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诗歌从生命意识的觉醒到身体意识的觉醒,其间转变的轨迹是有迹可寻的。诗歌的身体性如井喷般登上当代诗歌的舞台,并诡异地表现为诗歌与身体的粗鲁却又包涵着深意的美学结盟。表面上看,身体与诗歌的关系终于上到了台面上,尽管出场的方式令很多人惊愕。身体,成为诗歌的主题,诗歌的素材,诗歌的焦点。

  • 标签: 当代诗歌 身体性 另类书写 打工 真相 生命意识
  • 简介:在《钟形罩》里,西尔维娅·普拉斯背离了对女性身体的传统书写,她把身体从传统文化的神话q-剥离出来,探讨了身体书写所揭示的女性内在心理意识和颠覆传统身体书写的美学意义,从而从身体层面解构压制女性的男权话语。

  • 标签: 西尔维娅·普拉斯 《钟形罩》 身体书写
  • 简介:作为"广西三剑客"成员之一的鬼子在叙事过程中经常以一种身体暴力的方式传达着现实苦难的盘压,通过身体暴力书写努力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处境,对现实社会和人的灵魂世界做出一种本质性的阐述和发掘,从而在对暴力的呈现中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深度意识和厚重的悲剧精神。

  • 标签: 鬼子 身体暴力 深度意蕴
  • 简介:最近几年,一批优秀的“打工散文”蔚然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景观。“打工散文”书写了被遮蔽的身体,告知了底层的生存真相,有一种直抵生命核心的力量。“打工作家”以亲历者的身份,仔细描绘眼睛、耳朵、手所能体会到的一切细微感受,并通过对身体细节的语言转换,创造出一个具体、及物、在场的新的散文境界,以彻底反抗长期以来压抑身体、虚化灵魂的散文传统,使散文走向真正的自由。

  • 标签: 打工 散文 身体
  • 简介:身体书写(thewritingofbody)在当下这后现代的文学场中似乎无所不在、无可回避,甚至被提升到本体的书写层次,或成为表达创伤与文化抗争的聚焦点,特别是在边缘的批评模式中如女性批评、后殖民批评及少数民族批评等;或转为消费主义的倾向,身体成为被凝视、被偷窥、被凸显、被玩赏的对象,成为文本中最具魅力、最有愉悦性的物件。本文尝试探讨黄春明小说的身体书写,尤其集中在他六、七十年代所发表的几部代表性著作,试图归纳与分析他小说中几种类型的身体写作:即作为救赎的身体、作为霸权的身体以及作为嘲讽的身体。在论述这些身体书写的各种类型时,也尝试揭示各类身体书写潜藏的社会、文化及政治指涉。

  • 标签: 黄春明 身体书写 救赎 霸权 嘲讽 受苦
  • 简介:20年代末,“身体”由五四时期反传统伦理道德、伸张个人欲望的意义系统发生了转向,这一转向主要是社会发展由文化革命到阶级革命的变迁所造成的。五四时期对身体的认同从属于反封建文化运动,身体并没有获得独立的意义,对人缺乏生命层面的关注使得个人在面对人性的许多问题时仍充满着困惑,由此也形成了五四时期浪漫而感伤的文学风格。

  • 标签: “身体” 革命文学 书写 早期 想象 传统伦理道德
  • 简介:女性经验的书写身体写作主要的研究对象,男性身体书写往往被忽略。现代文学中,沈从文湘西世界的男子和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分别代表了农村与城市中的健康男性身体的形象,而郁达夫自叙传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和白先勇笔下的男同性恋则是边缘化的身体形态。不同的男性身体形态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男性精神世界。

  • 标签: 男性 身体写作 精神 文化
  • 简介:由20世纪八十年代李碧华《胭脂扣》以名妓如花的爱情隐喻"香港"的烟消云散,到九十年代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以妓女黄得云的情爱对照香港的政治寓言,直至千禧年黄碧云《无爱纪》写尽每人的无所不爱,深深地记忆着香港的爱和恨。香港女作家以情爱经验写出一个又一个香港传奇,并在二十世纪末的香港文学史上形成了一道重要的风景。

  • 标签: 身体书写 女作家 香港 小说 《胭脂扣》 二十世纪末
  • 简介:以景作结是淡莹诗作的一大特点,本论文尝试从身体书写的角度深入探讨淡莹《太极诗谱》、《发上岁月》两本诗集中诗作的文学地景。以法国知觉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对身体在艺术创作以及主体意识的阐述作为理论基础,突出淡莹近乎“直观”的创作特点,并联系身体书写、文学地景、主体性的探寻等三个讨论母题,深究诗人如何在诗作中以文字意象拆解自我形象,重新思考“物一我”关系,使诗作成为重构主体性的身体书写,诗人得以在创作中缓和面对时空变换的焦虑。

  • 标签: 文学地景 身体书写 主体性 知觉现象学 时空变换的焦虑
  • 简介:一直以来,学界对白先勇短篇小说中"去国离家"之痛有多番探讨。但实际上,小说中呈现出的个人化地方书写也值得关注。本文就试图借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概念,来探讨白先勇在书中,对上海、台北、纽约三地的地方书写。三个地方的书写,在塑造人群的地理想象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不同的书写模式也反映了作者不同的精神指向和价值观念。本文旨在推敲白先勇如何将真实地理景色,转化为充满个人经验、记忆、想象的地方。

  • 标签: 白先勇 地方书写 空间
  • 简介:摘要:《仲夏夜之梦》作为莎士比亚的喜剧杰作,以其独特的身体书写手法,展现了现实与梦境的交织。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结合身体叙事学理论,深入剖析了剧中身体书写所蕴含的多重意涵,以及身体在塑造现实与梦境交织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仲夏夜之梦》中的身体书写不仅丰富了剧作的情节和人物塑造,还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样性。

  • 标签: 《仲夏夜之梦》 身体书写 现实与梦境 莎士比亚 身体叙事学
  • 简介:医学是《米德尔马契》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三种身体形态在小说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分别是病患的身体﹑死亡的身体﹑女性的身体。卡苏朋的心脏病是个人主义的悲剧,费瑟斯通死亡后展示了当时异化的群体,罗莎蒙德的流产事件暴露了个人私欲的野心,从而表达了爱略特对社会顽疾的批判,以及重构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 标签: 身体 《米德尔马契》 共同体 爱略特
  • 简介:本文结合丁玲的具体人生际遇,分析其《从夜晚到天亮》、《一天》和《在医院中》三篇小说中的身体经验与空间再现,并探讨这两者的交互作用在文本中具有的特点。与1920年代的早期作品类似,丁玲在努力向左翼转型时创作的这几篇小说,同样将空间维度的身体经验作为革命的能动主体进行感知与书写,而当兼具作家与革命者身份的丁玲亲身面对复杂的革命现实和经受创伤体验时也始终坚持把小说写作作为感知革命现象、消融创伤经验、介入社会空间与重建自我认同的文化媒介。这种在身体主体与社会空间之间出现张力时不断将写作开拓成社会感知与个体存在的一贯坚持,可为理解“写作/人生”的认知框架提供参照。

  • 标签: 革命感知 创伤书写 身体 空间
  • 简介:新年伊始,应广东舞协名誉主席陈翘老师相邀,我赶到广州去看刘凤学新古典舞团演出的现代民族舞剧《曹丕与甄宓》。之所以兴趣盎然,不仅仅因为陈翘说这部舞剧是她最喜欢的刘凤学的作品,而且因为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新古典舞团首次来大陆的演出——我以为那场演出是刘凤学精心选择的代表作:一是以《幂零群》为代表,探讨动作与空间的美学关系;二是以《布兰诗歌》为代表,寻求节奏魅力与生命跃动的统一性;三是延伸传统舞蹈精神、特别是儒家的“仁”本精神,这方面带来了《招魂》、《投壶戏》、《渔歌子》和《雪祭》4个作品。

  • 标签: 身体书写 曹丕 战场 人性 《布兰诗歌》 民族舞剧
  • 简介:中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形成了"重农轻商""重农抑工"等文化观念和传统,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进程,使得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农业社会阶段,农业长期以来是中国的经济命脉,农村是中国广阔的社会,农民一直是中国最庞大的群体。

  • 标签: 重农 经济命脉 乡村爱情 文化生活 不能走那条路 《创业史》
  • 简介:笔者最早见到诗人马启代是在2013年的夏天,那年北上青岛游玩路过济南,有幸拜见了一些诗人,马启代是笔者见过印象深刻的一位。他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有着齐鲁大地人的热情、豪爽和真诚。那年的夏天异常炎热,马启代和野雪驾车让笔者领略了传说中的济南夏天。汩汩而出的趵突泉水、透人心脾的茶棚香茶、幽静渺远的小寺庙、接天莲叶的大明湖、湖上的冲舟翱翔……让笔者感受到的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北方汉子。而事实也正是

  • 标签: 北方汉子 齐鲁大地 真性情 湖上 山东人 秋风秋雨
  • 简介:摘要近几来,我国教育和课程不断改革,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的书写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致使小学生的书写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计算机普及使用的当今,小学生的书写能力越来越差,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小学生书写能力差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采取积极的指导方法以及策略等来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生书写能力的指导策略进行详细阐述,以求改变小学生当前的书写现状。

  • 标签: 小学生 书写能力 指导策略
  • 简介:人们对身体感觉的重视可以追溯到极其久远的时代,据《说文》的解释,“美”从“羊”从“大”,其本义为“甘”。从“美”字的起源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是十分重视官能感受的。这显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由“滋味”、“风骨”、“诗品”、“气”等范畴构成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身体话语 美意识 审美文化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