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今年70岁,患糖尿病9年,我长期熟读贵刊,坚持每天注射诺和灵30R,空腹血糖多控制在5.0mmol/L左右。按贵刊文章介绍服用“依苏”和“科素亚”,血压经常维持在120/70毫米汞柱,脉压差〉40,是否说明血管硬化程度很大?

  • 标签: 血管硬化程度 脉压差 诺和灵30R 空腹血糖 毫米汞柱 糖尿病
  • 简介:许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现象。正常血管富有弹性,使血流顺畅;硬化血管管壁增厚,内膜出现隆起的灰白色粥样斑块,表面粗糙、高低不平,这是胆固醇、血小板附着所造成的隆起。于是,血管管腔变窄,血液循环不畅,继续恶化下去就会完全堵塞血管。并且由于堵塞血管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下肢血管堵塞,患者会有肢体发冷、发麻,严重者下肢组织发黑、坏死而需要截肢;如心脏血管堵塞,

  • 标签: 血管硬化 血液循环不畅 血管堵塞 正常血管 粥样斑块 表面粗糙
  • 简介:最近,赵女士去医院做CT检查时,有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新发现”。原来,放射科的医生在给赵女士看片的时候,发现她的“主动脉壁见斑点状钙化影,冠脉壁钙化”。经医生指点,赵女士自己也看见在血管的横截面上有几个发白的小点。赵女士一下子紧张起来,自己只听说过血管硬化,没听说过血管也会钙化啊!这硬化和钙化有什么不同?能治吗?

  • 标签: 血管硬化 钙化 CT检查 主动脉壁 放射科 斑点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甘露醇注射液是降低颅内压、眼内压的高效脱水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虽然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眼内压效果显著,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或操作不当时,均可对局部血管产生刺激,容易导致静脉炎、血管硬化,渗漏到血管外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硬化不仅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静脉血管的使用率。因此,对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病人,预防穿刺处血管硬化非常重要。2006年11月-2007年4月,笔者所在单位共收治129例使用甘露醇的病人,其中约1/4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血管硬化,采取综合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甘露醇注射液 血管硬化 护理措施 预防 降低颅内压 局部组织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非炎症性病变,表现为受累动脉的管壁变性、增厚、失去弹性、管腔狭窄。病变可累及全身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包括眼底病变、听力系统病变等,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且造成功能损害的病例较为罕见。我科收治上唇及颊部瘤样血管硬化一例,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表现具有一些典型特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瘤样血管硬化 血管炎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急性左心衰竭伴心血管硬化患者的焦虑障碍的发病特点及对临床抗焦虑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2012年42例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伴有焦虑障碍的急性左心衰伴有心血管硬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设21例为观察组,治疗采用小剂量多虑平和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进行评分情况分析,设2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及左心衰竭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中焦虑障碍治疗好转率56.7%;治疗后观察组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对照组评分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性(P<0.01),洋地黄类药物应用量明显减少。结论急性左心衰伴心血管硬化患者的焦虑障碍其发病率高,临床应用抗焦虑治疗采用小剂量多虑平合并认知行为治疗效果较好,并能减少洋地黄类药物用量及使用次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1。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心血管硬化 焦虑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硬化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的动脉硬化程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将193例有动脉硬化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颈动脉、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及头颅核磁共振动脉成像(MRA)检查,根据头颅MRA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硬化组和非颅内动脉硬化组。采用Pearson相关、BinaryLogistic分析周围动脉与颅内动脉硬化关系;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结果随着颈动脉硬化(CAS)及下肢动脉硬化(LLAS)程度的增高颅内动脉硬化有逐渐增加的趋势,CAS组U值为1.87(P〉0.05),LLAS组U值为2.80(P〈0.05);CAS及LLAS与颅内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P=0.05)、0.21(P〈0.05);Logistic分析显示CAS及LLAS相对于颅内动脉硬化的OR值分别为0.86(P〉0.05)和0.67(P〈0.05);CAS、LLA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57.80%(P〉0.05)、62.20%(P〈0.05),LLAS界值点为2级。结论LLAS与颅内动脉硬化密切相关,为颅内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LLAS≥2级有一定的预测颅内动脉硬化的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下肢动脉 彩色多普勒
  • 简介: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双能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成像(DE.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与闭塞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自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行DE-CTA检查的怀疑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2例,在DE—CTA检查前或后1d至1月内行DSA检查。依据Fischer分段法将颈内动脉分为6段,采用4分评分系统评价头颈部DE—CTA图像质量,对于DE—CTA不显示为闭塞,以及评分≥3分的血管节段进行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比较DE—CTA与DSA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本组32例患者384段血管,除去闭塞血管19段及带支架血管4段,对361段血管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显示评分≥3分血管344段(95%),1分血管17段;DE—CT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节段数分别为322、10、12及19。DSA诊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节段数328、8、8及19。DE—CTA与DSA评价不一致血管6段.DE—CTA显示的狭窄程度均大于DSA。结论DE.CTA能较好去除骨骼与钙化对颈内动脉的影响,与DSA相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颈内动脉 双能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与肝硬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不同程度硬化患者及50例正常志愿者行弥散加权成像,并测量ADC值,DWI序列所选用弥散敏感度(b值)分别为0,400,600,800s/mm2。在感兴趣区b1和b2(ADC1)、b1和b3(ADC2)及b1和b4(ADC3)计算肝脏的ADC值。结果肝硬化平均ADC1、ADC2、ADC3值均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1);ChildA、B、C级肝硬化与正常肝脏比较,ADC值均有降低(P<0.01);ADC值会随肝硬化的加重而降低(P<0.01);各组ADC值会随b值增大而降低(P<0.05)。结论DWI-ADC值的测定能反映肝硬化的动态变化,是评价肝硬化程度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
  • 简介:颈动脉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受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1].何小俊等[2]报道了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颈动脉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3].因此,本研究进一步观察血尿酸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期更好地防治动脉硬化.

  • 标签: 颈动脉硬化 血清尿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慢性疾病 血尿酸
  • 简介:我们采用二维超声诊断仪,测量左肝膈面压缩度(LCA)的方法,即测量与心脏相邻的肝脏在受心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回缩幅度的大小,结合肝功能及心功能等多项指标,与肝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左肝膈面压缩度诊断肝硬化程度的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诊断 肝硬化 肝膈面 二维超声 肝组织病理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