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用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槲皮素对棉铃虫羧酸酯,谷胱甘肽转移的诱导作用和对乙酰胆碱酯敏感度的影响,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明显降低,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变化,诱导种群羧酸酯的活性提高2-3倍,谷胱甘肽转移活性提高近15倍,而乙酰胆碱酯对对氧磷的敏感度却提高了3.5倍,说明槲皮素诱导种群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降低是由于解毒和乙酰胆碱酯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棉铃虫 槲皮素 诱导作用 解毒酶系 乙酰胆碱酯酶 靶标酶
  • 简介:采用亚致死浓度(LC25)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相对敏感(SS)种群进行连续选育,获得亚致死(Sub)种群。处理36代后,Sub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下降到SS种群的5.2倍。用SS和Sub种群各自的LC10和LC25浓度多杀菌素分别处理两种群的2龄若虫,1、6、12、24和48h后测定羧酸酯(CarE)、谷胱甘肽S-转移(GSTs)和多功能氧化(MFOs)的比活力。结果表明,Sub种群对照组CarE和GSTs比活力在除第48h外的其他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且6h时两者CarE比活力差异显著,Sub种群是Ss种群的1.37倍;Sub种群对照组MFOs比活力在各时间段都高于ss种群对照组,在1和6h时差异显著,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62和1.36倍。再经各自的LC10和LG25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后,在各时间段Sub种群的CarE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LG25浓度处理后,Sub种群的GSTs和MFOs比活力虽在短时间内低于SS种群,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比活力均高于Ss种群。说明SS种群经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选育36代后,其体内CarE、GSTs和MFOs比活力有上升趋势;继续用亚致死浓度多杀菌素处理,则Sub种群体内解毒活力的动态调节能力要强于SS种群。

  • 标签: 西花蓟马 多杀菌素 亚致死浓度 解毒酶系
  • 简介:为探讨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解毒的影响,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和多杀菌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的毒力,并比较了低剂量(LC_(25)和LC_(50))处理6、12、24、48和72h时小菜蛾体内羧酸酯(CarE)、谷胱甘肽S-转移(GST)和多功能氧化(MFOs)活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优于多杀菌素,处理48h后其LC_(25)和LC_(50)浓度分别为0.018和0.048mg/L,经此低剂量浓度处理后,小菜蛾CarE活性波动较大,6-24h,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且均呈先升后降趋势,24-72h,处理组Car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对GST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GS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对MFO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在48h时相差不大外,其他时间MFOs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GST可能参与了乙基多杀菌素在小菜蛾体内的代谢。

  • 标签: 低剂量 乙基多杀菌素 小菜蛾 解毒酶
  • 简介:甜菜夜蛾取食不同食料作物以后,对灭多威、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解毒活性测定表明,不同食料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多功能氧化(MFO)的脱甲基作用和羧酸酯(CarE)的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和人工饲料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羧酸酯动力学研究表明,几种食料作物对甜菜夜蛾羧酸酯底物亲和力(Km)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 标签: 甜菜夜蛾 食料 药剂敏感性 解毒酶
  • 简介:研究了取食转Bt-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体内解毒和中肠蛋白活性的影响。利用饲喂结合比色方法,比较龟纹瓢虫取食转Bt-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后体内α-乙酸萘酯、乙酰胆碱酯、谷胱甘肽-S-转移、中肠总蛋白、类胰蛋白和类胰凝乳蛋白活性。结果发现:在解毒方面,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4龄幼虫和蛹的α-乙酸萘酯活性显著低于取食非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对照组),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乙酰胆碱酯和谷胱甘肽-S-转移活性在各个发育时期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中肠蛋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总蛋白和强碱性类胰蛋白活性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取食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的弱碱性类胰凝蛋白和类胰凝乳蛋白活性在蛹期显著低于取食非Bt玉米花粉的龟纹瓢虫。由此可见,龟纹瓢虫取食含有Cry1Ah杀虫蛋白的玉米花粉后,体内代谢解毒和中肠蛋白与Cry1Ah杀虫蛋白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某些活性的变化。因此,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龟纹瓢虫的潜在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转Bt-cry1 Ah基因玉米 花粉 龟纹瓢虫 解毒酶 中肠蛋白酶
  • 简介: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品系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测定,以及使用不同模式底物对P450单加氧酶活性的比较研究发现:除成虫期外,不同发育时期抗性品系小菜蛾中P450和细胞色素b5的含量都高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还原型辅酶Ⅱ(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97倍;同时发现抗性品系中甲氧试卤灵-O-脱甲基(MROD)、乙氧试卤灵-O-脱乙基(EROD)、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ECOD)以及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PNOD)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敏感品系,分别为敏感品系的9.41、4.15、1.67和2.94倍.研究结果表明,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单加氧酶活性的增高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 标签: 小菜蛾 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 细胞色素B5 阿维菌素 抗药性
  • 简介:目的:用探针药物研究黄芪对大鼠CYP450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予黄芪水提物诱导,通过HPLC检测探针药物的代谢率来评价各组CYP450活性。结果:黄芪给药组动物血液中的氨苯砜、氯唑沙宗的含量与模型组和空白组的含量相比无显著区别。结论:黄芪对大鼠CYP2E1及CYP3A4活性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黄芪 CYP450 氯唑沙宗 氨苯砜 探针药
  • 简介:从竹子上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半纤维素的菌种,通过出菇实验和ITS序列扩增,研究了其子实体、菌丝形态及分子特征,对菌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并在静置和振荡培养条件下分析了菌株的组成,该菌主要产半纤维素、木素和少量纤维素。本实验用该菌产生的木聚糖酶协同漆/介体进行竹浆生物漂白,处理后纸浆白度可达81%以上,黏度下降不多。结果表明,处理有利于提高竹浆的可漂性、增加后续漂白中木素的脱除。

  • 标签: 木聚糖酶 漆酶 序列 培养 生物漂白
  • 简介:杜药师解释,在日常的药品销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顾客,三天两头来购买牛黄解毒丸、六神丸这类的药物。很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没有副作用,而且这些药都流传多少年了,很安全。所以认为上火、有点嗓子疼时就会随意吃些.当然,效果也确实不错。但大家不知道这两种中成药中部含有雄黄,

  • 标签: 牛黄解毒丸 中毒 销售过程 六神丸 副作用 嗓子疼
  • 简介:在我们所吃的蔬菜中,有些蔬菜本身就含有某种毒素,人吃了这些蔬菜后,常会引起中毒,对人们的健康很是不利。下面介绍几种有毒蔬菜的解毒方法,供大家参考。

  • 标签: 蔬菜 毒素 解毒方法 食物中毒
  • 简介:李先生是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虽然已经快50岁了,但他仍旧每天起早贪黑地开车,就是为了能多挣些钱,补贴家用。可能是久坐的生活习惯,长期不运动,再加上饮食不规律,他渐渐出现了一些胃肠道的不适症状,经常是吃一点东西就会感觉腹胀,还隔三差五地便秘,整个人的气色也很难看。他的这些问题,妻子都看在眼里,就劝他去药店买点排毒的产品,回来自己试试。

  • 标签: 排毒 解毒 出租车司机 生活习惯 不适症状 胃肠道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解毒方对雄黄致小鼠砷中毒的解毒作用。方法利用雄黄建立小鼠砷中毒模型,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和正常组,每组20只。测定小鼠血砷、尿砷、血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ALT)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SOD)活力。结果血砷、尿砷含量以模型组最高,并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中药组和西药组均能降低尿砷含量,差异显著(P〈0.01);Cr、ALT的含量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中药组均可降低升高的GSH-Px和SOD(P〈0.05或P〈0.01);结论解毒方对砷中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排砷、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 标签: 解毒方 砷中毒 雄黄
  • 简介:强力解毒敏也叫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或叫强力宁注射液。它是以中药甘草酸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一种中西药制剂,它具有解毒、抗过敏、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该制剂目前只见到人医用制剂,尚未见到兽用制剂。笔者用此药在兽医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报告如下。

  • 标签: 强力解毒敏 疗效 机体免疫力 兽医临床 注射液 制剂
  • 简介:橄榄为橄榄科植物艺榄的果实,其果实为硬壳肉果,呈纺锤形,不论成熟与否,都呈青色,因而称“青果”。初食略有酸、涩、苦感,久嚼后味转清甜,满口生津,余味无穷。橄榄经蜜渍后香甜无比,风味宜人,是茶余饭后的食用佳品。

  • 标签: 橄榄 利咽 解毒 果实
  • 简介:本文导读:在生产第一线的职工,他们的体中往往聚集或多或少的有毒物质,长期以往则会造成对人体的损害。

  • 标签: 解毒 巧用 有毒物质
  • 简介:鸦胆子是中国南方传统的木本药源植物。其以干燥果实入药。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解毒、止痢截疟等功效,内治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还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抗癌药物及消毒产品。广西是鸦胆子的主产区之一,桂西南、桂东南各地均有分布。近年来,野生鸦胆子资源逐年枯竭,鸦胆子果市场价格持续攀高。百色市右江区林下人工种植鸦胆子形成了特色产业。

  • 标签: 鸦胆子属 药源植物 苦参子 清热燥湿 杀虫解毒 截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