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4例血管细胞增强表现特点的分析,探讨其增强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应用0.35TMR仪检查和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血管细胞,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9岁-62岁,平均31.8岁。14例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4例血管细胞中12例位于颅内,其中幕上1例,幕下11例;2例位于脊髓,分别位于颈456和胸45平面。10例单发囊性,呈大囊小结节,囊液呈长T1长T2,结节呈不规则形,T1加权像呈稍低或等信号强度,T2加权像呈较高信号强度。旁无水肿或水肿较轻或重度水肿。增强扫描结节明显强化呈高信号强度,囊壁呈环形强化或无强化;4例为实质性,T1加权像呈中等偏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对比增强,呈明显的高信号强度。肿瘤实质内及肿瘤旁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影且增强明显。结论MRI对血管细胞的诊断,特别是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管网状细胞瘤 MRI 增强
  • 简介:目的分析1个家族性血管细胞家系3名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通过调查、收集自2004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个家族性血管细胞家系3名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并检测其他部位的病变情况,探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综合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名患者均未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头颅MRI显示2例为囊实性肿瘤,1例为实质性肿瘤,手术镜下全切后均给予定期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对于家族性血管细胞,头颅MRI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及随访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鉴于家族性血管细胞易合并其他部位病变、复发率高、手术难度大,应加强对家族性血管细胞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认识。

  • 标签: 血管网状细胞瘤 家族性 VHL病 遗传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管细胞患者的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注意观察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呕吐的性质、量。

  • 标签: 血管网织细胞瘤 外科护理
  • 简介:10例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小脑实质性血管细胞,回顾性分析10例小脑实质性血管细胞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术方法,10例病人均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

  • 标签: 实质性血管 小脑实质性 织细胞瘤
  • 简介:血管细胞为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占所有脑肿瘤的1.5%~12%[1],本文就收治的16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管网织细胞瘤 瘤结节
  • 简介:1990年至1999年,我科收治血管细胞共27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有8例为实质性,占同期血管细胞的29.6%.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46.8岁.单纯头痛5例,头痛、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6例,共济失调8例,眼球震颤8例.位于小脑半球6例,小脑蚓部2例.无一例有家族史.

  • 标签: 小脑 血管网织细胞病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飞行学生,飞行时间128小时。因眩晕2周,加重伴频发呕吐6小时,于2001年3月11日入院。入院前2周,患者因受凉后出现眩晕,无咽部疼痛、发热等症状。入院前6小时患者眩晕加重,呕吐呈非喷射状,不伴视物旋转,无头痛、耳鸣及听力下降。入院查体:颈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好,

  • 标签: 首发症状 血管网织细胞瘤 眩晕 小脑半球 入院前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伴有异源性Sertoli-Leydig细胞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正确诊断水平,指导治疗。方法对1例巨大卵巢有异源成份Sertoli-Leydig细胞进行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观察,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1岁,左侧卵巢25cm×20cm×18cm,有巨大包块相应症状体征。行左侧卵巢肿瘤剔除术,病理报告为左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中分化并伴有异源性(肠上皮和骨组织),免疫组化Inhibin(+),VIM(+)。术后化疗6次。随访2年预后好。结论网状、异源性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该总预后较好,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有高危因素患者术后辅助化疗。

  • 标签: []卵巢肿瘤 Sertoli-Leydig 细胞瘤 免疫组化 诊断,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脏血管细胞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肾脏血管细胞患者1例,男,31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周入院。无肉眼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CT平扫可见右肾上极占位,大小约4.5cm,密度较肾脏稍低,增强后强化不均,腹膜后淋巴结未见肿大,考虑肾癌可能。行腹腔镜下右肾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右肾血管细胞,免疫组化S—100(+)、NSE(+)、a-inhinbin(+)。术后患者恢复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肾血管细胞是一种良性的肾脏肿瘤,由于术前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术前患者多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如透明细胞癌等。CT虽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该病鉴别与其他恶性肿瘤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病理仍是目前诊断该病唯一可靠手段。

  • 标签: 肾肿瘤 血管母细胞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网状血管内皮(RH)的认识。方法报道武汉市第一医院1例R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RH患者病变部位为额面部,范围广泛,病情进展迅速。病程中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反复鼻腔、额面部皮肤出血,无法耐受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最终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RH恶性程度尚无定论,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高度侵袭性,进展迅速,预后很差。

  • 标签: 血管肿瘤,内皮,网状结构 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血管细胞的临床表现、CT、MRI、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肿瘤或结节全切除术21例,大部分切除2例,死亡2例.结论实体性血管细胞仍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肿瘤,完整地切除肿瘤或结节是提高肿瘤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关键.

  • 标签: 脑血管母细胞瘤 显微手术 影像学
  • 简介:摘要梭形细胞血管(spindle cell hemangioma)是1986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罕见病变,好发于青年四肢远端皮下软组织。镜下观察可见海绵状血管区、实性梭形细胞区、裂隙状血管区及乳头结构,极易误诊为其他血管源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67岁女性患者胸骨的梭形细胞血管,随访9个月余,病情稳定,无复发征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散发性鞍区血管细胞,该病目前在国内外均罕见报道。患者女,因月经不规律并泌乳1年余,停经3个月就诊,CT和MR检查示鞍区占位,术前被误诊为垂体,行经鼻内镜蝶窦开放垂体切除术,术中因大出血被迫停止手术。本文通过介绍1例鞍区血管细胞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为广大放射科和神经外科医师提供一个宝贵的经验,为术前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一个思路,对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鞍区 影像表现
  • 简介:血管外皮细胞是一种血管源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盆腔、头颈部和脑膜部位多见。原发于肾脏的血管外皮细胞极为罕见。我科于2008年4月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血管外皮细胞瘤 肾脏 血管源性肿瘤 头颈部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血管细胞的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脊髓血管细胞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McCormick分级进行脊髓功能评估。结果肿瘤全切除37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改善30例,无变化6例,加重2例(1个月内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60个月,脊髓功能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6例;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血管细胞为高度血管化的良性髓内肿瘤,可通过显微镜下全切除治愈。

  • 标签: 脊髓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压迫症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