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其内涵较为复杂,涉及尊与破、正体与变体、文体分类等方面内容,其主功用就在于辨别各种文体及与其相匹配的体貌,它的正体的形态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变体的面貌。刘师培对于文章的研讨颇深。他在古人“文笔”争辩的基础之上,对“文笔”划分的准绳做出了辨析,认为有藻采者始可称“文”,反之为“笔”。除此之外他还对文章各的发展流变作了考镜源流,辨析了文体发展演变过程中正体与变体的形貌,其中,对于赋、诔碑的研讨最深。

  • 标签: 刘师培 文章辨体 文笔 赋体 诔碑
  • 简介:文章对元和这一概念从历时性的纵向角度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将历史上对于元和的解说归纳为元稹和白居易、唐李珏和李肇以及唐以后诸家的论述三个阶段,并论述了这三种说法的内在联系,即元和的内在特征--新变.在此基础上,将元和界定为:元和是对唐宪宗元和年间普遍流行的,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元白、韩孟等多种诗歌创作倾向的一种概括.

  • 标签: 元和体 元稹 白居易 新变
  • 简介:独木桥,又被称为“福唐”,首次出现于黄庭坚《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作茶词》,词共八韵,中有四韵皆用“山”字,其不知出处。后人把那些使用同字韵的作品都称为独木桥。实际上,独木桥可能出自福唐地区的古茶歌,隔句叶“山”韵,以民歌之法入词,其曲也被谱成《阮郎归》调加以传唱。此时词坛上有终篇押“也”字韵、效楚辞“些”韵以及通篇押实词韵等诸种“时文体”,独木桥与当时词坛上的这些特殊用韵风气相混合,故后代词话家把这一类用韵较为特殊的巧都统称为独木桥

  • 标签: 独木桥体 同字韵 福唐茶歌
  • 简介:介绍腺样肥大的临床特点,提出痰瘀互结为其基本病机,阐述了调畅气机、化痰散结、化瘀通络、益气养阴的治疗法则,并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小儿 辨治心得
  • 简介:通过对有关材料的细致辨析后发现,杨万里少时所作“江西”诗作的学习对象“江西诸君子”的具体所指,不是学界普遍认为的黄庭坚、陈师道,而很可能是江西诗派后学中除徐俯、二谢、晁冲之、洪朋、洪刍之外的诗人。

  • 标签: 江西诸君子 黄庭坚 陈师道 江西诗派后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调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科在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调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中医症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调质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中医辨体调质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诗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长河中颇具渊源的观念,其发端正在于将叙事叙语入诗、以实现诗史互证、文备众体的集大成效果。其概念在古来的创作实践中由来已久,大抵滥觞于《诗三百》中的风雅美刺和《春秋》笔法的推见至隐,而经汉魏六朝诗家诸多诠释,内涵不断衍生;而诗史的理论最终定型化则非推杜甫而不可。然而源流和衍生的"诗史"之间,还有诸多复杂的诗学问题,本文拟对其中几点作一浅论。

  • 标签: 直陈 风雅传统 格体 以意逆志
  • 简介:糖尿病性便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赵进喜教授临床运用体质、病、辨证“三位一”的诊疗模式诊治糖尿病性便秘积累了丰富经验,认为阳明胃热、胃热阴虚、少阳气郁、少阳郁热、太阴脾虚、少阴肾虚体质易发糖尿病性便秘,强调“热伤气阴”“血脉瘀滞”病机贯穿糖尿病性便秘始终,临床重视调理气机、清解郁热、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法。

  • 标签: 糖尿病性便秘 赵进喜 辨体质 辨病 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调质护理对荨麻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荨麻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调质护理,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荨麻疹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非常满意28例,占比56.00%;较满意21例,占比42.00%;不满意1例,占比2.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医调质护理应用于荨麻疹患者中,能够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 标签: 中医辨体调质护理 荨麻疹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吴均”指吴均诗歌的语言特征,而非题材选择。其以语言组织的新异奇险为追求目标,并常将此新异奇险寓于表面的古朴行文中,由颇具“古气”的语言组织成就其出尘“拔”俗的奇思异想。这种语言追求与当时一般的复古趣味不同,以“古气”之外观容纳内在之奇语险语;这种语言追求又与当时走向近体诗的诗歌语言主流不同,不仅在于“古气”,更在于其惊异跌宕之奇险语言与“永明体”以来的均衡和谐之美相违逆,“古气”之直接浅豁的语言表达更有助于奇险之思毫无阻滞地得以凸显,加强了奇异感受的冲击力。

  • 标签: 吴均体 语言 奇险 古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6
  • 简介:中国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文学化,古代文论之(外在的文体和体貌),中国古代文论最常见的批评文体是诗话

  • 标签: 体明性 文论诗性 明性文论
  • 简介:《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八四年第三期载刘凯鸣先生《敦煌变文校勘补》五十条,其中大多确当可取,对研究变文,颇有裨益;但亦有部分条,论据不足,难以置信.不揣谫陋,愿阵就教.一、《佛报恩经讲经文》:“云腾渌沼,听龙子以呻吟;鹤过深于,觉神仙而引笑.”

  • 标签: 敦煌变文 兰州大学学报 报恩经 社科版 织妇 诗疏
  • 简介:一篆书作为汉字的字体之一,大致是指通行于秦代和秦代以前的正体文字,也指后世以此风格生成的文字。但对于"篆书"之得名,前辈学者的理解并不相同。比如,郭沫若先生由隶书"施之于徒隶"推断:篆者掾也。掾者官也。

  • 标签: 掾吏 郭沫若先生 掾属 诸曹 徒隶 前辈学者
  • 简介:《说文》云:“祏,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为主,从示从石’。”作为原始宗教形式,这里的“祏”如何理解?有人认为,由于“最早祖先信仰的‘先祖之尊貌’”是“标志生殖崇拜的灵石”,所以“宗庙之主为‘祏’”(马晓宏《天·神·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造神运动》)。这是将“祏”同生殖崇拜相联系,值得商榷。

  • 标签: 生殖崇拜 祖先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 一曰 宗石 早期形式
  • 简介:《西游记》第二十回中讲到,孙悟空与唐僧、猪八戎走到黄风岭时,遇到一股狂风。八戒想躲避一下,悟空却迎风站定,抓过一把风来闻了闻,从“有些腥气”中知道这是股妖风。后来,孙悟空终于战胜了吹邪风的妖怪,团结唐僧、八戒,迈上了新的征途。这个故事读了很有启发,我们要学一点孙悟空的风精神。

  • 标签: “风” 《西游记》 孙悟空 唐僧 故事