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H6000圆锥破碎机、破碎的结构和材料的分析和试验,分析了、破碎的性能对碎矿的影响,筛选、比较了几种耐磨材料,通过逆向工程,实现对其国产化。

  • 标签: 轧臼壁 破碎壁 高锰钢 力学性能 逆向工程 国产化
  • 简介:创伤性髋关节前脱位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髋部损伤,其发生率明显低于髋关节后方的骨折脱位,仅占到髋关节脱位的10.53%[1]。MavinTile曾记载关于髋关节前脱位损伤发生时可以合并髋骨折的论述。我科也收治过1例,并且在手法复位后因髋关节内游离体而行手术治疗。

  • 标签: 髋关节前脱位 前壁骨折 髋臼 关节内游离体 髋部损伤 骨折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合并髋后柱()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后柱()骨折33例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33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后柱()骨折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整体护理,均获随访12—72个月,平均42个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其中优2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1%。结论:髋关节脱位合并髋后柱()骨折手术患者,通过采取围手术期的护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髋关节后脱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唐有筝,以竹片润其端而之,因取名焉”。有陈旸《乐书》和《旧唐书·音乐志》中相同的记载相印证,由此可见,筝的专称始於唐代。这种乐器是什么样子呢?最明白无误地认定是筝的,当属《乐书》中的筝图形。有些学者谈到筝的形制说,“如筑之筝约在战国末期才发展成如今的似瑟之筝”①,从这幅图形看不能说没有道理,图中所绘的确是似瑟之筝的形制,只不过是有了用来弦的“竹片”,有了这竹片,才成了有别於弹弦乐器的弓弦乐器。

  • 标签: 轧筝 弓弦乐器 陈旸 《乐书》 轧琴 竹片
  • 简介:分析了长钢二厂现有半连工艺存在问题,结合本厂实际,对二厂实现连工艺改造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半连轧 连轧 工艺改造 轧钢厂
  • 简介:针刺手法名,出自《金针赋》。子午捣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指上下提插。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次,再紧提慢按六次,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

  • 标签: 子午捣臼 针刺手法 《金针赋》 针刺疗法 中医治疗
  • 简介:一次打扫老屋,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我又见着了那只尘封已久的石臼。那一刻我静立了许久。记忆中母亲捣时那铿锵的咚咚声似乎在耳畔回响,眼前随之浮现出母亲春谷时的情形。在我童年时,每天吃过晚

  • 标签: 捣臼
  • 简介:摘要本文将会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来对1780热轧生产线的精头部破问题进行研究,以求能够通过这些案列问题能够使这一生产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并将加强对这一生产线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 标签: 1780 热轧生产线 精轧头部轧破 问题探究
  • 简介:为了确定适合的均匀化退火制度,进行了均匀化退火实验以及轧制实验,以确定适合的开条件。根据均匀化退火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图,确定了可的退火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轧制实验,验证退火制度的合理性。

  • 标签: 镁合金 铸轧 均匀化退火 显微组织
  • 简介:摘要:借助金相显微镜研究了铸速度和铸区长度对铸板中心层偏析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工艺参数范围内,铸速度越大,中心层偏析尺寸就越大;铸区长度越大,中心层偏析程度越严重。

  • 标签:
  • 简介:不学道,不念佛,不修禅,也能参破生死。信么?我信。陈定一病重时,还念念不忘要到英国走一趟,倒不是对那儿存有什么念想,而是要在行走中与愈迫愈近的死神较劲。自从检出大肠癌后,他就一直不停地行走,国内的名山大川自不待说,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也掰着手指逐一游去。实在走不动了,就坐邮轮,说是漂也要漂到对岸去。就是不肯动手术。学医出身的他,并不讳疾忌医,只是不

  • 标签: 能参 念想 陈定 红颜知己 碧空如洗 学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下螺钉技术治疗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22例髋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45.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12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并髋下螺钉技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5~285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为360~1 600 mL,平均650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6.4%(19/22)。21例患者术后获12~45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1例失访。21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3.0个月,平均2.2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移位。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改良Merle d’Aubigné & Postel评分为8~18分,平均16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8/21)。随访期间1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1例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8%(5/21)。结论髋骨折解剖复位后应用髋下螺钉技术能够有效增强内固定强度,避免骨折再移位,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疗效佳。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髋臼下螺钉
  • 简介:也说成“格苗头”。指观察分析别人言谈、神情或事情形势的变化。我一“格苗头”勿对,伊拉两家头好象有闲话要讲,我快点借只音头滑脚勒。

  • 标签: 观察分析 言谈 《轧苗头》 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盆CT及三维重建图像测量髋横韧带(TAL)的解剖学前倾角,以明确其是否可以作为杯前倾角安放的参考。方法研究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骨盆CT三维重建且无明显骨性解剖异常的成年人共87例(174髋),其中男49例(98髋),女38例(76髋)。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测量TAL解剖学前倾角,比较性别、左右侧别及年龄差异,统计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测量髋解剖学前倾角,比较其与髋横韧带之间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比较性别及侧别间差异,应用单向方差分析比较年龄组间的差异。结果髋解剖学前倾角的均值为(22±4)°,性别之间(t=-1.491)及侧别组间(t=-1.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L解剖学前倾角均值为(18±5)°,性别之间(t=-0.319)、侧别之间(t=-1.4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 =0.828,P>0.05),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为98.85%。TAL解剖学前倾角小于髋解剖学前倾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9,P<0.001)。结论在无髋发育异常患者中,TAL可以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杯前倾角安放的参考。

  • 标签: 髋臼 韧带 成像,三维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髋前柱/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39例髋前柱/前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7例;年龄21~80岁[(49.6±13.7)岁]。前柱骨折31例,前骨折6例,前柱伴前骨折2例。22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组),17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依照Matta评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50个月[(32.4±10.5)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152.1±47.5)min,术中出血量为(497.7±160.7)ml,均低于B组的(192.1±58.2)min、(638.2±166.3)ml(P<0.05)。A组骨折Matta评分复位优良率为86%(19/22),末次随访时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18/22),B组分别为82%(14/17)、77%(13/17)(P均>0.05)。术后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闭孔神经损伤1例;B组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22),B组为29%(5/17)(P>0.05)。结论对于髋前柱/前骨折,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钢板内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但改良Stoppa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损伤,这种骨折常伴有股骨头脱位,创伤暴力大,骨折表现复杂等特点,自1993年5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髋骨折13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髋臼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老年髋骨折顶压缩或移位的CT分型,并评价基于此分型进行顶压缩或移位骨折复位的效果及术后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骨盆创伤外科收治的20例合并顶压缩或移位的老年髋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为65~78岁,平均71.5岁。按冠状位CT对其顶压缩或移位进行分型,以顶骨折线为界将顶分为内外侧,A型(3例):顶整体移位;B型(8例):顶内侧压缩;C型(4例):顶内外侧均有压缩或移位;D型(5例):顶粉碎性骨折,内外侧之间有嵌顿骨块。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复位方法:A型骨刀截骨复位;B型顶棒顶压复位;C型首先用顶棒复位内侧部分,然后用骨刀复位外侧部分;D型骨折首先处理嵌顿骨块,然后用顶棒复位内侧部分,最后如果外侧移位则用骨刀复位外侧部分。所有患者均应用钢板、螺钉固定。评价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效果及患肢功能。结果术后CT检查有18例患者复位后骨折台阶≤3 mm,2例复位后骨折台阶>3 mm。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7个月(18~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3~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70~100分)。4例患者最终行髋关节置换术。4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但不影响髋关节功能。结论老年髋骨折顶压缩或移位的CT分型对顶骨折复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髋臼 骨折 臼顶 CT分型 老年人
  • 简介:本文对铜盘管的两种加工工艺--铸法和挤压法进行了比较,指出铸法的优越性及其应用前景.

  • 标签: 铜盘管 铸轧法 挤压法 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