为下呼吸道感染,与老年病患、免疫力低下等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吻合,提示这类感染病例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与药敏试验为参考,经验性用药时应考虑老年人的特点与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区别。

  • 标签: 精神病专科医院 现患率调查 病原学 耐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验对女性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10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门诊于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验对女性的诊断价值,对其检验结果阳性率进行计算。结果1000例女性患者经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验结果如下480例患者为阳性检验结果(48%),其中460例患者为支原体感染(46%),15例患者为衣原体感染(1.5%),5例患者为淋球菌感染(0.5%)。结论女性在临床检验中选择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联合检验方法,能够对宫颈炎等多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

  • 标签: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球菌 女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