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检测规范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系统性能验证及比对实验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5月于本院门诊、急诊及病房患者采集全血细胞分析样本2100例,分别应用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和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对EDTA-K2抗凝血液样本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测定。结果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13%、RBC为0.8%、HGB为0.9%、HCT为0.65%、PLT为1.93%;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的平均CV%分别为WBC为1.77%、RBC为0.85%、HGB为0.94%、HCT为1.37%、PLT为2.45%。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差异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两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参数结果一致。结论在进行全血细胞参数检测时存在性能差异,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在一定程度上性能优于BC-3000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具有可比性,可为临床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全血细胞参数 比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细胞形态与红细胞参数在临床初诊MA与M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0例大细胞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结果和显微镜下血涂片细胞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A患者MCV.MCH值高于MDS患者RDW值低于MDS患者,MA患者红细胞异形率明显低于MDS患者。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结合红细胞参数可以初步区分MA和MDS。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并且以脑梗死为多见。发达国家青年卒中患者占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而在发展中国家,20%~30%的卒中发生于45岁以下的年轻人,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也日趋年轻化。有研究显示,在中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血小板活化聚集、炎性细胞增多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全血细胞的变化,并与青年健康者及老年脑梗死患者比较,以探讨血细胞参数在青年脑梗死中的变化及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细胞参数 年轻化趋势 血栓形成过程 卒中患者 发展中国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参数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VVS的患儿111例为VVS组;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专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1名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和U检验比较两组间血细胞参数,利用多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VS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细胞参数对诊断VVS的预测价值。结果VV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一致(男女均为51比60例),VVS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11.0(8.0,12.5)比8.0(7.0,11.0)岁,Z=4.39,P<0.001]。VVS组白细胞计数(WBC)[6.0(5.3,7.1)×109比8.6(6.7,10.1)×109/L,Z=-7.96,P<0.001]、淋巴细胞计数(LY)[2.3(1.9,2.7)×109比4.0(2.8,6.3)×109/L,Z=-8.49,P<0.001]和淋巴细胞比值[0.39(0.33,0.44)比 0.52(0.37,0.69),Z=-5.59,P<0.001]、单核细胞计数[0.3(0.3,0.4)×109比0.4(0.3,0.6)×109/L,Z=-6.19,P<0.001]、嗜酸粒细胞计数[0.1(0.1,0.2)×109比0.2(0.2,0.4)×109/L,Z=-5.75,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8±12)比(333±11)g/L,t=-3.27,P<0.001]、血小板计数[263(235,313)×109比341(295,409)×109/L,Z=-2.69,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中性粒细胞比值[0.53(0.48,0.58)比0.37(0.22,0.54),Z=5.86,P<0.001]、红细胞压积(0.39±0.04比0.37±0.04,t=2.75,P=0.00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5(82,88)比 81(78,84)fl,Z=5.56,P<0.0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8(27,29)比 27(26,28)pg,Z=3.39,P=0.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39(37,41)比 37(36,40)fl,Z=4.02,P<0.001]和平均血小板体积[11(10,11)比10(9,11)fl,Z=2.81,P=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校准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LY(OR=0.42,95%CI 0.29~0.62,P<0.001)、WBC(OR=0.75,95%CI 0.59~0.95,P=0.015)、MCHC(OR=0.94,95%CI 0.91~0.97,P<0.001)与VVS呈显著负相关,而MCV与VVS呈显著正相关(OR=1.08,95%CI 1.01~1.15,P=0.021)。ROC曲线显示联合运用LY、WBC、MCV和MCHC对VVS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灵敏度0.80,特异度0.83,约登指数0.63。结论VVS患儿血细胞相关参数发生变化;在临床以晕厥或晕厥先兆为表现的患儿中,LY、WBC、MCHC、MCV指标联合预测可以作为辅助VVS的诊断参考。

  • 标签: 晕厥,血管迷走神经性 儿童 血细胞计数 预测
  • 简介:近年来,随着电离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和放射免疫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放射工作人员长期接受小剂量的照射对血液系统的损伤效应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均已证实,造血系统是对辐射高度敏感的靶器官之一,放射线能直接抑制细胞分化,致使外周血中有形细胞及血小板发生异常。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末梢血 细胞参数 分析 放射免疫学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212例(N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CHB组),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4例(LC组),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常规分析。结果:LC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而淋巴细胞显著降低;3组间RBC、Hb和HCT依次降低,而RDW依次增高;3组间PLT和PCT依次降低,LC组MPV、PDW和P-LCR高于NC组但低于CHB组。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三系血细胞参数均发生改变,且与病程相关。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 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全血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行实验室检查对比术中所见(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两样本等方差t检验。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白细胞参数各指标及红细胞参数RBC、HGB和HCT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相比,除白细胞参数中的LYM%和红细胞参数RBC、HGB及HCT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阑尾炎发作时,白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变化有助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 简介: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已遍及全国县级以上医院的检验科,该仪器的使用,提高了国内血细胞的检测水平,同时也给临床提供了许多不能用手工检测的诊断指标.正常成人末梢血血细胞参数是手工法检测结果,而用血细胞分析仪对孕妇血细胞参数的调查,未见报道.为此,笔者对518例孕妇末梢血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的参数进行分析.

  • 标签: 合肥 孕妇 末梢血 血细胞参数 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儿童和成人期的造血在骨髓中进行。胚胎的主要造血部位是肝脏;胚胎发育晚期造血干细胞会迁移至骨髓(6~7个月)[胎盘脐血是移植所需造血干细胞的丰富来源,全世界已进行数百例脐血移植;该技术主要用于儿童,因为可获得的血量有限(60~100m1)]。

  • 标签: 血细胞 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外周血细胞参数,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是系统性炎症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肿瘤、全身炎性反应等疾病的发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有预测意义。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清蛋白、C反应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血清钠、总胆红素、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是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或免疫球蛋白抵抗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近期研究表明,外周血细胞参数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和免疫球蛋白抵抗有预测价值。因血常规廉价、操作简单易行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就外周血细胞参数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及免疫球蛋白抵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 冠状动脉病变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每位4m1,分二组注入EDTA—K2真空抗凝管中,一组放在室温保存,另一组放在4℃条件下保存。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TC-diff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按仪器的操作要求分别于采血后0、4、8、24h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放在4℃条件下保存的标本每次检测前10min从冰箱中取出回温待测,每批检测前、中、后均对仪器进行全血质控的监测。结果室温标本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结果有影响,保存在4℃的标本在24h内完成除MPV外基本保特恒定。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量在4h内检测完毕,在4℃条件下保存,放置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放置温度 时间 血细胞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值范围。方法用日本西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Sysemxkx-21N型血细胞分析仪对各个组别健康人静脉血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中值细胞百分比(MID%)男子组与女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多数文献报道WBC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成这些差异是否与选取的人群或当地的气候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血小板(PL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细胞计数(GRA%)男子组与女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有必要在各个地区建立健康人静脉血各参数参考值范围。

  • 标签: 静脉 血液 血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工作环境对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触放射的工作人员和无接触放射的工作人员360例作为对象,无接触放射的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n=120)、接触放射的工作人员分为观察组(n=240)。对两组工作人员进行血细胞分析,比较两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等血细胞的数质量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的放射环境中工作不会对工作人员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等血细胞的数质量参数造成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放射工作环境 血细胞参数 放射工作人员 血细胞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工作环境对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触放射的工作人员和无接触放射的工作人员360例作为对象,无接触放射的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n=120)、接触放射的工作人员分为观察组(n=240)。对两组工作人员进行血细胞分析,比较两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等血细胞的数质量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日常的放射环境中工作不会对工作人员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等血细胞的数质量参数造成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放射工作环境 血细胞参数 放射工作人员 血细胞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