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带血管游离腓骨修复早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对11例患者实施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护理.结果本组11例患者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均顺利存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腓骨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护理技术 骨移植术 血管 功能锻炼
  • 简介:在带血管蒂自体骨移植治疗严重缺损中,通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严格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护理以及正确的健康指导等,使手术成功率提高,术后的并发症减少,促进病人肢体功能逐渐恢复.

  • 标签: 骨缺损 骨移植 矫形外科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胫骨缺损应用带血管的腓骨移植进行修复的最佳手术配合方式.方法对28例胫骨缺损应用带血管的腓骨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物品器械准备,手术中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配合,出现血管危象处理的护士配合等进行回顾.结果手术室护士术前、中的密切配合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结论术前、中病人的心理护理,中精细操作,减少导致血管痉挛的机率,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必要时及时应用抗生素,减少中及术后的污染及感染发生.

  • 标签: 术中 腓骨移植 胫骨缺损 血管危象 病人 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原位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观察围手术期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参数变化趋势,对比两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参数,初步探讨双侧旁路移植血管流量特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心外科实施原位双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7例,其中男50例,女7例;年龄29~77岁,平均(57.8±10.1)岁。患者术前均行经胸乳内动脉超声检查,中使用TTFM测量并记录旁路移植血管血流量和搏动指数等相关参数,并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前左、右两侧乳内动脉的平均直径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右侧乳内动脉血流量更高(P=0.026)。中左、右两侧动脉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侧移植血管舒张期血供比例更高(P=0.022)与术前乳内动脉自身流量相比,中左、右两侧移植血管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提升(P<0.001),搏动指数也较术前更优(P<0.001)。结论实施双侧乳内动脉CABG手术的患者,与术前乳内动脉自身血流相比,中左、右两侧动脉旁路移植血管血流量均有明显改善,搏动指数更优。中靶血管位点存在不同,但两侧旁路移植血管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内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瞬时血流测定 经胸乳内动脉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在移植血管狭窄支架植入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3例肝动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狭窄。于支架植入术前、后行CDFI检查并每隔3~4个月随访复查,取多普勒参数肝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加速度、门静脉吻合口管径及其两端血流速度比值、肝静脉狭窄处管径及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下段血流频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动脉狭窄者支架植入术后RI升高,SAT缩短,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门静脉和肝静脉狭窄者支架植入术后狭窄段管径增宽,植入的支架呈并行相间的线样强回声,门静脉吻合口两端血流速度梯度下降,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下段血流频谱由术前的平坦波恢复为两相或三相波。结论CDFI检查是评价移植血管狭窄支架植入疗效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肝移植 血管狭窄 支架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3d开始采用灌胃法给予辛伐他汀(10mg/Kg溶于10ml生理盐水),经耳缘静脉给予左旋精氨酸(100mg/kg),对照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直至术后取材。所有动物日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于术后1、2、4、6周及8周取材。观测新生内膜与中膜面积比(IPM)、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21)及细胞周期素A(CyclinA)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移植4周后,各组静脉均有内膜及中膜较正常颈静脉明显增厚表现,左旋精氨酸组内膜及中膜增厚较对照组轻。两组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兔静脉移植至股动脉后内膜及中膜增厚。(2)左旋精氨酸联合降脂药物能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及中膜增生,减少静脉桥狭窄。

  • 标签: 左旋精氨酸 静脉移植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吻合血管皮瓣移植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吻合血管皮瓣移植的患者中选取 130例,随机均衡分为两组,每组 65例,护理时,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皮瓣成活的几率、满意度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统计学存在意义( 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 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患者,效果良好 。

  • 标签: 优质护理 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术 效果
  • 简介:背景:血管化肋骨移植在脊柱手术中以往仅限于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即采用肋骨移植行脊柱前路融合。对于在复杂脊柱重建中应用血管化肋骨移植的效果至今没有一个足够的评价。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在复杂脊柱重建中从前路或后路应用带血管蒂肋骨移植的结果,包括融合时间和并发症。

  • 标签: 肋骨移植术 脊柱重建术 术中应用 血管化 手术技术 前路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侧乳内动脉(BIMA)不同的应用方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中旁路移植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使用BIMA行CABG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7例;平均(56.9±9.8)岁。按照BIMA作用左、右冠状动脉靶血管不同,分为双侧组(B组,23例)和左侧组(L组,59例);按照右乳内动脉(RIMA)是否离断分为原位组(I组,57例)和游离组(F组,25例)。应用瞬时流量测定技术测量旁路移植血管血流各项参数,出院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评价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1.22%)。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方面,与L组相比,B组中RIMA平均流量更高(P=0.013);与F组相比,I组中的左乳内动脉(LIMA)搏动指数值更低(P=0.007),RIMA平均流量更高(P=0.016),BIMA平均流量总和更高(P=0.033),且LIMA出现平均流量<15 ml/min的例数更少(P=0.023)。出院前复查冠状动脉CTA,1例RIMA到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结论使用BIMA行CABG时,尽量使用原位乳内动脉。RIMA用于右冠状动脉比用于左冠状动脉时旁路移植血管血流更佳。BIMA早期通畅性好,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瞬时血流测定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肾脏移植物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修复机制,并探讨其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治疗前景。

  • 标签: 肾移植 血管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治疗肾移植中髂外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应用人工血管置换治疗肾移植中髂外动脉夹层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8~55岁。4例肾移植受者均为中突发髂外动脉夹层,拆除血管缝合线发现动脉内膜剥脱堵塞髂外动脉3例,堵塞移植肾动脉1例,使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制成的人工血管,行髂外动脉的人工血管置换。4例受者移植肾行二次灌注,改与髂内动脉吻合。结果1例受者术后1周肾功血肌酐恢复正常,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合并急性排斥反应,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术后2~3周血肌酐恢复正常。随访时间0.5~5.0年,移植肾功能稳定,侧下肢血供及皮温正常,活动有力自如。结论肾移植中髂外动脉血管夹层发生率不高,但病情进展迅速且凶险,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治疗肾移植中髂外动脉夹层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后血管并发症 人工血管置换术
  • 简介:<正>肝移植血管重建的血管搭桥技术如同胃肠外科中实施的Roux-en-Y一样,成功解决了移植血管吻合时出现的众多难题。从1963年美国Starzl进行第1例人体原位肝移植以来,历经近48年发展,我国肝移植技术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在整个植入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血管重建进行,而血管吻合的通畅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复杂的肝移植血管重建中,血管搭桥技术已成为移植成功的

  • 标签: 血管搭桥 肝移植术后 肝动脉 血管重建 肝右动脉 血管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者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副主任,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擅长角膜病及屈光手术、白内障、眼外伤、疑难眼病的诊疗。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主编、参编中英文专著多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毛发移植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进行移植毛囊均成功,成活率较高。结论毛发移植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较为良好。

  • 标签: 毛发移植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栓塞行血管移植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断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断指再植治疗,分析断肢再植过程中血管移植的方法。结果18指全部成活,1指大部分成活。结论在断肢再植手术后血管栓塞及时行动静脉血管移植可使得断指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减少断指的坏死率。

  • 标签: 断肢再植术 血管栓塞 血管移植重要性
  • 简介:对2000年9月-2003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腹主动脉瘤作了总结。重点报告了手术室护士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中配合,并总结了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的配合要点与技巧,阐述了给与病人感情支持及医护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人造血管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血管吻合装置(MVAD)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万方、CNKI等数据库,搜集自1962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发表的关于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中血管吻合方式的中、英文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应用R统计软件(R-4.0.0)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研究和15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中,MVAD与手工缝合在吻合后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71,1.69),P>0.05];应用MVAD行静脉端端吻合后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RR=0.26,95%CI(0.11,0.62),P<0.05];MVAD与手工缝合相比行静脉(或动脉)吻合的时间明显缩短[WMD=10.78,95%CI(10.55,11.01),P<0.05;WMD=15.26,95% CI(14.65,15.87),P<0.05]。结论应用MVAD行静脉端端吻合血栓(或血管危象)发生率较低,应用MVAD能明显缩短静脉(或动脉)吻合时间。

  • 标签: 微血管吻合装置 头颈部 游离组织瓣 手工缝合 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