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具有比ESBLs酶更广的水解底物谱,能有效水解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抑制.携带编码AmpC酶基因质粒具有可转移性,导致耐药性广泛传播.本文就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的发现、流行病学特点、酶基因特点、药物敏感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质粒介导 AMPC 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调查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基因)的现状、基因型以及PMQR基因阳性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的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PCR法对125株肠杆菌科细菌(80株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PMQR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检测。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对阳性菌株做接合试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MIC。结果125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16株(12.8%)qnr基因阳性,其中8株携带qnrS1基因,8株携带qnrB6基因;另检出15株(12.0%)携带aac(6’)-Ib-cr基因。20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26株PMQR基因阳性的菌株中有12株接合成功,典型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有7株接合成功。与受体菌相比,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对接合子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PMQR基因的流行,PMQR阳性菌株可同时携带整合子基因,这些耐药基因均具有水平转移的特性,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肠杆菌科 喹诺酮类 质粒 耐药性 细菌 I类整合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频超声辐照造影剂SonoVue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在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中表达的作用。方法造模成功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组3只,分别在1、3、7天麻醉处死取材,制作肝组织冰冻切片后立即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用ImageProPlus软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A组、B组、C组切片中均可见少量散在的绿色荧光表达,D组、E组均可见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增强,各组均在第3天表达最强;在第1、3、7天,A组、B组、C组之间差异统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在3个时间点上与其他组之间差异统计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剂在低频超声照射下可以促进EGFP质粒在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的转染,通过门静脉注射组(E组)转染效率高于其它组。

  • 标签: 超声 造影剂 基因转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质粒介导的耐多药大肠埃希菌的CTXM-22、CTXM24基因分布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耐药菌株的筛选。PCR扩增CTXM-22、CTXM24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大小。基因测序仪检测碱基序列。结果7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一株死亡。全敏6株,占8.57%,单耐16株,占22.86%,双耐18株,占26.71%,耐多药30株,占42.86%。耐多药质粒中携带有CTXM-229株,12.86%。CTXM2424株,占34.29%。两种质粒均有的6株,占20%.结论泸州地区耐多药大肠埃希菌存在质粒介导的CTXM-22、CTXM24基因。耐多药的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唑肟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中度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

  • 标签: 大肠埃希菌耐多药质粒介导CTX M-22 CTX M 24
  • 简介: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性基因(ARGs)泛滥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目前关于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方面,但是关于抗生素对ARGs传播的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质粒是ARGs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以基于RP4质粒的大肠杆菌(E.coli)接合转移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氯哒嗪、磺胺异唑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根据单一暴露的结果设计混合抗生素的浓度比,探究抗生素联合暴露实验对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只有盐酸四环素对含有四环素抗性的RP4质粒的接合转移频率有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在联合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无促进作用的抗生素会抑制四环素的hormesis效应,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生素的环境风险。并且用受体理论解释了抗生素对质粒接合转移的hormesis效应产生机制,为目前尚无定论的hormesis受体理论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

  • 标签: 四环素 磺胺 磺胺增效剂 抗性基因 大肠杆菌 基因水平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将质粒APP695进行1个突变体构建。方法将第1785bp-1786bp(以目的基因ATG为起始)的碱基GA突变为TC,3'端去掉终止密码子TAG,克隆至pEGFP-N2载体中。结果构建了突变质粒APPswe。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APPswe 质粒
  • 简介:通过分析细菌中质粒的存在状态和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研究细菌致病机理、机体免疫防护机制,分析确定菌株的标识基因和标识分子,以及研究质粒表达调控分子机理提供思路,进而为应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筛选新的表达载体、研究新型疫苗候选株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质粒 复制 调控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高产质粒AmpC酶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1株。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质粒AmpC与CTX—M基因;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确定CTX—M基因簇的特征;利用基因测序确定AmpC酶及CTX—M的基因亚型。结果DHA-1型和ACT-1型为主要的质粒AmpC酶基因型,发现1种新的ACT型质粒AmpC酶,其与ACT-1的同源性仅为84%。CTX—M-14型和CTX-M-3型为主要的ESBLs基因型。最常见的大肠埃希菌SSBL基因组合为CTX-M-14+DHA-1+ACT-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为CTX—M-3+DHA-1+ACT-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SSBL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产质粒AmpC酶菌株;CTXM-14/CTX—M-3+DHA-1+ACT-1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的SSBL基因型。

  • 标签: 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儿童
  • 简介:目的:选择α-MSH作为重组毒素的导向部分,来自人类本身的血管生成素基因Ang作为毒性部分,合成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重组毒素。方法:用PCR方法将MSH基因和Ang基因通过柔性Linker(Gly4Ser)2,连接成为一个基因,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0b中,构建了重组毒素的表达质粒。结果:MSH基因和Ang基因可以合成重组质粒pET/MSH-Ang。结论:通过酶切鉴定和核酸序列测定证明了重组毒素表达质粒构建的正确性。

  • 标签: 重组毒素 MSH ANG 基因工程
  • 简介:目的:拼接DNA片段并克隆。方法:用T4DNA连接酶将DNA片段以平末端随机连接,随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琼脂糖电泳分离酶切产物,挑选特定片段纯化回收,与线性化的载体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拼接了不同DNA片段,构建了含有目的拼接片段的重组质粒。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靠,可作为拼接、克隆DNA的备选方案,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基因工程中应用。

  • 标签: 平末端DNA 随机连接 DNA拼接 基因克隆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纯化细菌质粒DNA的方法。方法针对传统的PEG纯化方法,取消PEG8000的纯化步骤,增加溶菌酶的浓度及酚-氯仿处理次数。结果新的纯化方法提取的质粒量比传统方法要多,而且纯度足以用于细胞研究。结论尽管目前已有质粒纯化试剂盒出售,但经改良的传统质粒纯化法仍然具有经济、实用的价值。

  • 标签: 质粒 纯化 PEG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细胞凋亡受体通路相关蛋白FasL表达的RNA干扰(RNAi)质粒,为研究FasL参与的细胞信号通路提供稳定转染细胞的RNA干扰质粒。方法选取FasL基因的19nt特异性序列,设计针对FasL的shRNA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克隆到pSilencer1.0-U6表达载体中,EcoRI和ApaI进行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重组克隆,在脂质体的介导下包含FasL基因RNAi的重组载体转染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转染48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Westernblotting分析对照组与转染组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双酶切证实shRNA正确插入pSilencer1.0-U6质粒,DNA测序证实插入的序列正确;FasL基因RNAi的载体转染血管内皮细胞成功;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质粒对照组比转染组细胞FasL表达下调。结论成功构建人FasL基因RNA质粒,为研究FasL参与的细胞信号通路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载体。

  • 标签: 载体 FasL RNAi
  • 简介:104株不动杆菌应用K-B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单药纸片搭桥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质粒分析。104株均检出质粒,流行型菌株对庆大、卡那、妥布、红霉素、头孢孟多,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流行型,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型比非流行型高。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依次为头孢噻甲羧肟、氨苄青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等;多粘菌素最敏感,依次敏感萘啶酸、头孢氨噻肟和丁胺卡那霉素。新生儿该菌感染选用头孢氨噻肟和丁胺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噻肟+妥布或噻肟+丁卡为宜。

  • 标签: 药敏试验 质粒分析 不动杆菌
  • 简介:随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突出,迫切需要对其耐药机理及防治进行研究。国内外迄今为止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认为,细菌对这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染色体介导,尚未发现氟喹诺酮耐药质粒。我们首次从一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E.coli)多种耐药株中克隆到氟喹喏酮耐药质粒,并对质粒的结构及耐药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E.coliHx88108的

  • 标签: 耐药质粒 喹诺酮 耐药性研究 耐药机理 多重耐药菌 染色体介导
  • 简介:目的:构建天然免疫胞内识别受体核苷酸寡聚域1(NOD1)真核表达质粒。方法:NOD1基因片段经PCR扩增获得,经酶切后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对挑选出的阳性克隆测序,将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pnag—NOD1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印迹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同时用NF-κB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OD1蛋白的活性。结果:pflag-NOD1可以在真核细胞293T中表达,并可以增强NF-κB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结论:构建了重组质粒pnag—NOD1,在细胞中表达NOD1后能够提高NF—κB转录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NOD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NOD1 NF-ΚB 真核表达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目的筛选出对人CathepsinK(CTSK)基因抑制效率最高的1对siRNA,并通过质粒载体表达该siRNA,为进一步抑制去分化人软骨细胞中CTSK的表达奠定基础。方法针对CathepsinK基因设计4个靶位点,并根据靶位点合成4对siRNA.并转染人软骨细胞。通过Real-timePCR检测4对siRNA中抑制效率最高的1对,与线性化的PGCsilencer-H1/Neo/GFP连接、转化、扩增与纯化质粒。结果4对siRNA转染软骨细胞后72h,通过对照FITC-siRNA的绿色荧光观察.siRNA的转染效率达到70%~80%。Real-timePCR检测每对siRNA的CTSK量与对照组比的百分率得到其抑制效率,分别为:第1对的比值大于对照组(无抑制作用),第2对47.5%,第3对53.1%,第4对67.3%(抑制效率最大)。成功构建出pGCsilencer^TMH1/Neo/GFP/CTSKRNAi载体,经测序证实了克隆的RNAi打靶序列100%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CTSK基因的siRNAs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抑制该基因表达对延缓软骨细胞的去分化过程并促进其成软骨能力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基因 双链RNA 质粒体
  • 简介:目的构建人Seipi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293T细胞后进行鉴定。方法采用PCR法从人睾丸组织中扩增人Seipin基因,通过BamHI/XhoI限制性酶切位点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内,构建含人Seipi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Seipin。运用真核转染、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的方法,鉴定Seipin在真核细胞293T中的表达。结果克隆的人Seipin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完全正确。瞬时转染真核细胞293T后,采用Westernblot在预期的位置检测出目的条带,免疫荧光实验显示293T细胞中存在人Seipin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人Seipi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 标签: Seipin基因 质粒 真核表达 免疫荧光
  • 简介:目的构建CathepsinK(CTSK)基因慢病毒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CathepsinK在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CathepsinK基因的蛋白翻译区,通过连接、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基因克隆至慢病毒pLenti6-V5载体上,经BamHI、XhoI双酶切电泳筛选、鉴定并测序。结果从软骨细胞中成功地克隆出990bp的CathepsinK基因,并经酶切分析得到6.964Kb和1.005Kb大小的两片断,测序结果显示接头两端序列正确。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CathepsinK基因表达质粒,可用于进一步的病毒包装,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对软骨细胞老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慢病毒 溶组织蛋白酶K 转基因
  • 简介:摘要:应用煮沸法、微波炉提取法、异丙醇沉淀提取法、改良碱裂解法、氯化锂法等五种质粒DNA提取方法,提取农杆菌pBI121质粒DNA。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相对于经典的碱裂解法都有一定的优点,其中的煮沸法、改良碱裂解法、氯化锂法,实验操作时间短,不使用有毒的酚和氯仿,提取的质粒DNA质量也较好,可以满足分子生物学的常规实验要求,适合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应用。

  • 标签: 质粒DNA 提取方法 中学实验
  • 简介:从临床上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HX88108,该菌对头孢哌酮等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前期实验表明此菌含有四个不同分子量及耐药性的质粒(PFC、PFT1、PFT2、PFT3),并获得了具有这四个质粒的四株转化菌。本文首先用Nitzocefin法检测到EcoliHX88108及其四株转化菌都能产生β—内酰胺酶对头孢哌酮等四种头孢菌素的稳定性实验显示四个粒所编码的β—内酰胺酶对四种头孢菌素的水解率及水解扫描光谱各不相同。表明它

  • 标签: 内酰胺酶 质粒编码 耐药大肠杆菌 头孢哌酮 前期实验 内酞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