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病。与缺血性卒中相比,对脑出血相关认知损害的研究较少。脑出血相关认知损害可分为脑出血前认知损害以及出血后急性期和远期认知损害。文章对脑出血相关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出血 认知障碍 痴呆,血管性 认知 危险因素
  • 简介:血管性痴呆定义正在重新修订.痴呆的多灶梗死模式和阿尔茨海默模式,常称作是多灶梗死性痴呆.这一称谓正在被更广泛的概念即血管性认知损害所取代.概念的演变反映了对构成这种复杂综合征基础的致病机制更为深刻的理解.作为这一修订工作的结果,在过去的25年中,新的诊断标准已经确立,并且导致了关于精确的定义和有限互动评价可靠性的新问题.临床医生和调查者所选择的血管性痴呆的特异诊断标准,对流行病学、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经济评价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卒中 认知损害 血管性痴呆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 简介:介绍了认知干预防治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理论依据、认知干预的内容、认知干预的方式、认知干预的时间、认知干预的效果评价工具。提出了轻度认知损害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干预对象没有细化到MCI亚型,没有针对各亚型MCI病人提供个性化的认知干预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偏少,且样本量较小;认知干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干预流程;认知干预时间无明确界定等。

  • 标签: 轻度认知损害 认知干预 认知训练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且目前尚无对其临床疗效的统一评价标准。近年来,除了传统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在VCI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引起关注。文章就改善VCI认知症状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及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近10年来,社会神经科学快速发展,其将社会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融为一体,并且提出了社会认知的概念。临床研究表明,卒中后易出现社会认知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康复和生活质量。文章就卒中患者社会认知损害的概念、机制、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评价、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提高神经科医生对卒中患者社会认知损害的认识,积极预防卒中后社会认知损害的发生并予以相应的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 标签: 卒中 认知障碍 认知 神经心理学测验 社会知觉 社会行为 心智理论
  • 简介:自“血管性认知损害(VCI)”的概念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临床与科研人员广泛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加快,脑血管病业已成为高发疾病,使得血管性认知损害呈逐年升高趋势,尸体解剖结果显示约有1/3的痴呆患者存在血管性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5%罹患血管性认知损害。与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同,血管性认知损害是一种可预防且认知损害进程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的综合征。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 认知障碍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指卒中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预防PSCI至关重要,寻找预测因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文章对PSCI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卒中发病时的影像学特征、卒中本身特征以及分子标记物等,期望借此帮助筛选高危患者,及时干预以延缓PSCI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卒中 认知障碍 脑小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电分析技术在帕金森病并发认知功能损害及无认知损害者早期诊断的应用。方法用定量脑电图(qEEG)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名帕金森病(PD)并发认知功能损害及无认知损害患者,33名患有一般性头病头晕的神经症患者(对照组)的脑电图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将PD按MMSE成绩分为痴呆和非痴呆两组。结果PD患者的慢波(δ、θ频段)功率值显著增加,而快波(β1、β2频段)功率值显著降低。PD痴呆组的δ波功率值与PD非痴呆组相比进一步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qEEG,可评定PD的认知功能,是评定PD的有效手段之一。qEEG可在PD早期进行评定,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定量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幸存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开展预防及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图书馆、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发布的有关ICU后认知损害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Newcastle-Ottawa量表(NOS)及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标准(AHRQ)针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确定合并效应值的可靠性;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分析文献发表偏倚;采用非参数剪补法评估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5项研究,包括27项前瞻性队列研究、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1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项横断面研究;中文文献3篇,英文文献32篇;涵盖13个国家,成功随访ICU幸存者102 504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31项队列研究NOS评分为6~9分,1项病例对照研究NOS评分为9分,2项RCT质量等级为B级;根据AHRQ标准,1项横断面研究设计科学严谨,质量较高。35项研究报告ICU后认知损害总体发生率为2.47%~66.07%;多次随访者选取首次调查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发生率为38.44%〔95%可信区间(95%CI)为29.32~47.55〕;逐一剔除每项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合并结果变化不大,说明结果可靠。将纳入文献分别按照不同评价方式、不同患者类型、不同随访时间分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神经心理测验评价ICU后认知损害的合并发生率为31.42%(95%CI为21.82~41.02),使用问卷或量表评价的合并发生率为38.75%(95%CI为29.54~47.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ICU患者ICU后认知损害合并发生率为43.42%(95%CI为30.88~55.9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合并发生率为34.40%(95%CI为23.02~45.79),老年ICU患者合并发生率为12.93%(95%CI为8.48~17.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1年内、1~4年、5年及以上ICU后认知损害合并发生率分别为43.30%(95%CI为29.47~57.13)、34.21%(95%CI为26.70~41.72)、20.22%(95%CI为4.89~35.5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斗图显示各研究分布不对称,Egger检验结果也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P<0.05);采用非参数剪补法评估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剪补前后ICU后认知损害发生率差异较大,提示发表偏倚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稳定性。结论ICU后认知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存在时间较长;由于纳入文献中ICU后认知损害的诊断方法和随访时间差异较大,有待开展评价标准一致、设计严谨的原始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重症监护 认知损害 ICU后综合征 Meta分析
  • 作者: 许莉莉 赵金叶 高雅然 吕佩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张家口 075000 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唐山 063210,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研室,石家庄 050017,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2常见痴呆类型。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之间的通路,脑肠轴已成为众多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介导或影响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和缺血性卒中等血管危险因素,最终加速VCI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对肠道菌群与VCI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VC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胃肠道微生物群 认知功能障碍 卒中 脑缺血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2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病可显著增高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风险。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通过胰岛素抵抗、血脑屏障破坏、低度炎症、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与tau蛋白磷酸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参与认知损害的发生。近年来,糖尿病在PSCI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文章对糖尿病与PSCI的相关性以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综述,期望为糖尿病患者PSCI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认知障碍 认知 糖尿病
  • 简介:摘要除导致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外,颅内动脉瘤破裂还会造成认知损害。预防性手术治疗虽然能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但即使术后临床恢复良好的患者,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损害。关于不同手术方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缺乏系统评价,最佳的手术方式尚无定论。文章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认知损害进行了综述,期望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 认知障碍 神经外科手术 栓塞,治疗性 血管内手术
  • 简介:摘要:虽然我国已初步设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但从现实层面看,该制度的实施效果却不理想,环境损害鉴定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其仍是环境诉讼审理中的难点和焦点。这是因为我国立法分散缺乏统一规制,监管框架初建仍然有待具体落实。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制度发挥作用,而且不利于环境诉讼展开。鉴于此,应对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予以重视,并开展原则明确、路径清晰的完善工作。

  • 标签: 环境损害 概念 司法鉴定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行为改变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显性(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血管性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另一类就是传统的血管性痴呆。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 混合型痴呆
  • 简介:摘要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者常常共病睡眠-觉醒障碍,睡眠-觉醒障碍不但可以加速认知功能的减退,还会诱发和加重其精神行为症状,而且影响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并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上应常规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评估和治疗。

  • 标签: 睡眠觉醒障碍 认知障碍 痴呆
  • 简介:摘要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 EPVS)是脑小血管病的早期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研究表明,EPVS可能是卒中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早期独立危险因素,在认知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EPVS与PSCI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认知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者常常共病睡眠-觉醒障碍,睡眠-觉醒障碍不但可以加速认知功能的减退,还会诱发和加重其精神行为症状,而且影响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并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上应常规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评估和治疗。

  • 标签: 睡眠觉醒障碍 认知障碍 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